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王天

关键词:后路手术, 内固定, 胸腰椎脊柱骨折, 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6~18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治疗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损伤节段早期的坚固稳定,促进了患者的脊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美蓝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蓝在乳腺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93例随机分成3组,术前12-24小时分别给予按美蓝剂量0.5ml,1.0ml,1.5ml乳晕皮下注射(保乳手术者于肿瘤区皮下注射),统计3组乳腺癌患者经美蓝皮下注射后皮下组织染色面积及腋窝淋巴结染色数目。

    作者:范丹丹;赵凌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为心内科对老年患者防治心源性猝死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的30例老年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结果:引起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患者在生活中的心理情绪、激烈运动及吸烟饮酒等都是引起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因素。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基础性心脏病等症状都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给予高度的重视,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力度。

    作者:崔艳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对肝硬化消化道内出血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患者10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心理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效果,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1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入为期8周、每周1次的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乙肝病人生活质量自评量表(QLQ-C30)。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起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SAS)水平、抑郁(SD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本研究中团体治疗的重要疗效因子依次为:希望重塑,情绪宣泄,信息传递,依从性。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缓解慢性乙肝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高毅英;高峰;赵妍芳;李爱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提出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预防疾控措施。方法:结合以往资料分析农村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结果: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卫生条件普遍很低,医疗服务不够发达,小儿患手足口病后发现晚,容易耽误治疗,农村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结论:疾控中心针对农村小儿手足口病的必须积极应对,提高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应急能力。

    作者:覃桂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物支架材料治疗肛瘘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组织工程学等技术的发展,生物支架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渐渐在临床外科等各个领域获得普遍应用。目前很多学者经过实验研究证明了使用生物支架材料制作成的肛瘘栓(Anal Fistula Plug ,AFP)在临床上有着广大应用价值。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生物支架材料在治疗肛瘘方面的相关文献,对人工合成材料、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应用与研究做一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谢宏;禹正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目的:讨论并分析历代采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规律和用穴特点。方法:以文献中关于先秦至清末的针灸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对常用的经脉和穴位进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找出潜在的规律。结果:历代采用针灸治疗偏头痛中,胆经出现的频率高;就腧穴出现频率来看,以少阳经脉的丝竹空、风池和率谷出现的次数多。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历代针灸治疗头痛的用穴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穴位的选择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特殊穴位则是处方构成的关键。

    作者:包丽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医院外科在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入院治疗的1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为(68.3±2.9)、(43.2±2.6),前后对比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为(67.3±3.6)、(61.2±1.7),前后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护理后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投诉率为4.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依从率为92.00%、护理满意率为88.00%;对照组投诉率为16.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治疗依从率为58.00%、护理满意率为64.0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协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华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评价16排螺旋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16排螺旋CT扫描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腰骶椎间盘突出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均行16排螺旋CT诊断,对影像表现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在300例患者中,右旁外侧型2个,左旁外侧型5个,中央偏右型56个,中央偏左型98个,中央型139个;16排螺旋CT可准确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程度、范围与方向,并明确硬膜囊与两侧脊神经根是否受压。在经过重建后,依然可以多方位观察患者的椎弓有无崩裂、体骨质增生程度、上下小关节突有无退变等情况。结论:16 排螺旋CT扫描作为腰骶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检查手段,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妊娠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1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有效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收集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全面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优质的慢性宫颈炎临床护理,有助于全面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奴尔古丽·苏力旦;热孜万古力·热西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护理

    总结一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护理经验。在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引流与抗炎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点及并发症的状况,终患者治愈安全出院。

    作者:高克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本文主要把我科2013年和2014年的物资、水电消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管理和品管圈管理,比较观察两年的物资、水电消耗率和医护满意程度。结果:品管圈管理效果比较好,医护满意度比较高,传统管理效果相对比较差,医护满意度较低,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医护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本中心自2011年7月开始着手进行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总计检查达到2608例,对2608例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检查对象当中的22%有风险因素存在,具体为586例,这部分人均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使得孕前存在的风险因素显著降低,对于出生出现缺陷做到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结合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活动中显现出的相关不足,本文探讨具体解决的对策。

    作者:张新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6例患有严重胸部外伤及复合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损伤部位后,针对不同创伤部位实施不同的手术。结果:患者治愈率为21.42%、残疾率为75.0%,治疗无效或死亡率为3.57%。结论:临床中应该对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患者进行尽早判断病情,并且需要及时抢救,根据患者病情尽快判定手术治疗方案,争取在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郑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对老年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瑞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探究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18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名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GADA是否为阳性。经过医院治疗过后按照恢复状况进行分组,并再次检测每组人员GADA阳性情况,观察健康者和患病者的GADA阳性率的差异以及GADA阳性率与慢性乙肝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GAD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慢性乙型肝炎越严重的病者GADA阳性率越高,在经过治疗后GADA阳性率降低。结论:GADA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评价指标,并且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阶段,GADA也可以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辉;刘岢;李会芳;王振龙;张瑞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式握拳法对静脉输液操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式握拳法较传统握拳法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优势。方法:通过选取我科自2013年11月~2014年4月共120名患者,男性,59人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52.5岁;女41人年龄22~83,平均年龄52.5岁。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就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血管充盈程度等进行对比。结论:改良式握拳法静脉输液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减轻疼痛、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等多种优点。

    作者:杨培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方法:SDHVD 组123例,男95例,女28例,龄78±7(60~104)岁,对照组123例,男94例,女29例。年龄79±8(60~96)岁。两组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相匹配。采用超声心脏检查,临床观察来分析心衰情况。结果:SDHVD组左心衰91(74%)例、全心衰17(13.8)例、EF值45%、心衰发生率82.1%,与对照组45(36.6%)例、12(9.8%)、EF 值6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SDHVD患者易发生心衰,且以左心衰多见,可能与瓣膜病变后引起心脏结构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有关。

    作者:易虹;慈书平;戴煌;朱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等优点,深受广大胆囊疾病或胆道疾病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必须施行全麻,使用人工气腹,因此对术中的护理要求极高,2013年1月一2014年10月我院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5例,由于护理得当,手术成功率100%,现将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游振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