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苏少冰;叶枝;李冰心;林丹华
目的:考察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的焦虑、解释偏差及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借鉴认知行为治疗中记录思维日记的方法(Dysfunctional Thought Record,DTR),改良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社交焦虑者(非临床样本)进行—个月的正性思考,引导其关注正性信息.内容包括对某一正性事件积极的想法、积极的情绪、舒适的躯体感受以及积极的行为结果.结果:一个月的积极关注训练后,社交焦虑者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明显改善(P<0.001);解释偏差任务中选择正负性解释的反应时均明显缩短(P<0.01);注意偏向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对生活琐事的积极关注可以有效改善社交焦虑者焦虑症状及解释偏差.
作者:余红玉;钱铭怡;姚泥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任务分离,探讨行为反馈和金钱反馈的生理基础.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让18名大学生完成猜测任务,比较行为结果(猜对、猜错)和金钱结果(得分、失分)的FN和P3成分.结果:①行为反馈效应体现在FN的FZ、FCZ、CZ位置,P300的FZ、FCZ、CZ、CPZ位置;②金钱反馈效应体现在P300的PZ位置.结论:与金钱反馈相比,行为反馈在大脑神经生理基础水平加工时间快、强度高、分布范围广,反映了在人类强化学习过程中,行为反馈可能是比金钱反馈更有意义的反馈信号.
作者:余芬;袁璐;罗跃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五个项目的女性性功能简短量表(简称FSF-5),检验其信度与效度,并测试其识别妇女性功能失调风险因素的效能.方法:本研究样本的人口特征广泛多样,数据以横向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结果:主成分分析证实FSF-5的五个项目可归纳为一个因子,并解释总变异量之71.5%.量表的克隆巴哈α系数=0.90,且能有效区分已停经和未停经,卵巢完好和卵巢切除的女性在性功能上的差别.跨国的比较亦证实有性兴奋障碍的美国妇女在FSFI-5的得分,显著的比香港正常妇女者较低.由FSF-5所识别的性功能失调风险因素,与相关文献所报告的大致相同.结论:FSF-5是一份具有颇高信度和效度的女性性功能整体量表,可作为女性性功能失调的筛选工具.
作者:吴海雅;梅锦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和性倾向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方法:抽取某三所高校1869名女性大学生,筛选自我报告为绝对异性恋和绝对同性恋者作为分析样本,后形成正式样本374人,采用人际性客体化量表、躯体客体化量表和社会文化外在美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结果:理想美内化对性客体化经历与自我客体化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性客体化经历和理想美内化的关系受到了性倾向的调节,对于女异性恋来说,其理想美内化的程度随着性客体化的提升而升高,呈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对于女同性恋来说,虽然理想美化随性客体化经历的增加也表现出上升趋势,但这种上升趋势并不显著.结论:揭示了性客体化影响自我客体化的机制以及性倾向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俊一;尹清;沈先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验证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在问题青少年群体的信度和效度.方法:902名12-25岁青少年接受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其中心理障碍222例、违法者290例、正常者390人,用信度分析、因素分析和组间比较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除情感表达、独立性和宗教观外,其它分量表在三个样本中的信度都在0.5以上,除独立性和控制性外,其它分量表得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正常青少年样本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三因子:关系(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组织性)、个人成长(娱乐性、知识性)、稳定性(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4.7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三因素交叉模型的拟合度优于Moos三因素模型和刘丹三因素模型.结论:独立性和宗教观信度很差,娱乐性、成功性和情感表达信度较差,其它分量表的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8个分量表符合三因素交叉模型,对不同人群具有鉴别效度.
作者:陶金花;金凤仙;张嫚茹;程灶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痛苦在抑郁、绝望感对自杀意念预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eck抑郁量表、Beck绝望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以及心理痛苦量表对武汉八所部属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数据2033份.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抑郁、绝望和心理痛苦都和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②分层回归分析发现,控制抑郁和绝望感,心理痛苦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仍显著;③路径分析发现,抑郁、绝望感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显著,通过心理痛苦作用的间接效应也显著.结论:心理痛苦在抑郁、绝望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吴才智;陈真珍;于丽霞;段文婷;江光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成人依恋、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共情商数问卷、大学生社会技能量表(改良版)对47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依恋亲近与社交性、与人和善、社交害羞及共情能力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和社交害羞与依恋依赖显著正相关,与依恋焦虑显著负相关;共情能力与社交性、与人和善及社交害羞显著正相关;共情在依恋亲近和社交害羞、与人和善及社交性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焦虑和社交害羞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关注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社会技能的影响,及共情能力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作者:赵旭东;关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大五人格类型对冲动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使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简版和自我报告的冲动消费行为评价对1571名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施测.结果:大五人格类型均和冲动消费有显著相关,以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为中介变量的SEM模型拟合良好(x2/df=-1 8.99/3=6.33,CFI=0.99,TLI=0.96,SRMR=0.01,RMSEA=0.06),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外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对冲动消费的影响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外倾性和尽责性对冲动消费的总效应大,前者表现为正效应,后者表现为负效应.结论:大五人格类型对冲动消费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通过自我控制与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实现.
作者:邓士昌;高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虽然自我妨碍对学业成就的负面影响不断被研究所证实,但如何对学业自我妨碍进行预防和干预,直到近才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已有自我妨碍的研究为如何有效干预和预防自我妨碍提供了证据.首先阐述了学业自我妨碍的概念及分类,探讨了其产生机制(自尊保护和印象管理)及后果.接下来,讨论了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包括成就目标、成就动机、自尊和完美主义等.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一个预防学业自我妨碍的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建议.
