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育龄妇女避孕措施选择及效果的影响因素

李金花

关键词:育龄妇女, 避孕措施选择,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育龄妇女避孕措施选择及避孕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妇女避孕有效率。方法:应用问卷分析法对2012年2月到2014年6月间714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并应用Logistic模型类统计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文化水平、婚姻情况的差异会影响避措施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要增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认识避孕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避孕方法,提高避孕效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6例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56例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9例进腹腔镜手术治疗,17例开腹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治疗组切口感染率小于开腹治疗组。结论: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和开腹手术治疗相比,疗效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邓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入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比组25例。120出诊现场急救的为研究组;患者家属将患者送进医院进行院内急救的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比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十分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并运用。

    作者:黄勤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进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

    目的:探讨蒂部只带一条指动脉的岛状皮瓣,同时吻合指神经修复末节部分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近一年共接诊15例末节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改进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cm ×1.5 cm~3.0cm ×3.5 cm。结果:15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植皮I期愈合。结论:采用改进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末节部分组织缺损,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韩伟;赵光勋;王海峰;甘正祥;李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浓度,选择80名体检健康的普通人群的血清白蛋白设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的差异;分析血清白蛋白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越低住院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可致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血管外渗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估计病情预后的指标;加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雨;程艳;汤华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胃炎临床140治疗体会

    目的:根据对急性胃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记录做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胃炎的成因,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从我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时间段内所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对该1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140例急性胃炎患者均得以痊愈,其中有91例患者显效,显效率为65%,有4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35%。结论:对于急性胃炎患者,一般情况下发病急,病程短,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要注意针对患者的致病原因及时治疗,以免患者由急性胃炎转变为慢性胃炎,对于有消化道大出血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抑酸剂进行治疗。

    作者:彭宗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增殖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作为良性疾病,却出现恶性生长的行为:浸润、转移及复发,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众多研究中,以子宫基底层内膜向肌层生长、内陷,子宫内膜及腺体浸润增殖引发子宫腺肌病的学说具有较强说服力。异位内膜增殖与血管生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机理不尽相同,本文就影响子宫腺肌病发病进展的异位增殖及血管生成的相关因素做如下综述。

    作者:王丹;李燕;李宗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肝病疗效评价量表的研制

    目的:研制中医肝病疗效评价量表,并考核其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方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肝脏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特点进行量表设计,并由10名中医肝病专家分析并确定相关条目。收集肝病患者及健康人进行数据预测,筛选条目并确定量表,并考评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结果:成功设计出了主观及客观评价量表,分别包含17个、12个条目,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检验结果均较好。结论: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均较好,能够作为客观、全面的中医肝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一共有42例,对42例病人采取霉酚酸酯、拉米夫定以及泼尼松联合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病人尿蛋白明显要比治疗之前明显下降。Alb在临床疗程第24周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以后,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显著降低。Scr在第24周以及第36周的时候明显降低。ALT比较治疗之前有显著下降。本文一共42例病人,其中完全缓解21例,占总体的50%;部分缓解15例,占总体的35.71%;无效6例,占总体的14.28%,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出现呕吐以及恶心1例,占总体的2.38%;继发性肺部感染3例,占总体的7.14%;白细胞下降1例,占总体的2.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然而42例患者都没有停止治疗,通过对症处理以后明显缓解。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采取霉酚酸酯、拉米夫定以及泼尼松联合治疗,可以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并不良反应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任立新;黄友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x叶黄素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叶黄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研究证实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有效增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数量以及清除机体内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叶黄素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及叶黄素与免疫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探讨

    中医的叫法和西医是相对的,是我国的宝贵的医学精华,在病痛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在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医的魅力,希望深入研究,提高中医的实用价值。就像在妇科治疗上,中医的用药可以从孕妇的身体因素考虑,具体研究每一味中药的药性,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从实际的分析出发,探讨了中医在妇科治疗的作用,认为归经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刘凤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展开探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归纳并总结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很好降低患者致残率。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及护理配合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腹症之一,病情来势凶猛,早期能够明确诊断,治疗护理方法得当一般保守治疗均可以康复。临床上首先采用迅速有效止痛药联合解痉药尽快缓解体征;对于有呼吸功能不全表现的病例,遵循"早上早下"的原则呼吸机支持治疗;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胰腺坏死后易继发感染;给予维生素A、C、E以及胡萝卜素预防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发生;加强临床护理监测的同时,科学地给与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于逆转机体营养不良,阻止病情恶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姜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医院外科在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入院治疗的10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为(68.3±2.9)、(43.2±2.6),前后对比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得分为(67.3±3.6)、(61.2±1.7),前后对比无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护理后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投诉率为4.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依从率为92.00%、护理满意率为88.00%;对照组投诉率为16.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治疗依从率为58.00%、护理满意率为64.0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协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华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海伦市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海伦区域内下呼吸道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应用珠海迪尔DL-96Ⅱ型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参考NCCLS/CLSI 标准操作判断。结果: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我院呼吸科、急诊科等科室102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6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产ESBLs 30株,检出率为17.86%(30/168);66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检出产ESBLs 38株,检出率57.58%(38/66)。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均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为避免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的增加,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素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

    作者:王海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育龄妇女避孕措施选择及效果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当前育龄妇女避孕措施选择及避孕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妇女避孕有效率。方法:应用问卷分析法对2012年2月到2014年6月间714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并应用Logistic模型类统计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文化水平、婚姻情况的差异会影响避措施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要增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认识避孕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避孕方法,提高避孕效率。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护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方法:从校内教学、临床带教、护生存在问题、教师存在问题着手,探讨对策。结果: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临床带教质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结论: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郑晓春;宋巧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B组患者进行疾病的基础护理,对A组患者在进行疾病的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6%,疾病控制率为95.5%,规律服药率为94.5%。B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7%,疾病控制率为73.9%,规律服药率为71.8%。结论: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冬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初次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初次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护理的80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优质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作者:周在霞;李芹;孟宪良;梁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氯比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90%,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氯比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因此,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35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43例,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35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8例,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病变程度(包括胰腺CT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 评分和分型),入院时的血、尿淀粉酶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的含量,住院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变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观察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平均发作次数为1.9次,远大于观察组(平均1.2次),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炎与高甘油三酯症具有密切关联,高脂血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类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变化,且发生脂肪肝及糖尿病的几率较高。

    作者:王敏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