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艳;燕良轼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抑郁量表和自杀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13.4%、5.4%、2.2%.②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与抑郁、自杀显著正相关(r=0.15~0.29,Ps<0.01).③总体上,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自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30.6%),抑郁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Sobel=3.35、4.48,Ps<0.01).④在男生群体中,抑郁能够部分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完全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而在女生群体中,抑郁能够完全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部分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结论:青少年受欺负对自杀有显著影响,抑郁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将Grogan患者满意度问卷翻译成中文,并进行跨文化调适和信效度验证.方法:经标准化翻译-回译和专家审改程序形成Grogan患者满意度问卷中文版(GPSQ-CV),在江苏省四家综合医院抽取153名住院患者验证GPSQ-CV的信度和效度.结果:153名住院患者完成GPSQ-CV,其中31名接受重测;GPSQ-CV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94)和重测稳定性(重测相关系数=0.95);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GPSQ-CV符合三因素模型,即医患关系、医疗服务和非医疗服务.结论:Grogan患者满意度问卷中文版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和跨文化适宜性.
作者:柴黄洋子;杭荣华;程灶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喜好度评定任务,考察情绪性背景对情绪人脸评价的影响.方法:以26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描述积极和消极情景的语句为启动刺激,快乐和悲伤的人脸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人脸的喜好度进行主观评定.结果:当情绪语句和人脸的情绪价一致时,被试对人脸的喜好度评分更高,即出现了语句-人脸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对消极语句背景下的积极人脸的喜好度显著低于积极背景下的消极人脸.结论:对人脸的喜好度评估不仅取决于人脸的情绪类型,还受到了背景信息的影响.
作者:刘宏艳;赵小俊;蔡佳烨;胡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引进青少年道路使用者行为问卷,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邀请专业人员对问卷进行中文翻译、英汉互译,获得中文版预测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南通238名中小学生施测,完善预测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920名五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回收4840份有效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南通261名青少年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中文版包括不安全过马路行为、在路上危险嬉戏、有计划的保护性行为和夜间安全行走行为四个维度,问卷简版包括不安全过马路行为、在路上危险嬉戏、有计划的保护性行为三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完整版四因素模型、简版三因素模型拟合良好.青少年道路使用者行为与感觉寻求、道路交通伤害呈显著正相关,与交通安全意识呈显著负相关.完整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1,重测信度为0.824;简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3,重测信度为0.732.结论:青少年道路使用者行为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青少年道路交通行为研究的工具.
作者:王华容;吴梦莹;程雪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在孤独感和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对辽宁某高校10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4.7%,不同性别睡眠障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②孤独感与日常生活干扰、戒断症状、网络关系、过度使用、耐受性及智能手机成瘾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睡眠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智能手机成瘾总分与睡眠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③回归分析可见智能手机成瘾在大学生孤独感和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④多组群分析性别在大学生孤独感和睡眠质量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减少孤独感,降低智能手机成瘾,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作者:李丽;梅松丽;牛志民;宋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以及网络强迫性购买问卷,对成都市三所高校的5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物质主义与网络强迫性购买呈正相关(r=0.45,P<0.001),物质主义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43,P<0.001),自我控制与网络强迫性购买呈负相关(r=-0.49,P<0.001);②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控制在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34.40%.结论:物质主义会增加大学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且自我控制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李静;曹琴;胡小勇;郭永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自1890年James提出自我概念以来,自我概念的研究虽几经波折但仍是心理学界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本文从自我概念的定义、结构、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自我概念研究的历程.
作者:凌辉;夏羽;张建人;朱阿敏;钟妮;阳子光;唐莘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修订适合我国中高年级小学生使用的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问卷(ERQ-CA-C),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三个城市三所小学的1103名小学生,对儿童情绪调节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聚合效度分析、信度分析.结果:问卷的10个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认知重评分量表各项目校正后的题总相关为0.36~ 0.62,表达抑制分量表各项目校正后的题总相关为0.52 ~ 0.57.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9、0.75,间隔8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3、0.70.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修订后的量表结构和项目与原量表相同.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儿童情绪调节具有跨性别和跨年龄的测量等值性.情绪调节策略与儿童人格特质各维度、抑郁情绪之间相关显著,显示较好的聚合效度.结论:修订的中文版儿童青少年情绪调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中高年级小学生情绪调节的测量工具.
作者:陈亮;刘文;张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检验认知应对在女性乳腺癌患者神经质人格与生活质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抽取638名住院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用大五人格问卷简版神经质分量表(FFI-N)、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进行调查.结果:①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神经质人格、非适应性认知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性认知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②适应性认知应对在女性乳腺癌患者神经质人格和生活质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55%,非适应性认知应对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32%.结论:认知应对是女性乳腺癌患者神经质人格和生活质量关系中的重要中介变量.
作者:李玲艳;李诗晨;王瑜萍;杨玉玲;朱熊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电影片段诱导的情绪状态对积极自我偏向的影响.方法:以43名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通过观看愉快或悲伤的电影片段诱导相应的情绪状态,然后采用自我参照范式,以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判断积极或消极的词汇是否能形容自己,以及能或不能形容自己的程度.结果:在无诱导、快乐诱导和悲伤诱导条件下,自我积极偏向均出现了;快乐影片增强了自我积极偏向的程度,而悲伤影片则减弱了个体的积极自我偏向.结论:正常人通常具有积极自我偏向,这种积极自我偏向会受到情绪状态的调节.
