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州省2010-2014年间钩体宿主动物带菌监测结果与分析

刘英;姚光海;黄荷;马青;周敬祝;唐光鹏;王定明;李世军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 宿主动物, 带菌监测, 贵州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鼠类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带菌情况、菌型分布,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对贵州省黔东南州钩体疫源地采用夜夹捕鼠法进行鼠间动物监测捕获鼠类,分离钩体后用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2010-2014年鼠间动物监测有效布夹数6750夹次,共捕鼠646只(鼠密度9.57%),以黑线姬鼠多240只,占总数的37.15%。共分离钩体菌株56株(带菌率8.67%)经PCR检测为黄疸出血群。结论:黑线姬鼠为贵州省钩体病常见的带菌鼠种;黄疸出血群钩体是贵州省鼠间的主要传染源。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2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使用未采用药学干预(未干预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干预组),比较两组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联合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少,相比未干预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和系统化处方评估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作者:殷红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如分泌物的吸引、感染的预防等。因此做好气道的湿化就显得极其重要,现将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研究现状

    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了提供照顾的负担,却忽视了照顾关系的另一面,即患者的感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终末期患者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或者感觉自己已成为他人负担,也就是自我感受负担。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基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和专门针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表明,SPB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并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决策。本文就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作一综述。

    作者:陈洁;陶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ICD-10编码在病案统计分类中的应用分析

    病案统计分类是病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过程中较为复杂的工作之一。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其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ICD-10即《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其也是当前我国常用的病案编码方式。本文从ICD-10编码的工作模式出发,对ICD-10编码在病案统计分类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升医院病案统计分类管理效果。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的40例尿路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同类型尿路感染中,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也各有不同。结论: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及具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可鉴别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3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收治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通过及时治疗,7天之后均良好出院。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采用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模式,同时进行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快速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病区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李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区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将90例患儿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组(G+组)45例和革兰氏阴性菌组(G-组)45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作比较,在入院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G-菌组患儿外周血PCT水平为(14.29±3.30)ng/ml显著高于G+组[(8.42±1.11)ng/ml,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病原菌类型时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邱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原因探究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方法:将该市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接收的97543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足量血的3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足量血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集不足量血的比例为0.31%,同个人无偿献血相比,团体无偿献血中发生采集不足量血主要原因为献血反应、针堵及其他,所占比例依次为0.13%、0.17%;团体无偿献血中因献血反应发生采集不足量血的几率明显要低,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献血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现象的几率低于流动献血车,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献血反应、针堵是导致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主要原因,所以应优化献血环境,并增强采血人员的采血技术,降低不足量血的发生几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付宇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7检出,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共有25例,检出率为89.29%。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可为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何羡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氟醚联合芬太尼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血清中S100β含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3 h、6 h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相差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麻醉相比较,应用丙泊酚对手术患者进行能够明显减小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安全性更好。因此,使用丙泊酚麻醉对于降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实践价值。方法:抽取于该院进行诊治的90例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方式,均分成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日常基础护理,观察组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2组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56%,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肢功能恢复速度,对缓解临床不良情况,加速康复具有促进意义,值得采纳与推行。

    作者:田逢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出现相应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57.90±29.80);与正常人组的QT间期离散度(38.9±24.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QTd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指标,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

    目的:探讨3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计划生育手术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H护理服务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各2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 H护理服务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室的运用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两组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照组应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比两组T0~T7 SBP、DBP、HR和SpO2、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T0时间段比较,其他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出现降低,且整体波动稳定;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明显。两组Ramsay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波动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实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镇静效果较佳。

    作者:夏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妇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6例进行护理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30.30%)明显低于对照组(72.73%,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护理内容全面,患者及家属依从性高,患者睡眠状态好、心态好,有效减少了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卫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重症胸外伤患者共70例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并且将所有参与调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5例,调查实验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且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实验能够看出,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护理应该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因为采用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郭丑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衰竭病患在进行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一年中收治的在呼吸方面存在衰竭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人。将6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对对照组的病患进行正常的护理工作,对观察组的患者除了正常的护理之外,再进行人性化优质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的稳定状况、住院时长和对接受的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观察之后,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平均住院时长是18~19 d,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为96%~97%;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平均住院时长是23~24 d,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为80%~82%。结论:通过对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观察,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所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莉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超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超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误诊率及不同大小肿瘤检出率。结果:两组误诊率、结节型肿瘤检出率、巨块型肿瘤检出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弥漫型肿瘤检出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60%,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诊断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其误诊率、结节型肿瘤检出率、巨块型肿瘤检出率与其他诊断方式不相伯仲,仅弥漫型肿瘤检出率稍微低于其他诊断方式,仍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蒋卫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