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2气腹对消化道的影响

邝江波;王永飞(综述);张建文(审校)

关键词:二氧化碳, 气腹, 胃肠动力
摘要:CO2是腹腔镜手术常用的气腹介质,随着对腹腔镜基础研究的深入,CO2所致的腹内高压以及吸收后所致的机体缺氧,酸碱平衡改变,将导致胃肠道微循环障碍,神经、激素紊乱,继而造成肠道细菌易位,胃肠功能异常等症状。本文将就 CO2气腹对消化道影响进行综述。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中我院收治的1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给予对照组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并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正骨联合手术治疗比单纯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好,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作者:袁小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其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各方面依从性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从多方面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血糖并提升治疗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5%(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9/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治疗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娇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线扫描型 DR 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机器型号:韩国/Mis1500)

    目的:探讨线扫描型 DR 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即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使用线扫描型 DR 进行胸部体检者800例,对其影像资料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运行成本、环境要求以及辐射剂量等方面展开评价。结果:运用线扫描型 DR 得到的图片质量很高,完全符合诊断要求,并且具有运行成本较小、环境污染小、辐射剂量低等特点。结论:采用线扫描型 DR 进行胸部体检具有很多优势,是首选的一种检查设备。

    作者:冯程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溃疡应用兰索拉唑前后血浆多种因子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胃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前后的血浆多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求诊的胃溃疡患者90例,观察胃溃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 -1)的变化情况。结果:胃溃疡患者在服用兰索拉唑后,血浆 MDA、SOD、NO 及 ET -1的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 <0.05。结论:兰索拉唑在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有很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定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观察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共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对照组为单纯癫痫患者,分析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癫痫发作频率、平均癫痫病程、女性所占比例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癫痫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与偏头痛之间存有密切的联系,偏头痛可使癫痫的病症加重,给其治疗产生负面效果,在对患者进行癫痫并发偏头痛治疗时,应事前做好诊断工作,对其病症进行全面了解,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凤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胎儿鼻泪管囊肿案例的超声诊断分析

    胎儿鼻泪管囊肿在临床较为少见,超声实际诊断中容易漏诊,通过对以下两个案例的探讨研究,掌握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特征、鉴别诊断及其临床转归,为产前评估胎儿提供重要的依据。一、案例介绍案例1:孕妇22岁,孕2产0,无不良生育史及身体不适,孕28周来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扫查显示:双顶径74mm,股骨长54mm,羊水指数100mm,于右眼内眦的内下方探及一约9mm ×8mm 的无回声区(图1),内部透声好,边界清,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胎儿右眼内眦的内下方无回声区(提示泪囊膨出)。一月后复查胎儿右眼内眦内下方无回声区消失。

    作者:潘雪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应用时间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时间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时间给药,而实验组患者在佳给药时间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给药时间相比,按照佳给药时间进行给药的时间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更显著。因此,该种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武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择期的64例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至拔管结束,对照组不予以瑞芬太尼泵注,比较两组拔管前后 SBP、DBP 及 HR 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拔管时 SBP、DBP 及 HR 较拔管前均明显升高,拔管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拔管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助于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亦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患者行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临床医疗服务的提升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临床医疗服务的提升作用。方法:对我院筹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前后的临床不合理医嘱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随机选择2012年我院各科病例资料800份,另2013年~2014年病例资料200份,统计结果显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筹建运行后的各类不合理医嘱比例均较筹建运行前显著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2年病例有效随访318例,2013~2014年病例有效随访674例,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为77.04%,2013~2014年整体为92.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516,P =0.027)。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具积极作用。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 ICU 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ICU 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作者: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烧伤循证护理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对于烧伤病人的实施效果,总结烧伤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11月烧伤病房烧伤患者46例,分别实施烧伤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工作满意率和的治疗护理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循证护理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结论:对烧伤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烧伤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万盈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情绪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情绪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理状态(SAS)与自尊评价(SE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SAS 与 SES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负性情绪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上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能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对2011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105例患者102例切口愈合,其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3.80%。结论:术中切口恰当合理处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金质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绉议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

    目的:对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进行分析。方法:探讨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中临床标本应依据的留取原则,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各种标本接种的平皿程序,以及开展常规微生物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分析、研究并建立精确的检验方法、药敏实验方法以及分离鉴定方法,为合理用药提供临床指导。结论:做好微生物细菌培养鉴定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合格标准的采集,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操作,为临床病情的诊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陈义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常见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输液的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294例,针对本组病例均开展不良反应情况的统计,并针对不良反应表现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输液期间不良反应共发生59例(20.1%),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26例(8.8%),静脉炎及静脉渗漏19例(6.5%),循环负荷过重10例(3.4%),热源反应4例(1.4%)。结论: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在临床输液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在保障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还需给予预防干预,以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不良反应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病患的损伤程度。

    作者: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及防控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监测预防与控制能力,降低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对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人病历与交班记录,调查病人的基本资料与医院感染状况,填写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表,统计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医院感染率达到了5.79%。其中神经外科感染率高,达到8.93%;介入科感染率低,128例住院患者中只出现1例感染患者;患者易感染部位通常为上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盆腹腔内、与皮肤等部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14%。结论:通过这种调查方法,能够短时间系统地掌握医院感染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逐渐减少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文丽;杨学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在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中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在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的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的产妇68例,分析探究其手术相关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在两种性质子宫产妇中的应用。结果: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中,瘢痕性子宫产妇的年龄明显比非瘢痕组产妇大,并且瘢痕性子宫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也明显大于非瘢痕性子宫产妇,术后腹腔粘连情况也重于非瘢痕性子宫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产妇分娩出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重以及1min、5min的 Apgar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瘢痕子宫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风险系数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因此在瘢痕子宫产妇的分娩中需要更加注意手术中的相应风险因子,保证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高佳星;刘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