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护理与运用

王颖

关键词:输液, 静脉留置针, 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效果评估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采用静脉留置针开展输液的114例患儿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7例,对照组仅开展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病例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家属总满意率为96.5%,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显著改善输液患儿的穿刺频率,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家属满意程度。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胃炎1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究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其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9%;用药期间,6例发生明显头晕,3例嗜睡,2例浑身乏力,1例多汗,在停止用药后,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时,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然分娩中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限制性会阴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为限制会阴切开组,接产医务人员对母儿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对具有明确会阴侧切适应证者实施会阴切开助产,对于无必要者则严格限制会阴切开,目的在于保持患者的会阴完整性。以常规会阴切开同等条件的产妇300例为常规组。结果:限制组会阴切开率为19.5%,会阴完整率13.6%,I 度裂伤56.2%,II 度裂伤11.7%,常规组会阴侧切率为100.0%;两组中均未出现Ⅲ度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低于常规组,产妇产后下床活动早,会阴部疼痛轻微,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限制性会阴切开可有效增加会阴完整率,减少产后会阴疼痛,产妇满意度较高且对新生儿出生评分影响不明显,临床值得推行。

    作者:谭美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护理中提前实施不安全因素分析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新生儿共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护理前针对不安全因素展开讨论再实施护理操作。对比两组中出现新生儿感染、腕带丢失、技术操作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提前分析了不安全因素的观察组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远远小于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对新生儿护理前充分分析潜在危险因素,提升预见性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对不安全因素展开分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代德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疗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备急千金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人的生命活动,依靠食物来维持,不同的食物则产生不同的影响。食疗就是利用不同的食物来影响机体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它是研究膳食物质和其要素作用于人体时起到防治疾病和保持健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作者:王永艳;李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并比较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显色剂为NaNO2-Al(NO3)3-NaOH 体系,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在359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结果: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比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值高,含量高低成正比。结论:NaNO2-Al(NO3)3-NaOH 体系可见分光光度法稳定可靠,是测定中药复方总黄酮含量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宏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纳谈洛酮治疗1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科内治疗的26例急性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纳洛酮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伤残率及死亡率。并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为(7.43±3.54)d,对照组为(10.40±3.9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CS 评分(伤愈后3个月内,P <0.05。),治疗组13例,死亡2例,重度残疾为3例,其死亡率为15.38%,重度残疾率为23%;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死亡率为4例,约占30.77%,重度残疾为5例,38.46%。结论:纳络酮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重度残疾率,能够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意识清醒的速度,值得在基础普遍推广。

    作者:范生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后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择期的64例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至拔管结束,对照组不予以瑞芬太尼泵注,比较两组拔管前后 SBP、DBP 及 HR 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拔管时 SBP、DBP 及 HR 较拔管前均明显升高,拔管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拔管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时及拔管后3min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有助于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亦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肝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0.72±5.23)min,对照组为(203.25±7.28)min,另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中使用腹腔镜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这对肝胆疾病的治疗十分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锡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本院自2013年10月起建立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研究通过对调配中心工作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实施期间的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综合评判调配中心在护理工作中的价值。结果:自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以来,由于药品因素所引发的输液不良反应未有发生,并且患者中院内获得性感染几率得到了显著抑制,护理人员自我职业防护程度得到提升,也明显降低了药品的浪费。结论:医院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能够显著增加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明显抑制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

    作者:贺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成人复发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成人复发性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门诊46例成人复发性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及提供应对策略。结果:成人复发性癫痫患者自我效能感较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自我效能感及社会适应能力相关显著。结论:医护人员除了要重视控制癫痫发作,同时还要区分患者对癫痫的效能感和对其他生活事件的效能感,主动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随着药物对症状的抑制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坚持服药逐渐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刘凤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氢氧化钙和樟脑酚作为根管封药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和樟脑酚对根管封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别记录氢氧化钙和樟脑酚作为根管封药的前后疗效比较以及出现的不适症状。结果:氢氧化钙作为根管封药出现的副作用和疗效明显小于樟脑酚。

    作者:袁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剂量纳洛酮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探析

