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凤绸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气管切开时间≤8h,对照组气管切开时间>8h,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炎发生率为36.0%,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63±2.63)d,住院时间为(12.22±4.6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曲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析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的检测方法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男性不育症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精液支原体感染,共150例检测出支原体,感染率为30%,其中127例为解脲支原体(UU)感染,占85.33%;3例人型支原体(MH)感染,占2%;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20例,占8.67%。解脲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具有较高的抗生素敏感性,占99.4%,其次是阿奇霉素,占95.3%,然后是强力霉素,占95.1%。人型支原体对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占100%;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的敏感性为89.3%,其次是米诺环素,占82.5%。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在耐药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并且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在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重视精液支原体检测,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单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效果,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社区中选取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持续用药两个月之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与用药期间的一些不良发应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有显著的下降,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都要优于对照品。(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P <0.05)结论: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显著,降压明显;有服用简便,不良症状少等优点。适合广泛在社区中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昌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院内感染原因,探讨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产儿自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暖箱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和控制早产儿感染是控制早产儿其它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朱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增生结节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加乳癖散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了差别。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以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复发率上,观察组以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效果良好,且毒副作用小,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苏炳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早期宫颈癌筛查的过程中,分析社区妇科普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5年01月社区育龄妇女300例,对其进行妇科疾病普查。针对终的普查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终检查表现出生殖道感染的患者109例,所占比例为36.33%;其中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11例,所占比例为10.09%;患有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13例,所占百分比为11.93%;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14例,所占百分比为12.84%;患有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患者1例,所占百分比为0.92%,其他疾病的患者70例,所占百分比为64.22%。结论:针对社区育龄妇女,给予社区妇科普查针对早期宫颈癌疾病的发现以及宫颈病变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表现出显著价值。
作者:陈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性关节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在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6周、10周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薇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实施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世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行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行细节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婧婧;张媛;罗浩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对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后在其切口的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观察并分析其对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共计182例,将患者按照其临床的护理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6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手术的切口处进行冲洗,观察组86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冲洗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脂肪层的下方放置引流管,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则达到了35.42%,其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 <0.01);在手术后,观察组愈合拆线的时间为(6.63±1.95)天,对照组愈合拆线的时间则为(10.58±5.53)天,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对阑尾炎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在其手术切口的脂肪层下置管进行引流能够十分有效地降低切口处的感染几率,提高患者切口的临床与和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周长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四表一卡一识"法对预防和跟踪观察住院病人压疮的效果。方法:建立和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压疮风险上报表"、"压疮上报表"、"压疮护理观察表""翻身时间卡""压疮标识",对住院病人进行压疮的管理。结果:住院病人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结论:实施"四表一卡一识"法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便于对压疮跟踪观察和护理。
作者:金路;张晓琳;蔡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输液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 <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输液患者的常规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取300名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感染控制措施;选取300名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普通感染控制措施。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控制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全程控制可有效降低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红;丁元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及意识障碍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护理后心力衰竭、感染、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佘丽;赵小兰;杨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护理时应用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并对其应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共计210例,在患儿与家长从进入医院开始直至出院的全程之中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的重点内容便是对治疗进行解释,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后的的患儿与家长进行小儿先天性的心脏病方面的知识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在经过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之后,患者家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上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上均有着十分明显的提高,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专职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患儿的家长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熟悉程度,能够将治疗的效果进行提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健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及其技术。方法:将本院临床科室涉及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医护人员供给52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他们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及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时常见问题有仅仅采集单份血标本、采集血标本未严格按照三步消毒法处理、未能准确掌握标本保存方法等。结论: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对规范采集标本认识不足,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应制定准确操作流程,并加强相关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才能提高采集质量,保障检验结果。
作者:王亚萍;马长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住院期间,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9%和92.9%,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再通率以及90d 左右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体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陈乐生;刘金;陈世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新辅助化疗期间关系。方法:观察10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与213例良性乳腺癌患者,入院时抽血化验他们的甲状腺功能,分析9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乳腺癌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为20.6%,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比较较低,仅为6.2%,首次入院时乳腺癌首诊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低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t =-2.036,P =0.042),新辅助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甲功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 =13.427,P <0.001;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t =3.732,P <0.001;FT3:Z =-10.264,P <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 =8.201,P <0.001],相邻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甲功无显著性变化(T3:t =0.170,P =0.865;T4:t =1.458,P =0.147;FT3:t =0.180,P =0.858;FT4:t =-0.973,P =0.333;TSH:t =-0.877,P =0.383)。结论: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多伴随低甲状腺功能状态,新辅助化疗期间甲功明显降低而在下一疗程新辅助化疗前甲功又明显恢复和改善。
作者:崔文峰;刘玉萍;孙希宝;王德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理知识、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对照组32例(64.0%)患者熟悉神经内科病理知识和了解康复训练技巧,观察组46例(92.0%)患者理解神经内科病理知识和掌握康复训练技巧,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病理知识和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将60例重度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限制活动量,不给任何运动训练,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的缓慢增加运动强度。通过一个月干预治疗后,两组心率、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于是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运动指导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唐莉;秦风霞;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