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目的: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呼吸内科诊断中使用呼吸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呼吸内科接收并治疗的3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呼吸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判断病变状况。结果:在380例行纤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当中一次性确诊的患者有313例,一次确诊率达到82.37%。利用呼吸内镜实施检查的患者病症类型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对于肺癌和咳血的检查中。结论:在呼吸内科诊断中利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对于及时明确患者病症并及时的实施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吸内镜检查可作为呼吸内科诊断中优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袁壮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96名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进行肝脏检查,分析其肝胆系统患病情况。结果:所有人员中发现肝胆系统疾病896人,占比47.26%,其中,脂肪肝患者364人(19.20%),胆囊结石患者280人(14.77%),肝囊肿患者156人(8.23%),胆囊息肉65人(3.43%),其他31人(1.64%),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肝囊肿、胆囊结石等趋势明显。结论:健康体检人员肝胆系统患病主要为脂肪肝、肝囊肿以及胆囊结石等,患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其保健意识,提倡合理膳食、勿吸烟饮酒,从而减少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
作者:史文婷;毛艺璇;施茗熙;赵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金刚烷胺治疗,中西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oehn-Yahr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UPDRS II及III部分评分,根据积分情况依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PD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与自主性的教学方式。护理学科是一门包含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学的教学中,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出发,来探讨将体验式教学用于护理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胡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的40例尿路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同类型尿路感染中,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也各有不同。结论: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及具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可鉴别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中医针灸在临床上治疗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择六十六例头痛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六十六名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三十三例患者主要就是通过罗通定联合益脑宁进行治疗,而对于观察组使用针灸进行治疗,对这两个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8%,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28%,并且这两个组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差异是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的。结论:通过中医针灸对头痛进行治疗是非常简单方便的,同时治疗效果是较好的,所以在对头痛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是可以将针灸方法进行推广。
作者:房公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生存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80例患者的病例,探讨手术方式,比较初次和再次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所有纳入样本的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年,期间3例患者死亡。首次和二次手术的患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对于初次和再次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差异,预后均良好。
作者:王连鹏;戴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计划生育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H护理服务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2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 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结膜炎治疗中,给予润舒滴眼液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0.25%氯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润舒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膜炎治疗中,使用润舒滴眼液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操作方面、适用性强,提高了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对于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住院患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的患儿67例,病毒感的患儿65例,,对患儿分别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两者联合的方法进行检验,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两种感染病原的C反应蛋白平均数值。结果: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两种检测方法相比,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常规的阳性检出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联合的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纯应用的阳性检出率;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数值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值(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方法能够使患儿在临床上的阳性检测率更高,能够有效鉴别不同感染类型的患儿,对临床医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为我院门诊/住院收治各类妇科炎症疾病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共100例,所有患者均经妇科炎症感染明确诊断,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受检对象取阴道侧壁分泌物作为检验样本,在此基础之上应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比观察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对妇科炎症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对妇科炎症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00%(86/100)、85.00%(85/100)、以及90.00%(90/100),对比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炎症感染微生物检验中,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等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相当,阳性检出率高,基层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实现对妇科炎症疾病的科学检验与诊断。
作者:张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同时还能够降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77例老年CHF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90.0%)高于对照组(78.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CHF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身心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梁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2012年,护理报转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使用并注意《氟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指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除常见的恶心、头痛、腹泻、失眠及头晕等反应外,还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该报告特别强调:老年人在初次使用时,可能出现肌腱炎、肌腱断裂、低血压/休克等现象,情况严重地也有可能出现血管炎、血清病、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本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与此相关不良反应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成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理作用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患者共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3%,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分析时也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倍他乐克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菊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床边血浆置换(PE )治疗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小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给予相关的观察及护理。结果:7例患者,除1例后期并发气胸自动出院后在短期内死亡,6例患者病情好转,复查CT见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结论:对于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严密的病情观察,全面细致的护理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病情。
作者:黄淑琼;郭松圆;辜惠兰;郭小燕;陈金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笔者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对现阶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赵琼;李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临床中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原因比较多,故而本组从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标本采集、细菌耐药性检测、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降低高危药物数额以外渗引致局部组坏死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根源性分析和措施纠正法对1例高危药物引致输液外渗局部坏死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寻找近端原因和根本引致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外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制定注意事项,对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指引,将其应用在输液患者护理中。结果:在整个临床干预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现象,恢复良好,干预后顺利出院,痊愈。结论:进行规范化预防输液外渗与外渗后处理指引,强化护士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教育力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组织坏死现象发生。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