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目的:探讨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的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脑梗复发3例,复发率6.7%,再发平均时间(1.5±0.6)年,对照组脑梗复发7例,再发率20.0%,再发平均时间(0.8±0.3)年。观察组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降低了脑梗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种诊断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按诊断方式不同分为CT组、MRI组、彩超组。前两组各30例,另将38例疑似PCOS者纳入彩超组,彩超组共48例。观察PCOS在三中诊断中方式下的表现,并对比PCO和PCOS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结果:PCOS和PCO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卵巢间质面积、卵巢面积、及面积比值差异显著,P<0.05;PCOS患者与PCO患者卵巢间质血流阻力值和搏动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均可用于PCOS诊断,但应将三者联合,相互弥补,从而提高卵巢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和辨别率。
作者:李源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用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胃溃疡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束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中应用奥美拉唑效果比常规治疗理想,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目前发病因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与性激素紊乱有关。它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紊乱,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期缩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容易导致贫血等。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严重可能危及生命[1]。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肌瘤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子宫是女性生殖器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大多数妇女认为子宫是女性的象征,没有子宫就不是真正的女人,因此,子宫切除后她们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甚至自卑心理,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内科收治的32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罗赟;郑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18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名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GADA是否为阳性。经过医院治疗过后按照恢复状况进行分组,并再次检测每组人员GADA阳性情况,观察健康者和患病者的GADA阳性率的差异以及GADA阳性率与慢性乙肝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GAD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慢性乙型肝炎越严重的病者GADA阳性率越高,在经过治疗后GADA阳性率降低。结论:GADA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评价指标,并且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阶段,GADA也可以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辉;刘岢;李会芳;王振龙;张瑞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60例MICU孕产妇的睡眠状态及障碍原因进行调查,探讨改善MICU孕产妇睡眠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根据访谈提纲进行睡眠障碍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60例孕产妇总睡眠时间显著不足,睡眠障碍的原因为环境不适应、病理生理反应、医源性干扰、家属干扰。结论:针对性的对MICU孕产妇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改善睡眠。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陈金凤;蒋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对社区内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依从情况和用药依从影响因素。结果:94例患者完全遵医嘱服药,依从率为47%;106例患者均不完全遵医嘱服药,其中20例患者完全不服药,56例患者存在两种及以上不完全遵医嘱行为,不依从率为53%。106例不完全遵医嘱患者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占比82.08%,初中以下学历(含文盲)占比80.19%,忘记服药时间患者占比66.04%,认为不需要继续服药患者占比60.38%,认为疗程太长患者占比57.55%,担心长期用药有毒副作用患者占比56.60%。结论: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患者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忘记服药时间、认为不需继续服药、认为疗程太长、担心毒副作用等。
作者:李丽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实施双向转诊是促进辖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1]、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互补,促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之间的密切协作,形成城镇居民"小病进社区诊治,大病到医院诊治,康复回社区治疗"的良好模式,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传统的手工转诊模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患者来院后无专人接待,转诊安排不及时、不顺畅;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统计查询不便捷等问题,转诊效率低下。为了满足医疗机构间转诊需求,实现预约挂号、转门诊、转检查、转住院、转社区康复等五种转诊的信息化处理,帮助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转诊过程标准化、转诊信息电子化、转诊服务精细化",使转诊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我院和第三方运营商合作,自2014年4月启用无边框预约转诊平台,试用效果良好,并逐渐得到卫生行业的广泛认可。
作者: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取单纯针灸和针灸配合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张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8例糖尿病并发肺炎的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划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有44例,对照组有44例。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氨溴索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总效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总有效率80.00%,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所产生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是6.67%、13.3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氨溴索和抗生素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智力后出现后遗症、各种不良反应的几率都非常低,可以大量推广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作者:沈嘉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监护技术在临床护理过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麻醉呼吸在现代医学监护中的运用和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更大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宇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与x线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疑似慢性阑尾炎患者共60例,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x线造影,对照手术病理学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显示阑尾位置、体积、周围黏连、僵硬和腔内粪时的情况,超声能够能更清晰的显示阑尾壁层次、周围腹腔肿大淋巴结、内膜厚度和回声等,对阑尾闭塞和积液效果较好。X线造影能够对阑尾管腔、阑尾位置进行清晰的显示,并对阑尾的功能进行判断。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结论:超声检查和X线造影对慢性阑尾炎均具有诊断价值,能从不同的侧面观察阑尾,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能够使慢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提高。
作者:卓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男性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20例男性尿道结石病人。结果:全组病例均一次性碎石成功,术后无明显出血、感染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治疗男性尿道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容易操作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舒向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前房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46例(57眼)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前房积血完全吸收(86.96%),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5眼出现继发性前房出血(8.77%);30眼出现并发症(52.63%)。结论:眼外伤致前房出血治疗中需及时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以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符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口服地高辛片6个半衰期左右,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检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时的有效率76.6%,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在0.8ng/ml以下和2.0ng/ml以上的有效率,当血药浓度大于2.0ng/ml时,中毒率显著升高至47.1%,统计学检验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的数据,结合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易发生漏诊与误诊为其它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病病例。结果:首诊医师询问病史及查体不细致,无疾病流行病学史采集,导致布病的漏诊、误诊。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动态病情观察及完善的医技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单位转诊患者,及时进行布病实验室检验分析,可减少布病误诊的发生。
作者:吴立涛;马建忠;马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1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并内固定的治疗方法,随访治疗后患者的情况。结果:主观评定依据cedell标准,优占79.0%(64/81),良占19.8%(16/81),差占1.2%(1/81),总有效率为98.8%(80/81)。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显著,固定效果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病人的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342,P<0.05)。结论:对神经性皮炎病人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徐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引言:在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中,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腹腔镜、吻合器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保肛率。然而吻合口漏仍是令病人及外科医生烦恼的并发症之一[1],因此,有效地预防及恰当地处理吻合口漏显得尤为重要。现从吻合口漏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亚琼;禹正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查房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在2012年4月对我院护理查房当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同时采取相应对策,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根据以上对策进行查房,将存在的问题予以结节,规范了规章流程,使临床护理人员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结论:在护理查房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做到护理查房有计划、有目标、有准备,重点突出,同时通过护理查房,可以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临床护理诊断更为准确与全面。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