学术投稿

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50例疗效观察

杨明

关键词:银屑病方,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共计10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即行阿维 A 胶囊给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银屑病方进行治疗。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于1个疗程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3例痊愈、34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患者中有29例出现皮肤干燥、唇炎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8%。观察组50例患者中,6例痊愈、44例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率为0。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具有着更优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极低,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特色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并对比中医特色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中医特色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农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加强护理技能考核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技能考核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该校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技能培训,对其沟通能力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培训,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相比,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给予护生相关培训,可显著提高其沟通能力,使护生更快的适应护理工作。

    作者:何娟娟;刘爱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的检测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的临床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科2014年08月至2016年01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5例(A 组),同期选取45名体检者作 B 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血浆 D -二聚体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对比其测定结果。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测定结果进行评定后,发现 A 组入选患者血浆 D -二聚体值比 B 组高,且患者神经功能组织的障碍程度和血浆 D -二聚体值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P <0.05)。结论: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除了可客观判断患者病情外,还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邹品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观察围术期护理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到该院耳鼻喉科进行乳突根治术治疗的100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术期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中耳炎患者围术期就采取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让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的:本次对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和引流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效果明显,对患者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训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接受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0.97%、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方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为前者提供传统健康教育,为后者提供在此基础上的全程健康教育。经过相同周期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效果理想,对于减缓患者病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春香;王敏;王曙霞;张晓梅;王大巍;程宁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 CT 及 MRI 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在诊断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 MRI 扫描以及 CT 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在病灶定位中,CT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54处,病灶定位准确率为62.1%(54/87),MRI 检查的准确定位例数为84例,病灶定位准确率为96.5%(84/8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相比,MRI 检查的病灶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 CT检查(P <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CT 检查、MRI 检查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MRI 检查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病灶,成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赵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析循证护理用于肾病综合症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用于肾病综合症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于肾病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肾病综合症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腧穴解剖结合触摸法在针灸推拿取穴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所有针灸推拿取穴中揣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来看,在揣穴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解剖辅助揣穴技能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从实践中来看,以肌肉骨骼系统和周围神经血管触摸穴及腧穴提标定位为基准,指导学生去研究穴位下相应的解剖结构,并对其进行解剖描述,此外,我们还以此为基准提出了穴位触摸规范化的构想。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超声影像诊断研究

    目的:探究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超声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经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例,利用超声影像对胆囊残余病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出现相对应的胆囊症状,且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2例。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利用超声影像对胆囊残余病变进行检查,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作者:杨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期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期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期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疝气横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横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小儿疝气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横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患者采用横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再入院率,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茶碱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分析哮喘疾病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120例哮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增加茶碱类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优秀,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哮喘患者可以使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显著的降低,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其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施行协同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施行协同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75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协同组。常规组患者行冠心病常规护理,协同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ADL 评分、左心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协同组患者护理后 ADL 评分、左心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施行协同护理服务具有良好可行性,有助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心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罗孝平;徐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浅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干预措施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本地两个农村地区作为对比研究的试验对象,其中观察村选择恰当的干预措施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教育和免费筛查,而对照村不进行任何的干预,12个月之后进行宫颈癌认知水平以及宫颈癌筛查意愿的调查了解,采用 SPSS16.0检验两者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性。结果:本研究调查显示观察村和对照村之间在宫颈癌认知水平和宫颈癌筛查意愿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相关表现更为理想。结论:针对农民地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教育以及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确实能够有助于提升农村妇女对于宫颈癌的认识,促使其能够愿意接受宫颈癌筛查。

    作者:廖祥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1例,并随机分为西医组(35例)和中西医组(36例),对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中西医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75% VS 34.3%),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91.7% VS 7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显著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简述月经不调原因研究进展

    月经不调是我国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此类疾病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若不重视、不治疗导致其疾病恶化,甚至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损伤。本研究主要结合多年门诊工作经验探讨了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

    作者:谢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49例前列腺增生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剜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指标,并比较术前术后 IPSS 评分及大尿流率。结果:手术时间65~125 min,平均(78.60±6.30)min,术后置管时间6~9 d,平均(7.10±0.9)d,住院时间7~11 d,平均(7.30±0.80)d,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暂行时尿失禁情况,发生率为4.89%;术后 IPSS 评分明显小于术前,大尿流率明显大于手术前(P <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具安全性高、预后效果佳等优点,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8月到2015年3月该院一共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均给予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所有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评分、症状评分以及试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在疾病知识了解评分高于护理前,在症状评分以及试验评分均显著于低于护理干预前(P <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采用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移朋;陈路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