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

顾培洁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 止哮汤, 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本文分析和探究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并为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工作的4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可能发生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然后对其预防对策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制定一套有效的预防对策,不仅可以降低暴力风险发生率和投诉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选择思密达与口服补液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选择思密达与口服补液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65例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实施思密达与口服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3%,观察组总有效率9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后逐渐消失。结论: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选择思密达与口服补液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任流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探讨,明确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手术患者204例,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以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判定,并对切口感染的原因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均具有关系。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引发其导切口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陆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例,占比95.91%;对照组总有效38例,占比77.5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女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有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常规治疗。对实验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心电图及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明显改善,心电图、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均明显减少。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明显改善心电图、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均明显减少,促进其健康生活,作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丁晓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脾多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观察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行肺癌切除术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于肺癌切除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观察组(36例)在化疗的同时给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及随访2年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来评估脾多肽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中贫血16.67%、低血小板血症13.89%、低白细胞血症19.44%较对照组41.67%、36.11%、47.22%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83.33%较对照组69.44%、61.11%显著较高,再入院率25.00%较对照组41.67%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化疗可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2年内生存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骁;刘成勇;史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5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接受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对腹股沟疝手术的选择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的住院时间短,手术的并发症和复发率低,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等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丁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积极影响分析

    目的:对综合护理护理干预给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低血糖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低血糖复发率分别为95%及10%,明显由于对照组的72.5%及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低血糖复发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阿衣古丽·衣明江;夏拉帕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RI在中低位直肠癌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中低位直肠癌诊治过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的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确立磁共振的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情况,与术后病理分期对比,并计算测得直肠癌距肛门距离了解对手术选择的影响。结果:磁共振判断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情况准确性分别为85.0%、67.5%、92.5%,与病理相比磁共振对T分期、环周切缘、淋巴转移与否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0.001,=0.001),与病理相比磁共振对N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磁共振可较好判断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环周切缘情况,并对手术方式选择有一定作用,对淋巴分期判断能力较差。

    作者:孙琦;俞一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观察综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综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综合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腰腿痛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腰腿痛复发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给予其综合保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腰腿痛复发率,疗效显著,比较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贲门失弛缓三种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中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有效的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哪种方法中、远期疗效结果佳。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6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采取球囊导管扩张术(30例)、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10例)、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20例)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标记为A、B、C三组。结果:A组进行了56次球囊扩张,平均每例1.9次,56.7%的患者增加直径分级扩张1次,43.3%的患者扩张了3次,疼痛和反流是主要并发症。B组每例安放支架(不带膜)1只,疼痛、反流、出血和肉芽增生是主要并发症。C组每例安放部分支架(带膜)1只,疼痛、反流和出血是主要并发症。A、B、C三组的随访时间均为6~33个月左右,大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60%、60%、20%,大于1年的随访中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90%、50%、2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上具有更显著地中远期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也仍存在不足之处。

    作者:谢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对照组(不接受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对比(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2)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疾病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以减少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薛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手术配合研究

    近年来,医院临床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经皮肾镜碎石术获得极为广泛的应用,同传统治疗方法比较,其表现出的治疗优点较为突出,可以准确对患者实施定位,不会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造成严重创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为了将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研究有效方法加以手术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手术配合方法进行研究。

    作者:莫芳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ICU患者100例未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将该院于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及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后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0%、病人烦躁不配合发生率为1.00%,未发生压束带使用不到位及护士宣教不到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实施前阳性率82.00%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ICU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策略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作者:曹丽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围术期全程干预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在围术期全程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患者,且患者的基本病情、心理情况差异较小(P>0.0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要求手术室护士围术期全程干预。然后分别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围术期全程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抑郁情绪,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进行,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媒体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应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多媒体在提高肝胆外科教学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观察组学员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对多媒体教学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到肝胆外科教学中,整体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白涛;陈洁;黎乐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实验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方式,缬沙坦+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项春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继发性不孕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继发性不孕症治疗方法的选择,观察经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原因引发的继发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2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50.0%;25例子宫因素导致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60.9%;25例POCS患者中,总妊娠率40.0%;12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30.0%。结论: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患者时,应针对病因恰当的选择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杨芸;刘娟;王杜娟;毕红;温开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