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分析

周菊红

关键词:内分泌科, 护理安全, 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和分析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确定更好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制度。结果:不仅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或者对患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发生率。结论: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了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叶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上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临床经验,为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叶切除手术,观察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①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2.22%,胆瘘感染率为16.66%,肝断面局部积液发生率16.66%,术后胆道出血率为5.55%,上述患者及其它无并发症患者均于(14.2±2.4)天后痊愈出院。②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结石残留率为11.11%,行排石治疗后痊愈,疾病复发率为16.66%,另3例合并肝内胆管腺癌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目前生存状态尚好。结论:肝叶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上的应用,安全有效,但是因肝内胆管结石病症的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也存在复发风险,故而,单行该项手术虽为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术式之一,但是仍不可忽视其它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1.89%)和护理满意度(94.5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72.97%,78.38%),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丁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伊宁市2013年常住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伊宁市2013年死因构成和顺位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伊宁市2013年死因网络直报中死亡的1303份死亡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死亡率、构成比。结果:2013年全年共进行死因网络直报数1303份,死亡率为243.25/10万。男死亡率323.09/10万,女死亡率163.29/10万,前三位死因顺位的构成比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49.42%、肿瘤13.66%、呼吸系统疾病疾病10.82%,占全部死亡病例的73.84%。2013年全年的不同月份的死亡情况也有所不同,各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慢性病是造成2013年伊宁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赵金慧;孙晓娟;刘强;章鹏;常学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众所周知,手术室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手术的时间也很长,看似简单的手术,却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在手术室里工作的人员都时刻面临着风险问题的出现,而对于病人来说,选择低风险、高效率的医院进行就诊就是必然的。现如今,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那么在安全质量上的保证,就决定着病人首要的选择,这就需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得有条有序、严谨监控,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

    作者:张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甘州区2003~2013年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甘州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现状,为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居民户碘盐及儿童甲肿率及尿碘检测,并对小学5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2003~2013年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保持在95%以上;8-10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维持在<5%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尿碘中位数在100~200ug/L 之间。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 IDD 防治知识知晓率在90%以上。结论:甘州区以碘盐为主的综合措施得到了落实,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奚霞;张森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口服氯丙嗪予以治疗,经8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肝脏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肝脏的 AST、ACP、ALT、GGT 等指标均出现了变化,对照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稍稍升高(P<0.05),但经8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同时 AST 也升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P<0.01),但经8周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伴随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用药,及时进行预防及补救,减少肝功能的损伤,保证治疗的顺利。

    作者:徐亚莉;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调取2012年1月-6月和2013年1月-6月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儿科和妇科患者病历和临床用药方案。结果:药师干预后2013年1月-6月临床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各项指标均比药师干预前2012年1月-6月显著降低(P <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症状改善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症状改善率较高,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散装熟肉制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散装熟肉制品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以无菌方式采集散装熟肉制品36份,按相关标准检测,并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本次检测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分别为72.2%、63.9%、100%、100%、97.2%。结论:本地区随机抽样检测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有关部门应对熟肉制品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外伤型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伤型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伤型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35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骨折原因、类型及其严重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中,以女性数量多,占整体的52.59%,但同男性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P >0.05);摔伤是常见的老年外伤型脊柱骨折致伤原因,占整体的44.44%,高于其他常见致伤原因,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老年人是外伤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具有自身的临床特征,其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和损伤程度等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根据其性别差异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作者:武小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机理及诊治新进展

    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严重急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上皮细胞内。自然感染存在1-3d 的潜伏期,其可长时间稳定的存在于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潜在威胁之一。

    作者:覃伟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该社区从接收并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状况以及采用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明显降低,跟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体治疗状况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少量患者出现了服用药物后的腹泻和恶心现象,但可以承受。结论:针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渐降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乌维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能力分析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能力。方法:对2014年1月到11月在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的群众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2000份,调查关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的能力。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能力,同时对服务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理论测试。结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能力平均得分为80分,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能力的满意度为86%。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理论考试的平均得分为85分。结论:大部分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比较高,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但是也存在一部分人员对专业技术严重缺乏,没有尊重服务对象,需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专业知识。

    作者:尹杨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微波辅助治疗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微波治疗仪双肺照射治疗与护理,同时对患儿进行专业的陪护,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对照组为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经统计学处理 P <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治疗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罗婷;顾绍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72例,依照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6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式的护理方式,对综合组病患实行综合优质化的护理方式。结果:综合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患采取科学优质化的护理方式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提升护理质量,是一种较为优良的护理方式。

    作者:马婧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回顾并分析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DE)诊断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例已被证实的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图二维、彩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总结其超声图像特征及规律。结果:发现13例冠状动脉瘘中12例均做出正确的超声诊断,敏感性92%,特异性100%,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1)右冠状动脉瘘且右冠-右心系统瘘者多见;(2)瘘入左心室瘘口血流表现为舒张期湍流外,而瘘入其它腔室时均为连续性双期湍流频谱;(3)瘘管及瘘口显示明确时,均可见异常明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慧;邹翰琴;刘志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康复新液联用肠炎灵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

    目的:对康复新液联合肠炎灵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2013年5月1日到2015年1月31日于 xx 市 xx 医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地分成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康复新液联用肠炎灵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灭滴灵和锡类散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及护理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有31例痊愈(55.36%),23例有效(41.07%),2例无效(3.5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有19例痊愈(33.93%),28例有效(50.00%),9例无效(16.0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康复新液联用肠炎灵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进行适当的护理后,治疗效果较好且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将该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房钰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规范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运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分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40例,并对其进行回访调查,回访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且对其疼痛缓解率、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针对80例患者的5年内回访表明,1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6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57%;3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1%,药物组疼痛缓解率为65%;5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0%;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1.5%;药物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为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数据表明,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预防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作者:唐刚;徐强;郜攀;王笑梅;王剑;司良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苯磺酸氨氧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时使用苯磺酸氨氧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是硝苯地平,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是苯磺酸氨氧地平,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苯磺酸氨氧地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更加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和分析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确定更好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制度。结果:不仅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或者对患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发生率。结论: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了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

    作者:周菊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