作者:李丹妮;席居哲;左志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当代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的特点及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机制.方法:使用性取向隐瞒问卷、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问卷、生命意义感问卷对402名年轻男同性恋者进行考察.结果:①非独生子女性取向隐瞒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而无固定恋人者的性取向隐瞒显著高于有固定恋人者;②性取向隐瞒与拥有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寻求意义感相关不显著;③自主需要、能力需要的满足在性取向隐瞒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年轻男同性恋者性取向隐瞒存在个体差异.性取向隐瞒可一定程度影响生命意义感,且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而实现.
作者:李放;邢锦涛;王一博;宁凯;郑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反刍思维是对负性事件和它背后的意义、原因、后果的反复思考.反刍思维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存在多种不良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特质反刍思维与执行控制功能缺陷存在密切的联系.反刍思维的理论主要有反应方式理论、控制理论、解除能力受损理论、注意范围缩减模型.今后的研究可以针对特质反刍思维与转换功能缺陷的关系、纵向研究以及反刍思维矫正训练、反刍思维的脑成像研究等方面进行.
作者:陈骁;冯正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编制适用于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问卷.方法:以中学生为被试,通过6次抽样,共计调查4315人次.在参考已有文献、开放式调查问卷结果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终编制出中学生人际敏感性问卷.结果:中学生人际敏感性问卷包括脆弱性、认同需要、警戒性、分离焦虑、自卑性、疑人性和内倾性7个因子;总问卷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99 ~ 0.893,重测信度为0.657~0.735;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同时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中学生人际敏感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
作者:叶一舵;赖运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考试焦虑者对不同程度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及社会期望量表筛选出20名高考试焦虑、16名低考试焦虑大学生被试完成修正的点探测任务,任务中给被试呈现考试相关高威胁-中性(HT-N)、考试相关低威胁-中性(LT-N)、考试无关高威胁-中性(T-N)以及中性-中性(N-N)词汇对200毫秒.结果: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考试相关威胁词汇存在注意易化趋势,且对考试相关及无关高威胁词汇注意回避;而低考试焦虑个体对所有威胁词汇均出现注意易化趋势.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威胁程度如何影响考试焦虑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成分的证据.
作者:董云英;张小聪;周仁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抑制控制各成分间的关系是该领域当前的核心问题.借鉴脑成像及功能障碍者的新近研究成果,对该问题进行阐述,发现抑制控制系统中,存在注意抑制、认知抑制、行为抑制两两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其中,注意抑制发挥相对基础的作用,认知抑制可能起到部分中介或调节作用.未来研究需在实验任务上控制不同成分间的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各成分的彼此关联.此外,各成分在发展上的差异也应予以重视.
作者:吴慧中;王明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生冲动性与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辱虐型指导方式问卷、UPPS冲动行为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和非理性拖延量表对416名研究生为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辱虐型指导方式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与冲动性、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正相关具有显著性.②多重中介模型分析显示,辱虐型指导方式不仅通过冲动性间接预测研究生的学业拖延,而且通过冲动性——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介链对学业拖延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复合式多重中介模型有效地揭示了冲动性和非适应认知策略在辱虐型指导方式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倪士光;杨瑞东;董蕊;王茹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具体性自传体记忆降低特征对于冗思与抑郁症状关系的中介作用.方法:323名大学生完成了自传体记忆测验、冗思反应方式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冗思得分越高,抑郁症状的得分就越高;而具体性自传体记忆的降低在冗思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的冗思既可以直接影响其抑郁症状,也可以通过具体性自传体记忆的降低来间接影响其抑郁症状.
作者:肖晶;孔天竺;张祯;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远洋航行的工作环境让远洋航行人员长时间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继而引发抑郁等情绪问题.本研究在参阅远洋航行人员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远洋航行人员抑郁的改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指出其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应注重构建远洋航行人员抑郁的成因模型,为抑郁障碍的预防与治疗,维护远洋航行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远洋工作效率和推动远洋航行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杨娟;蔡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考查记忆暗示感受性产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复测试效应及重复测试对记忆暗示感受性动态加工成 分的作用.方法:运用延迟的提取错误范式和R/K/G范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重复测试对被试的记忆暗示感受性强弱影响不显著,但对于记忆暗示感受性产生过程中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成分贡献却存在显著影响.结论:重复测试虽然没有提高或降低被试的记忆暗示感受性,但却增加了被试错误再认的自信度及记忆暗示感受性的控制加工成分.
作者:曹晓君;涂燊;陈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和情绪行为问题对学生初三时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和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与睡眠问题之间的跨时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某地级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测量的时间点和内容分别为:第一次在2011年4月(初一),测量内容有人口学变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第二次在2012年5月(初二),没有测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第三次在2012年11月(初三),测量内容和基线相同.结果: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可以负向预测初三睡眠问题,初一时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正向预测初三时的睡眠问题,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和睡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性,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55%.结论:在风险环境下,低心理弹性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伴随情绪行为问题的增加和加重,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作者:杨彦川;范方;蔡柔娜;彭婷;黄蓉;蒋玉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校社会处境分化在性别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学校社会处境分化问卷对372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男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学校社会处境分化总分及分维度教师的信任与支持、父母的信任与支持和同伴的信任与支持均显著低于女生;教师的信任与支持在性别与父母的信任与支持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教师的信任与支持和父母的信任与支持在性别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具有部分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学校社会处境分化在性别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李玲;于全磊;张林;金盛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