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分娩对产程及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杜欣

关键词:产妇, 无痛分娩, 结局, 产程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无痛分娩对产程以及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实施镇痛分娩的55例产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未实施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有关因素。结果:在镇痛之前,两组产妇宫缩痛均比较明显,利用 CSEA 以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显著减轻或者消失,和对照组对比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在产程、产后出血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上组间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两组患者在产程期间胎心率变化、羊水胎粪污染程度和新生儿生后1min Apgar 评分对比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无痛分娩不管是对孕产妇,还是对胎儿和新生儿,均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可推动产程进程,使阴道自然分娩率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目的:通过对以往临床医学中的采供血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为提高今后的临床采供血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站在临床中所收集的18例采供血液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血液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追溯和分类,并根据事件发生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控制预防措施。结果:经过对所选取的18例采供血液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血液采集环节所引发的血液质量安全事件所占比例高,有9例;其次是血液成分制备环节,有5例;再次是血液血液检验环节,有3例;在所有案例中由储运环节失误所引发的血液质量安全事件少,仅有1例。结论:根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加强采供血的环节质量控制对血液的质量安全十分必要,在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时应着重对采供血环节进行管理,建立全面的安全质量监控体系,从根本上确保医学临床中的血液质量安全。

    作者:唐冲;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的临床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患者20例,均采取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4~6周使用 X 线进行检查,可见骨折线模糊现象,手术后12周,有9例患者愈合,手术后20周有7例患者愈合,所有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达到要求。有18例患者的异体骨愈合情况较优,2例患者部分愈合。2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浅表伤口感染现象,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得到改善,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现象,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后得到改善。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二次手术对局部骨折端组织的损害,有利于瘤腔植骨的修复和骨折的愈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樊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纳谈洛酮治疗1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科内治疗的26例急性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伤残率及死亡率。并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43±3.54)d,对照组为(10.40±3.9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CS 评分(伤愈后3个月内,P <0.05。),治疗组13例,死亡2例,重度残疾为3例,其死亡率为15.38%,重度残疾率为23%;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死亡率为4例,约占30.77%,重度残疾为5例,38.46%。结论:纳络酮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重度残疾率,能够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意识清醒的速度,值得在基础普遍推广。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高危因素以及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 ICU 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1例,观察致病原因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然后根据具体因素给予适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28例(90.3%)均得到显著缓解获得成功脱机,另3例(9.7%)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ICU 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综合患者实际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护理实施效果。

    作者: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城市居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在城市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完善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海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联合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以上两种药物任意一种的单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有2例轻微症状者,对照组有3例轻微症状者。结论:对于老年便秘型功能性肠病患者而言,采用联合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4000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宏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经过,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提示糖尿病和甲亢两者并存时症状叠加,相互影响,可使病情加重,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应当注意两病兼治,并应加强糖尿病及甲亢的认识,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并使系统的治疗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疗效。

    作者:张春玲;马建;杜丽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124例手术治疗患者,将其按照每组6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的及时康复,大大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机对120例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机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 RIFLE 分期诊断标准的不同分期作为 CRRT 治疗的不同开始时机,将患者分为 A 组(40例,R 期),B 组(40例,I 期),C 组(40例,F 期),对比三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机的临床疗效,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 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恢复率、存活率均显著高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各项预后影响指标均显著低于 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RT 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作者:唐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完成分娩的产妇75例,设为早吸吮组;再随机抽取1998年-1999年本院被评为爱婴医院之前的分娩产妇75例,设为非早吸吮组。对两组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吸吮组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早于非早吸吮组,乳量也更加充沛。结论:新生儿早吸吮有助于提前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增加乳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充足的营养,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香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风险防范

    随着人们法律权利意识的觉醒,保护个人尊严和健康权利的社会化要求与现实的医疗护理技术等物质投入条件反差越来越大,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冲突,不断增多的医患纠纷、医闹事件无不包含着护理安全和护理风险问题。因此,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风险防范,这对我们的工作是迫切的,现实的,同时也是立足医疗护理事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考虑的,属于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商环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21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总结成年男性应用商环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10例成年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均采用商环包皮环切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66±0.799)min,术中出血量(3.36±0.885)ml,术后伤口感染8例,伤口出血2例,伤口裂开1例。结论:应用商环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卢文武;张选志;刘榕臻;张建育;王明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治疗及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与护理。方法:85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应用舒喘灵雾化吸入,并配合严密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5例患儿44例显效,41例好转,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患儿的 FEV1、PEFR 及 FVC 均显著提高(P <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配合严密护理干预可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赵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然分娩中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限制性会阴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为限制会阴切开组,接产医务人员对母儿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对具有明确会阴侧切适应证者实施会阴切开助产,对于无必要者则严格限制会阴切开,目的在于保持患者的会阴完整性。以常规会阴切开同等条件的产妇300例为常规组。结果:限制组会阴切开率为19.5%,会阴完整率13.6%,I 度裂伤56.2%,II 度裂伤11.7%,常规组会阴侧切率为100.0%;两组中均未出现Ⅲ度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低于常规组,产妇产后下床活动早,会阴部疼痛轻微,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限制性会阴切开可有效增加会阴完整率,减少产后会阴疼痛,产妇满意度较高且对新生儿出生评分影响不明显,临床值得推行。

