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迟雯雯;孙绍娜;徐国豪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内分泌失调, 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到2011年9月间收治的84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57.1%,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并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对于 PICC 病人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使 PICC 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再通的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 PICC 患者深静脉导管完全堵塞分别采用浓度为31.25 U/ml、62.5 U/ml、83.2U/ml 和125U/ml 肝素钠溶液进行导管疏通,并记录导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25U/ml、62.5U /ml、83.2U /ml 和125U /ml 4种肝素钠溶液再通率分别为57.5%、72.5%、87.5%和92.5%,总再通率为77.5%,4种浓度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浓度的平均再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生与使用肝素钠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 PICC患者堵塞的深静脉导管及时应用合适浓度的肝素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恢复导管的通畅。

    作者:徐锦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咪达唑仑用于重症监护患者镇静的效果评价探讨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4例重症监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镇静。结果:镇静后,观察组的Ⅲ级、Ⅵ级镇静率分别为50.00%、4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18.7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镇静起效时间、镇静深度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镇静期间的心率、血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镇静,起效快,苏醒快,镇静效果良好,且能有效保持患者镇静期间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推广。

    作者:黄雪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围手术期高血糖控制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42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08例血糖水平较高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除一例死亡,其余患者血糖均控制较满意。结论: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高度重视围手术期高血糖的发生、控制,并给予积极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不容忽视的环节。`

    作者:柴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儿童视力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所幼儿园3-7岁在园儿童60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检查分析,采用统一制定的"弱视危险因素调查表",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所得数据用 spss18.0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查学龄前儿童600人,确诊弱视21人,患病率为3.50%;其中先天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母亲高龄生育、父母吸烟饮酒、出生时窒息或缺氧、家族遗传。结论:预防弱视应定期做好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有关部门加强弱视防治的宣传力度,加强婚龄青年教育和育前指导工作。

    作者:王艳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饮食护理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分泌内科治疗的20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而护理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周期麻痹、甲亢危象、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综合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周期麻痹率11.00%、甲亢危象率2.00%、酮症酸中毒率5.00%、低血糖昏迷率3.00%、并发症总发生率5.25%;对照组患者周期麻痹率46.00%、甲亢危象率12.00%、酮症酸中毒率37.00%、低血糖昏迷率35.00、并发症总发生率32.50%;两组数据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中发挥着显著的干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体会

    目的:确保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1]。方法:为使抢救工作更便捷,临床各护理单元均配备了不同种类、不同基数的抢救药品及物品,而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物品是否完好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效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车内药品及物品过期或缺失现象仍屡见不鲜。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我院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急救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统一种类、规格和基数;设置急救车平面图,对药品、物品编号并有序摆放;使用不干胶纸制封条封存,采用每日交接和封条管理两种方法交接。经过1年运行,取得了一定满意效果。结果:实施1年来,急救车完好率提高到100%。结论:实施急救车统一模式管理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为抢救患者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效率。

    作者:强怒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护理配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经过护理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疼痛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五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宫颈癌患者间的手术时间无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疼痛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痛苦小、节省护理人力等优势。

    作者:徐雅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用抗早孕药物与联合雌激素治疗稽留流产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分析稽留流产使用雌激素联合抗早孕药物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孕周低于13周的妇产科患者200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 A、B 两组,A 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B 组患者使用戊酸雌二醇治疗,三天后增加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 B 组完全排出率明显高于 A 组,清宫率低于 A 组。结论:B 组的清宫率比较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稽留流产的效果比较好,患者再次情感几率低,因此临床中是一种可行、可靠的稽留流产治疗方法。

    作者:刘郁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以八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0%和94.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和2.0%,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检测意义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体检健康职工30人作为对照组。以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样本进行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为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指标,并于治疗后2d 再次进行血生化检测,比较两组调查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GLU、TCh、TG 及 Ins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GLU、TCh、TG 及 Ins 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GLU、TCh、TG、Ins 指标均较健康人升高,并随着治疗的进行可降低以上指标,因此,可通过 GLU、TCh、TG、Ins 监测及比较判断老年Ⅱ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提供临床治疗指导。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31碘治疗甲亢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及体会

    目的:保障使用131碘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安全,避免发生放射性事件。方法:依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要求,在使用131碘治疗甲亢的工作方法中,对工作场所的设计布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放射性工作操作的安全和应急处理流程、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保健、患者和公众的防护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遵循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防止其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使其发生几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作者:莫春荣;莫建勋;叶烨;黎升志;柯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滨海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滨海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手足口病病患的一般资料,病患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52例病患中,2013年手足口病共发生62例,2014年发生90例;2013年重症病例3(4.84%)例,死亡0例,2014年重症病例3(3.33%)例,死亡病例1(1.11%)例,本病高发于4-6月,患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男童。结论:我县手足口病常发于4-6月,多发于5岁以下男童,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于血液采集操作技术量化体系构建与实证的探究

    目的:探讨操作技术量化体系构建在血液采集中的应用与实证研究。方法:本次应用采血岗位已构建的操作技术量化体系,评估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在招募环节、体检环节、初步检测环节、血液采集环节工作的人员中分别抽取20人,共80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展开比赛,观察组量化采供血操作技术,对照组常规管理。结果:观察组采血技能平均得分、献血反应处理平均得分、团队礼仪/配合协作技能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后服务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量化采供血各环节的操作技术,可使培训员工的效果提高,培训时间缩短,培训成本降低,明显增强了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临床护理与观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临床护理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80例由于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和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加强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肝损伤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美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常规时间放置IUD与紧急避孕放置IUD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时间放置 IUD 与紧急避孕放置 IUD 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1年到2013年接受的200例 IUD 育龄妇女,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紧急组,常规组实行常规时间放置 IUD,紧急组则为紧急避孕放置 IUD,对两组妇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且对两组的带器妊娠率、续用率、脱落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复查。结果:经分别处理后,两组的避孕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随访后,两组的带器妊娠率和脱落率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紧急组的续用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紧急避孕放置 IUD 和常规时间放置 IUD 相比较,虽然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紧急避孕放置 IUD 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差。

    作者:李相慧;陈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1.32%)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9.21%)护理风险事件,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护理风险发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治疗内伤头痛经验总结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发病多由内因而成,病位虽然在头,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作者:谭周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肱骨外上髁切口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0列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探讨肱骨外上髁切口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今后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含笔者原单位宜宾县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急诊手法复位,后由于骨折不稳定或对位不理想改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选择肱骨外上髁切口,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对患儿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中,60例患儿中优21例,良33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发生肘内翻3例,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2例,未发生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采用肱骨外上髁切口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稳定性高、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江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了解其病因和后续治疗情况,对其用药进行指导。方法:对从2012年至2014年入院的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统计两组病患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种类对比有显著差异,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明显高于非真菌感染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比有显著差异,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明显长于非真菌感染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时,尽量以口服作为给药途径,以一种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同时尽可能缩短抗生素给药疗程,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对瑞舒伐他汀对于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讨论及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所接收的80例患有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并进行分析。对于试验组患者,医护人员将采取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而医护人员将对实验对照组进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在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其 LDL-C 及 TC 的水平值均出现下降现象,并具有明显差异性。而试验对照组通过辛伐他汀治疗后,LDL-C、TC 值均比试验组低。而试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试验组低8.7%。经分析,上述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使用。结论:瑞舒伐他汀对于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各项指标,并且,较传统方法来说,造成的不良反应后果较低,是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的好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深远意义,并值得推广。

    作者:孙之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