作者:周一琳;胡少军;蔡佳烨;胡治国;刘宏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入际关系的特点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951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女生的人际关系显著好于男生(F=8.71,P<0.01),高中的人际关系显著好于初中(F=5.53,P<0.05);②自尊和人际信任均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30~0.45,P<0.001);③人际信任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1.结论:中学生自尊、人际信任和人际关系三者之间密切相关,人际信任在自尊和人际关系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
作者:刘广增;胡天强;张大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社会资本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社会资本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566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①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线上社会资本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线上社会资本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②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会通过线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线上社会资本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作者:闫景蕾;武俐;孙萌;崔娟;梁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编制成人依恋内部工作模型问卷,初步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施测854名大学生,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其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依恋内部工作模型问卷共包含22个题项,包含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两个高阶因子,自我模型分为一般自我和人际自我,他人模型分为他人善意、他人可得和他人支持,拟合指标较好(x2/df=3.873,GFI=0.925,AGFI=0.907,NFI=0.899,CFI=0.923,RMSEA=0.058),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33~0.922之间,问卷各子维度间均显著相关(Ps=0.357~0.881),与自尊(Ps=0.325~0.635),信任(Ps=0.369~0.683),依恋回避(Ps=-0.198~-0.424),依恋焦虑(Ps=-0.170~-0.322)显著相关.结论:依恋内部工作模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对成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进行测量.
作者:王斐;苗冬青;许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①男生在负性情绪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情绪性进食和积极应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②负性情绪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7~0.179,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40~0.369,P<0.01),而与积极应对成显著负相关(r=-0.151~-0.232,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相关不显著(P>0.05).③消极应对方式在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能部分中介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作者:谢爱;蔡太生;何金波;刘文俐;刘佳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检验既往抑郁症诊断量表(The inventory to diagnose depression,lifetime version,IDDL)中文版在大学生及精神科住院病人群体中的信度及效度.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将IDDL施测于739名在校大学生,其中478名于两周后完成了重测.在精神科住院病人群体中对被试进行SCID临床诊断访谈并施测IDDL,有204例患者完成了访谈和测试.结果:在大学生群体中,IDDL总分重测信度为0.744(P<0.001),各条目重测信度在0.406-0.588之间,两次测量诊断结果间kappa系数为0.747,α系数为0.911,分半信度为0.926,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216-0.743之间.在精神科住院病人群体中,α系数为0.942,分半信度为0.966,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在0.230-0.825之间.以SCID为金标准,IDDL诊断既往抑郁症的敏感度为86.11%,特异度为90.15%,阳性预测值为82.67%,阴性预测值为92.25%,Kappa系数为0.755.结论:IDDL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和精神科住院病人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学要求,同时在精神科住院病人群体中具备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中可将其作为既往抑郁症的诊断与筛查工具.
作者:阳羽文;蚁金瑶;马任;姚树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中学生外倾性、自尊、积极应对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小五人格量表的外倾性分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的积极应对分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23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外倾性、自尊、积极应对和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正相关.②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外倾性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自尊和应对方式在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自尊-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外倾性既通过直接路径,也通过自尊、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积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等间接路径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牟晓红;刘儒德;庄鸿娟;王佳;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感恩干预对正在服刑的暴力型犯罪者的攻击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某男子监狱65名暴力型犯罪者,其中干预组36人,每晚接受细数感恩干预,为期5周;对照组29人,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两个阶段,对所有被试使用感恩量表、攻击性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施测.结果:控制基线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后测阶段的感恩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攻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干预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中,干预后的感恩水平提高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基于感恩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攻击性,而且干预完全是通过提升感恩水平进而对提高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
作者:邓衍鹤;朱一杰;李毅;刘翔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不同的购买类型即体验购买、实物购买与幸福感的关系,同时考察物质主义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方法:研究1采用回忆范式,让被试自由回忆一次印象深刻的购买,研究2采用启动范式,以某一物品启动被试的体验购买或实物购买,之后被试完成购买幸福感问卷和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结果:体验购买消费者的幸福感程度显著高于实物购买,且这种关系不受消费者物质主义水平的调节.结论:相比于实物购买,体验购买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幸福感.
作者:曾陶然;徐凤;蒋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疗纠纷本身的性质和个体对医生的偏见如何影响个体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归因和责任推断.方法:采用2*2混合设计的情境实验法,被试为107名大学生.结果:针对医生的外显和内隐偏见存在分离现象.被试更倾向于在医生无过错的情境中将归因指向环境和患者家属;仅情境性质(医生有vs.无过错)显著影响归因位置.情境性质显著影响归责;偏见和情境性质则均会影响对医生受罚的意向.结论:对医生的偏见在过错方明确的医疗纠纷中对归因和责任推断的影响不如情境性质,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惩罚意向.
作者:瞿雯;高隽;官锐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以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通过成就动机影响学业成就的中介模型为基础,以感恩作为调节变量考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在何时影响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方法:在控制了社会赞许性后,采用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感恩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对137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感知教师支持行为对学业成就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②感恩在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③这种调节作用以成就动机为中介变量.因此,感恩调节的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通过成就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结论:研究揭示了感知教师支持行为“怎样”影响学业成就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对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和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具有理论意义.
作者:陈彦垒;郭少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