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预后影响观察

李良政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修补术, 预后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预后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8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分析,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42-56天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90-180天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年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 ),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具有明显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对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从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中选出92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有89例患者采用的是在超声检测设备的监控下,利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电切;而另3例患者则是仅在腹腔镜技术下进行患病部位的楔形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检验分析,了解其病理学特点,并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的患者均为瘢痕妊娠患者,其临床特点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子宫内平滑肌组织不完整、各细胞之间不存在较为紧密的连接、组织间有间隙、有绒毛组织存在于间隙之间。结论:瘢痕妊娠的患者,其病理学特点有着较小的差别,主要与组织间间隙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患者不同特点确定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柳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偏瘫患者并发褥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偏瘫患者膀胱造瘘术后并发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偏瘫患者行膀胱造瘘术后并发褥疮1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有效护理,14例患者,其中治愈8例,占57.14%,有效5例,占35.71%,无效1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偏瘫患者膀胱造瘘术后并发褥疮的治愈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东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议闭合性胫骨骨折

    介绍了闭合性胫骨骨折的成因和分类,并总结了此类骨折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对比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发现了石膏外固定法和髓内钉法各自的优势。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莫替丁和奥硝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和半年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症状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用药治疗慢性胃炎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吴宠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对病人的效果及影响作用。方法:选取人工气道时间大于2d 的危重病人96例,其中气管切开70例,口气管插管26例,神志清楚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为观察组,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48例(神志清楚40例),B组为对照组,应用普通人工气道加温加湿48例(神志清楚28例)。同时,观察分析了 A 组和 B 组病人的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患者舒适率等。结果:A 组病人痰液粘稠度为 I ~II 度;B 组病人痰液粘稠度为 II ~III 度。A 组和 B 组病人在舒适率、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明显比普通人工气道加温加湿等传统方法优越。

    作者:王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指标等改善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李贵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错误或者疏漏,危害的不仅仅是产妇,更影响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加强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偏头疼患者60例,给予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期偏头痛,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3疗程的用药,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治愈,23例患者疗效显著,29例患者有一定疗效,病情取得控制,3例患者其病情无明显变化。用中医内科的办法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从此次的探讨可以看出,用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中医用药温和相对于西药治疗更稳,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损伤更小,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后短效避孕药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服用短效避孕药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我服务中心收治的孕早期行人工流产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抗生素及短效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时间及宫腔粘连、盆腔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月经复潮时间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而宫腔粘连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在盆腔感染、再次妊娠及术后心理障碍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服用短期避孕药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较快恢复月经周期,减少宫腔粘连、盆腔感染及再次妊娠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银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 SAS 评分结果。结果:在手术前,护理组患者的 SAS 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分别是(42.40±5.13)分和(95.49±1.87)分,其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时可以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对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丹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化疗后131I-OIH监测肾功能损害的价值

    目的:探讨131 I -OIH 监测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2例肿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这两例化疗后患者血 BUN、SCr、β2-MG 正常,骨显像均有双肾影增浓现象,99 mTc -DTPA 肾动态显像 GFR 基本正常,而131 I -OIH 肾图检查却显示有轻度肾功能损害。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131 I -OIH 肾图检查较肾功能血清学指标及99mTc -DTPA 肾小球滤过功能敏感。

    作者:贾红丽;欧晓红;赵祯;蒋丽莎;商道辉;陆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的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1日~2014年10月10日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58例癌残留(32例原发部位残留,22例颈部淋巴结并原发部位残留,4例单纯颈部淋巴结转移),占48.3%。84例患者接受了颈部清扫,46例淋巴结为阳性,38例为淋巴结阴性。46例淋巴结阳性患者中,3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12例无被膜侵犯;38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14例患者有被膜侵犯,24例无被膜侵犯。入选病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未见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部分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手术患者,需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医师应以甲状腺癌的分型和特点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

    作者:何小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四年间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林可霉素类。使用率在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51例(占42.5%)、甲硝唑38例(占31.7%)、克林霉素30例(占25%);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1次/d,一般是手术中给药一次,术后连续5~7d;产科52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4.5d,妇科68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5.5d;妇科68例使用抗菌药43例,15例未使用;产科52例均使用抗菌药(P <0.05);9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术前30min 给药85例,应为合理;术前1~3天用药10例表明存在潜在感染,用药应算基本合理;术后用药76例2天内停药,基本合理;13例3天停药,算为基本合理;另外5例4~7天停药,不合理;后1例存在术后切口感染;95例使用抗菌药后不良反应较轻微、相对较安全。结论: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来说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用药选择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需要加强相应合理用药的管理。

    作者:蓝春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90例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应用于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尿蛋白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应用于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李元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道炎患者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阴道炎患者均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半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随访半年时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随访半年时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阴道炎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彭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研究

    目的:研究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方式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09%,对照组患者为2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恩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脑血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脑血栓56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治疗药物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共28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血塞通注射液,共28例。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流状况改善较好(P <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 <0.05),差异显著。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脑血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丁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经过统计与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症状来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规则与特点,随意选取在2014年01月01日--2015年01月01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当做我们这次临床试验研究的重点对象。通过分析这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详细临床治疗信息来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实际临床现状、并发症的现象以及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等概况。结果:这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血压值和临床症状都有所不同程度的变化。效果显著的有22例,效果一般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例数为25例,其余的1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无效,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有效率为78.3%。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会引发许多高危性并发症,所以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在现实中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应当按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实际临床状况进行诊治,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率。

    作者:李芳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8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及探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8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予左旋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12.5mg 口服,1次/日;常规组44例,予左旋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 口服,1次/日。治疗周期12周,观察两组的血压、血生化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P <0.01),治疗组及常规组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77.3%、79.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11.4%,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效且安全。

    作者:董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比分析日服25mg、10mg 米非司酮用药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分析日服25mg、10mg 米非司酮用药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人,试验组64人,对照组每天服用25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每天服用10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负面情绪评分,即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4.06%);试验组的 SDS评分(41.41±11.31)分、SAS 评分(40.92±11.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SDS 评分(69.21±22.14)分、SAS 评分(63.02±20.51)分。结论:每天服用25mg、10mg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中,米非司酮的剂量为每天10 mg 可以更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并且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