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亦男

关键词:小剂量瑞芬太尼, 全麻, 心血管反应,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择期的64例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至拔管结束,对照组不予以瑞芬太尼泵注,比较两组拔管前后 SBP、DBP 及 HR 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拔管时 SBP、DBP 及 HR 较拔管前均明显升高,拔管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拔管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助于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临床医疗服务的提升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临床医疗服务的提升作用。方法:对我院筹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前后的临床不合理医嘱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随机选择2012年我院各科病例资料800份,另2013年~2014年病例资料200份,统计结果显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筹建运行后的各类不合理医嘱比例均较筹建运行前显著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2年病例有效随访318例,2013~2014年病例有效随访674例,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为77.04%,2013~2014年整体为92.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516,P =0.027)。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具积极作用。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经过,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提示糖尿病和甲亢两者并存时症状叠加,相互影响,可使病情加重,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应当注意两病兼治,并应加强糖尿病及甲亢的认识,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并使系统的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疗效。

    作者:张春玲;马建;杜丽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200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对对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好数据记录,继而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记录健康教育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的对艾滋病的相关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虽有部分人群对艾滋病仍存在恐惧心理,基本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但全部研究对象对艾滋病各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意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彭兴艳;张启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石屏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石屏县孕前优生检查的结果,总结计划怀孕夫妇生育高危因素,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实现优生优育。方法:选取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在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进行孕前健康检查的2489例夫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夫妇的孕前优生检查结果。结果:病史询问结果显示既往病史异常者1324例(53.2%),常规体格检查异常者717例(28.8%),生殖系统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186例(7.5%),其中女性中生殖系统异常者150例(10.5%),男性中生殖系统异常者36例(3.4%)。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TPAb)阳性10例(0.4%),风疹病毒 Ig-G 抗体检查阳性849例(60%),巨细胞病毒 IgM抗体检查阳性10例(0.7%),巨细胞病毒 IgG 抗体检查阳性894例(63.2%),弓形虫 IgM抗体检查阳性5例(0.35%),弓形虫 IgG 抗体检查阳性60例(4.24%)。结论:石屏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风险因素较高,应加大孕前保健宣传,提高孕前夫妇的健康意识,积极预防疾病,降低缺陷新生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普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护理干预中优质护理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在冠心病的护理中结合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运用分析,为临床探索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9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优质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辅助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另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相关护理,病情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宫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成人复发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复发性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门诊46例成人复发性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及提供应对策略。结果:成人复发性癫痫患者自我效能感较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自我效能感及社会适应能力相关显著。结论:医护人员除了要重视控制癫痫发作,同时还要区分患者对癫痫的效能感和对其他生活事件的效能感,主动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随着药物对症状的抑制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坚持服药逐渐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刘凤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试论提高医院西药房服务质量

    目的:为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给患者提供更正规的、更专业的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方法: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了各级医院在西药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西药房的措施。结果: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只有转变服务观念,完善和提升药学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西药房的服务质量。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中,提高医院西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中的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乐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2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共有患眼136只,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白内障摘除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等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其眼压、前房深度在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在0.1以下的患者比例是1.6%,对照组是11.1%。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中接受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临床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春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残胃癌行胃切除术后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1例