    作者:谭美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应用 CT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家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论药学职业道德在药房工作中的意义

    药学职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药学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之外,还要求药学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与技能,以及对社会、对公众、对患者健康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阐述和分析药学职业道德在药学窗口服务中的重要性,外在树立形象标杆,内在提升业务技术水准,完善药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胎儿鼻泪管囊肿案例的超声诊断分析

    胎儿鼻泪管囊肿在临床较为少见,超声实际诊断中容易漏诊,通过对以下两个案例的探讨研究,掌握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特征、鉴别诊断及其临床转归,为产前评估胎儿提供重要的依据。一、案例介绍案例1:孕妇22岁,孕2产0,无不良生育史及身体不适,孕28周来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扫查显示:双顶径74mm,股骨长54mm,羊水指数100mm,于右眼内眦的内下方探及一约9mm ×8mm 的无回声区(图1),内部透声好,边界清,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胎儿右眼内眦的内下方无回声区(提示泪囊膨出)。一月后复查胎儿右眼内眦内下方无回声区消失。

    作者:潘雪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进展期胃癌采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采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以作参考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肿瘤科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为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需化疗时长为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 CT 复查,后继续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比对照组好,2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和剖腹探查率、术后生存期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死亡案例,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期胃癌采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尤其对于手术切除困难、难以根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十分必要,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成厚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基层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基层职业健康检查是及早发现职业健康问题的主要措施,其作用性显而易见。然而目前我国基层职业健康检查的普及及覆盖率相对较低,而且职业健康检查技术参齐不齐,操作规范性不强,导致基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基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基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性。

    作者:蒋华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子宫足月妊娠致子宫切除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23岁,因"停经37+4周,阴道流水3+小时"于2012年12月15日18:52时入院。患者22岁结婚,G3P0+2,2011年3月人流1次,2011年12月稽留流产1次。Lmp2012-03-25,EDC2013-01-01。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至孕3月消失,孕15+6周我院门诊产前建卡,未遵医嘱定期产前检查,仅产前检查3次,胎心、血压均正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BP 118/75mmhg),心肺无异常,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95cm,先露臀,胎方位 LS,胎心130次/分,律齐,响亮。胎膜已破。肛查:先露-3以上,宫颈管容受100%,宫口未开,质中,位置中,宫颈评分5分。阴道口见清亮羊水流出。骨盆外测量正常。扪及不规律宫缩。估计胎儿体重2800g。辅助检查:彩超(3/12):胎儿臀位,BPD88cm,FL65cm,胎儿颈部皮肤压迹"U"形,胎盘子宫后侧壁2级,AFI128cm。血常规、凝血检查正常。入院诊断:1、G3P0+237+4周宫内孕活胎 LS 2、臀先露3、胎膜早破4、脐带缠绕?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因"臀先露、胎膜早破"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进腹后见子宫足月孕大,以 LSA 手取一女活婴,混合臀先露,脐带无缠绕,后羊水100ml,色清亮。手取胎盘、胎膜完整,取出子宫,见患者有两个独立子宫体,右侧子宫妊娠,外形狭长,子宫右侧圆韧带片状增宽,右侧输卵管水肿增粗,右卵巢外观无异常,附着于右侧子宫右侧,左侧子宫体2月孕大小,左侧输卵管、卵巢外观无异常,附着于左侧子宫体左侧,左子宫体有一开口位于宫颈左侧壁右子宫切口下方3cm 处,开口可容一指通过。右侧妊娠子宫收缩差,按摩子宫,予缩宫素、卡孕栓、欣母沛等收缩子宫,热盐水纱布按摩子宫,子宫背带式缝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碘伏纱条宫腔填塞后子宫收缩好转,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此时出血2200ml。观察中见子宫切口右上方出现一5×4cm 大小血肿,予可吸收线8字缝扎,再次予欣母沛250ug 宫体注射,子宫收缩差,质软,子宫切口处见活动性出血,拆除子宫缝线,涌出血液约500ml,因出血3100ml ,考虑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经各种治疗后收缩仍差,患者病情危重,为挽救患者生命,不宜继续保守治疗,与患者及丈夫沟通后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左侧子宫),在输血、改善凝血功能、补液、纠正休克等的同时行右侧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予输血、抗炎、缩宫、补液、纠正贫血等治疗。12月25日复查血常规 Hb87g/l,病检回示:子宫平滑肌水肿,表面可见粘连滋养细胞,符合胎盘粘连。于2012年12月27日痊愈出院。

    作者:严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