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芳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青白联合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单纯白内障摘除也可以达到手术目的,且具有手术简便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因为晶状体摘除可以解除瞳孔阻滞,增加前房深度,防止周边房角粘连。本文就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包括其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面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陈婷;武耀红;王万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就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实施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产妇58例做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数量均为29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产妇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入选研究的产妇干预后的产程及分娩方式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研究的产妇干预后的产程及分娩方式的比较存在差异上的显著性,(P <0.05),试验组产妇干预后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程耗时、缩宫素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实施针对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该类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产程耗时、缩宫素药物使用率,具有现实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不同给药方式的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疾病中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呼吸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均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与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与静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吸痰次数、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吸痰次数比对照组少,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道疾病方面,其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有利于减少患儿的吸痰次数,缩短患儿的氧疗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色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对照组50%,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相比具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药物价格相对低廉且便于服用,更有利于患者吸收,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芳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有效运用。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两组患者同等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盆腔炎患者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恢复,提升护理工作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海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8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80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0名,依次设为预防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预防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肺部预防感染知识教育,营养支持建议以及心理干预措施等。观察两组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预防组肺部感染发生2例,发生率5%,对照组发生8例,发生率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可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喻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诊就诊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就诊心肌梗死病患作为对象,在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对患者心肌梗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33例显效,22例改善,2例无效,1例死亡,总体有效率为94.83%(55/58)。治疗期间,8例休克,14例心律失常,21例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43/58)。结论:为急诊就诊的心肌梗死病患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需加以针对性控制。
作者:李淑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乳糜血浆对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保证输血安全。方法:使用不同程度的乳糜血浆组与澄清血浆对照组经确认阳性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谷丙转氨酶(ALT)血液分别稀释至临界值附近,进行监测并与对照组分别使用 t 检验进行比较。结果:HBsAg 和 anti-TP 检测各个时段中度乳糜血浆与对照组结果无显著差异,重度乳糜血浆结果高于对照组。ALT 检测各个时段中度、重度乳糜血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乳糜血浆结果略高于于对照组。结论:轻度乳糜标本可直接进行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实验,严格控制中、重度乳糜标本的采入。
作者:周正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体检健康职工30人作为对照组。以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样本进行血生化检测,检测指标为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指标,并于治疗后2d 再次进行血生化检测,比较两组调查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GLU、TCh、TG 及 Ins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GLU、TCh、TG 及 Ins 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GLU、TCh、TG、Ins 指标均较健康人升高,并随着治疗的进行可降低以上指标,因此,可通过 GLU、TCh、TG、Ins 监测及比较判断老年Ⅱ型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提供临床治疗指导。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 PICC 置管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PICC 导管置入术,分析引起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110例肿瘤患者,其中穿刺成功有109例,失败有1例,渗液2例,渗血1例,导管堵塞1例,机械性静脉炎7例,静脉血栓3例。结论:为肿瘤患者进行 PICC 置管,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穿刺引起的痛苦及难度,防止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周围组织坏死现象,不过 PICC 导管植入术也有较大的风险,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手术时,不仅要确保疗效,还要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护理的针对性。
作者:张春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经腹探查下段食管喷门部,观察声像图与胃镜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下段食管喷门显示率为93%。正常组厚度约4.1±2.5mm,癌变组约14.5±6.0mm。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01,以管壁厚度约8.0mm 为临界值,超声诊断下段食管癌及喷门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6%,95%。对深度和波及范围的判断符合率为75.2%,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0%。结论:超声诊断食管和喷门区癌有独特的优势,能为临床医生做出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刘冬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全科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至11月这段期间的腹部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样本,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科护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评分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即 P<0.05,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即 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因此,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全科护理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阿吉古丽艾买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疗在肝硬化疾病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以肝硬化影像诊断结果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各类影像诊断的特点。结论:影像学诊断对于肝脏的形态、结构、病变等情况有比较直观的限制,对于肝硬化具有很好的判断作用,临床中早期肝硬化并不明显,单纯是肝脏较大,因此影像学特异性不足。中期患者的 CT、超声检查能够出血典型症状,比如、密度、形态、等,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佟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和非尿毒症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组透析前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 一6)、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C 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评价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纵向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身体指标差异大,患者病情逐渐好转,P <0.05;横向比较,观察组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干预后,虽然 Hcy、IL 一6、MDA 水平明显下降,血清 CRP 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差别依然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血液透析能够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提高 CRP 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清除一定的 MDA、Hcy 及 IL 一6,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在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手术护理后,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为100%,其术后的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对需要实施胆囊切除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黄雅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予以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取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疗效确切,止血时间短、疼痛评分低,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黄朝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术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站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90例 IUD 放置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复诊焦虑、恐惧、抑郁及逆反率皆明显低于术前初诊(P<0.05),同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前术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D 放置术后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反应,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徐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预防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深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精心护理,以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34±9)d,8名患者出现相关感染,4名局部渗血,3名皮下血肿,10名流血量不足,8名导管栓塞。患者感染与医务人员操作、穿刺部位皮肤污染、导管血栓形成等因素存在关联性。结论:研究表明,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方法操作简单,且临床并发症少,对患者实施临床精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生发生率。
作者:刘再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G(甘油三酯)、TC(血清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以及 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患者的斑块面积缩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斑块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预防脑损伤和脑水肿等疾病,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其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80例呼吸内科患者,对其实施分组处理,其中40例归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其余40例纳入试验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高达95.6%,对照组组仅为56.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护理管理工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