    目的:对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04月~2014年0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并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他们的临床诊治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的 GCS(格拉斯哥)评分(13.91±2.03)以及临床总疗效(92.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0±2.04,61.5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纳洛酮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高,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梁晓波;刘跃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吸吮对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完成分娩的产妇75例,设为早吸吮组;再随机抽取1998年-1999年本院被评为爱婴医院之前的分娩产妇75例,设为非早吸吮组。对两组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及乳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吸吮组产妇的初乳分泌时间早于非早吸吮组,乳量也更加充沛。结论:新生儿早吸吮有助于提前产妇初乳分泌时间,增加乳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充足的营养,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香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析探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性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40例和采用饮食连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40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生活质量的良好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保证患者平衡饮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日益紧张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芳;蒋良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观察不同呼吸参数对单肺通气效果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呼吸参数对呼气末 CO2分压(PETCO2)、PaCO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 ASAI ~Ⅱ级全麻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 组在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3次/min;B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次/min;C 组呼吸参数定为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6次/min;D 组潮气量7mL /kg、呼吸频率17次/min。各组病人分别于 OLV 前、OLV 后30 min、OLV 后60 min、OLV 后90min(分别称为 T0、T1、T2、T3、),抽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 A 组的 PaCO2、PET CO2逐渐增高,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高于正常高值,有临床意义;D 组的PaCO2、PET CO2值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下降,与 T0时刻比较,T1、T2、T3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其值低于正常低值,有临床意义。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呼吸参数(VT =7ml /kg,f =14-16次/min)为比较理想的呼吸参数。

    作者:金香兰;康吉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眼科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眼科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结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眼科所医治翼状胬肉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将同期治疗翼状胬肉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综合护理,临床效果远远优于术后单纯性护理,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从疾病相关因素、自身的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方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就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选择具有本地农村户籍,近3年到外地连续务工2个月以上的打工者,共调查100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采集静脉血4~5ml 检测 HIV 抗体。结果:有200例农民工回答近3个月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其中有160例(80%)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不安全性行为中,10.16%每次均使用安全套,17.96%经常使用安全套,15.63%偶尔使用安全套,56.25%从未使用安全套。本组资料中有833人(83.3%)通过电视来获取艾滋病知识;有187人(18.7%)通过报刊来获取艾滋病知识;有341人(34.1%)通过宣传画来获取艾滋病知识;有127人(12.7%)通过听医生说来获取艾滋病知识;有573人(57.3%)通过收音机来获取艾滋病知识;有83人(8.3%)通过听朋友说来获取艾滋病知识。1000人中,检测率为98.6%,共检测986人,其中有4例被检出 HIV 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6‰。结论:务必在给农民工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时,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农民工能够对艾滋病的危害予以有效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农民工被检出 HIV抗体的阳性率。

    作者:肖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吴江地区某三级医院2009-2013年医疗质量评价

    目的:了解并掌握5年间吴江某医院医疗质量情况,为医院的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的特点,选取该院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中代表性好、敏感性强的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人次5年间增长34.01%,急诊人次增长81.74%,出院人次增长59.12%,手术例数增长64.53%,实际开放总床位增长83.53%,床位使用率下降15.47%,床位周转次数下降8.6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下降8.51%,治愈率下降了9.63%,好转率提升10.6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率提高10.84%,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下降1.4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下降2.11%,入院三日确诊率下降1.34%。结论:医院工作强度增加明显,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治疗质量变化不明显,诊断质量有所下降。提醒医院管理者在医院业绩增长的过程中,着重加强医疗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

    作者:李莉;徐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麻醉中辅助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50例 LC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DEX 组(D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5例。通过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 DEX 对围术期循环、呼吸指标、及苏醒和术后镇痛的影响。结果:患者清醒时间:D 组(11.2±4.5)C 组(11.4±5.5)min;拔管时间:D 组(14.1±5.4)、C 组(14.2±6.2)min;无统计学意义。应用 DEX 组术后2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 C 组(1.8±0.7、(2.5±1.3)、(P <0.05);D 组在应用 DEX 后血压和心率(HR)明显降低(P <0.05),与C 组比较也明显下降(P <0.05),但2组患者围术期循环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D 组在麻醉维持中应用的镇痛、镇静药物的总量与 C 组比较明显减少(P <0.05)。结论:DEX 用于 LC 麻醉中辅助镇静,可使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反应减轻,可使麻醉维持期更易管理,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恢复质量更高,可以避免气管拔管时出现血压、心率异常生高,以及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

    作者:杜崇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