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丽
目的:对初产产妇以自由体位分娩和传统体位分娩进行比较,对自由体位分娩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进行分娩的424例初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以全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的实验组212例和以全程采取传统截石位的对照组212例,评价其临床价值和产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分娩总产程平均7°31′,对照组分娩总产程平均9°45′。实验组212例产妇中,出现外阴裂伤者113例,占53.30%,其中,1度裂伤者108例,占50.94%,2度裂伤者5例,占2.35%,3度裂伤或侧切者0例,对照组212例产妇中,出现外阴裂伤者141例,占66.50%,其中,1度裂伤者121例,占57.07%,2度裂伤者15例,占7.07%,3度裂伤或侧切者5例,占2.35%.由两组产妇自主进行满意度打分,实验组产妇感到满意的为96.69%,对照组产妇感到满意的为91.98%。以上数据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产妇以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显著的缩短分娩总产程,并减少会阴撕裂的发生率,提高产妇主观感受,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徐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收治的12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加用氨溴索口服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88.70%,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好转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勇;刘加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对98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产妇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做好母乳喂养;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环节;正确评估出血量,规范产后护理措施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休克患者及时诊断,监测及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骆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近些年来,推动教学革新一直是高职护理生化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几点积极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李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接收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控制性卵巢刺激中卵巢低反应患者27例,均采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进行补救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卵子获取共379枚,未成熟卵子330枚;体外培养成熟卵子共229枚;共受精165枚,卵裂153枚;移植胚胎共45枚。接受移植24例,放弃3例;成功妊娠率50.0%;顺利生产率66.7%,新生儿数量共11名,全部健康。结论:对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补救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妊娠效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丛日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原因,并针对原因提供干预措施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浅谈预防产科出血干预措施。结果:孕妇产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流产。结论:从产前护理、评估,给予孕产妇针对性的护理及建议,以及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相信能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提高医院水平,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带来帮助。
作者:秦党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合作学习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的模式,它是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框架模式,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现优秀学生帮扶差生。本文从合作性学习的优点出发,探讨了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组织和开展合作性教学。合作性学习使护理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进步的教学理念,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方法的必然趋势。
作者:刘爱钦;何娟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的胃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在护理前后的 SAS 和 SDS 评分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依从性对比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院进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哮喘,对比观察两组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时间。结果: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地塞米松好。与国内外报道和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宝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及生存质量。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接收的86例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3例;探究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质量,对比组应用碳酸锂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探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比组的92.5%,差异不显著(P >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WHOQOL -BREF 评分均得到提高,且探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比组(P <0.05);探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比组(P <0.05)。结论:对于躁狂发作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均有较好效果,但前者的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且更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要比碳酸锂更具优势。
作者:沙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农村消化性溃疡(PU)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法:对100例 PU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复发的诱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本组消化性溃疡复发的诱因依次:不良生活方式、治疗依从的因素、季节变化因素、精神因素等。结论:对 PU 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等,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
作者:吴雪梅;郑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4例四肢骨折患者,均给予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杰;李会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段晓华;葛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后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诊胆囊切除术共计62例,按抽签法分组。31例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入组对照组。31例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入组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更短,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实施中医护理,患者胃肠恢复迅速,满意度较高,有显著护理作用。
作者:顾晓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叶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86例肾脏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对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造影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将病理学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6.5%、93.0%、74.4%和100.0%;而常规超声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1%、70.9%、59.3%、19.7%、94.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在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度,对于临床诊断及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明霞;马果丰;刘学彬;杨姣;朱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至2016年05月期间在该院使用喹诺酮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50例,参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实施了药学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与耐药性明显比参照组低,研究组中医生对药物使用原则方面的知晓率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 <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耐药率,确保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邱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69%、30.77%,组间比较(P <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可减少心律失常情,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江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4.87%,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2.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实施。
作者:张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血透初期降低肾衰竭患者发生液体容量失衡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透的62例肾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与总结控制液体容量失衡的干预方式。结果:透析初期液体容量失衡38例,其中超滤过多、低血压表现:头昏13例、耳鸣12例等;超滤不足、液体过多表现:高血压17例、嗜睡头昏7例等。结论:血透初期给予肾衰竭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使透析效果实现优化,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林钰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