    1病例介绍主诉: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因消化道溃疡于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此次上腹呈持续性闷痛,伴阵发性加重,解黑便,伴纳差,无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约5kg。外院胃镜检查:胃体巨大溃疡,中央覆污苔,周围组织充血,吻合口黏膜水肿。初步诊断:残胃癌。病理检查:残胃低分化腺癌。体格检查:腹部平坦,中上腹见一长约15cm 手术切口瘢痕,愈合良好,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无明显紧张,腹上区和脐区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和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指诊未触及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腹上区 CT 检查: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改变,残胃充盈不佳,壁稍增厚(图1)。AFP208μg/L,CEA726μg/L,糖类抗原CA72-4312μg/L。术前诊断:残胃癌。手术情况:患者于2011年12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残胃吻合口处一质地坚硬包块,胃壁局部明显增厚,包块侵犯左肝外叶脏面,小肠、横结肠与腹壁切口粘连,近端小肠与邻近组织粘连,小肠吻合口系膜内可触及一大小约25cm ×35cm 的淋巴结。胆囊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被周围组织粘连包裹。遂行残胃切除+食管空肠 Roux -en -Y 吻合+左肝外叶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后予心电监测、氧、预防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止血、保肝、补液等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残胃低分化腺癌,浸透肌层达浆膜,周围淋巴结转移,肝脏受累及。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体温362~368℃, WBC948×109/L,进半流质饮食。2012年1月6日患者突发右季肋区烧灼样疼痛。体格检查:腹平软,腹部切口干燥无红肿,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击痛,墨菲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上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饱满,胆汁淤积可能,考虑为胆囊炎可能性大。予抗炎、抑酸、补液等治疗。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腹痛症状无缓解。2012年1月7日患者切口中段突然裂开,长约3cm,见100ml 胆汁样液体溢出。体格检查:腹平软,右季肋区腹肌稍紧;右季肋区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阳性。再次急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内沉积物,胆囊窝积液,肝肾隐窝积液。考虑为术后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切口部分裂开。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再次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胆囊坏死,呈墨绿色,张力高,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体中部近胆囊床处见一直径约3mm 的穿孔口并与邻近组织粘连,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严重。右季肋区腹壁及腹膜后组织水肿、黄染。原手术切口中段皮层裂开约3cm,无脓性分泌物。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术后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切口部分裂开。术后监护生命体征,予以抗炎、抑制消化液分泌、制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个月夹闭胆囊造瘘管后患者无不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遂予拔除造瘘管,转肿瘤内科进一步治疗。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无异常。

    作者:吴祖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64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显效42例,显效率65.63%;有效20例,有效率31.25;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6.88%,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冬梅;李伟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研究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输血与止血情况、输液情况等,探讨这些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8.44%,针对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从药物护理、操作护理、功能训练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可大大降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妇科肿瘤手术的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发现可能诱发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降低下至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作者:崔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应用 CT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家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开颅术与微创穿刺术对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和研究应用开颅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小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57例小脑出血患者行开颅术治疗27例,行微创穿刺术治疗30例,开颅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均显著高于微创穿刺术组(P <0.05);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测,结果显示,开颅组患者的 ADL 评分显著优于微创穿刺术组(P<0.05);开颅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1.5%,微创穿刺术组为93.3%,差异显著(P <0.05)。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较之开颅术,安全高效,较快改善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普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保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麻醉,实验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9±0.6)分,短于对照组(3.9±0.6min)(P <0.05);实验组5min 时 VAS 评分为(7.2±2.1)分、90min 时评分为(2.2±1.5)分,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 <0.05)。结论: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上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素质教育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说,微生物学检验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课,但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不够到位,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因此,有必要将素质教育应用到微生物学的检验教学里,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令该门课程真正起到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的作用。本文将从目的和方法两方面探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细节,希望能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参考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O2、PaCO2、PEF、FEVl 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PaO2、PaCO2、PEF、FEVl 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有效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现象,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向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护理中提前实施不安全因素分析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新生儿共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护理前针对不安全因素展开讨论再实施护理操作。对比两组中出现新生儿感染、腕带丢失、技术操作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提前分析了不安全因素的观察组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远远小于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对新生儿护理前充分分析潜在危险因素,提升预见性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对不安全因素展开分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代德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探讨洁净手术室的管理。通过对洁净手术室设备层、手术部的管理,来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经过管理,近年来各项监测指标均达标。只有充分认识洁净手术室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就能很好地维护洁净手术室,从而能有效控制在手术室引起的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张桂利;张俊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体会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明显比对照组减轻,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0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光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安普贴贴敷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安普贴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治疗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输注胺碘酮致静脉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实验组采用安普贴贴敷。结果:安普贴组、硫酸镁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9.2%和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安普贴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优于硫酸镁,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患者易于接受,无副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风云;肖齐凤;晁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