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杜红霞

关键词:普外科,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应对的措施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在护理的安全上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在对普外科的护理安全因素的影响分析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的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在普外科中有效的安全护理,有利于对护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有利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促进患者心理的健康装抗改善,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常规 X 线摄片影像资料30例,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影像资料30例),将收集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别选用常规 X 线摄片和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的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影像(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结果:在两组影像中,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 X 线摄片检出率为32.3%;数字化 X 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7.5%。骨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 X 线摄片检出率为21.7%;数字化 X 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4.3%.表现为数字化 X 线成像显著优于传统 X 线检测的特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常规 X 线摄片都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但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关节病变和骨端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优于常规 X 线摄片检查,效果更佳。

    作者:陈文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知识在新生儿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预防鼻塞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科住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153人次,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11日至2014年7月9日我科住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163人次将其做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鼻塞固定方法对其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品管圈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新生儿鼻塞脱落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鼻塞脱落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知识应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其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鼻塞脱落发生,对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越城区农民健康体检创新(信息化)实效评价

    通过对越城区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2010年与2012年开展的农民健康体检的调查资料分析,评价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的效果,为更好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基本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对越城区400名参加过2010与2012年农民健康体检的农民,120名参加过2010与2012年农民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分析统计,调查越城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的效果。结果:400名参加过两届农民健康体检的农民普遍认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体检的流程及反馈速度。120名参加过两届农民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普遍认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结论:基层农民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等现象,农民健康体检创新(信息化)推广实施是适合我区区情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是推动农民健康工程的有力保障[1]。

    作者:韦坚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和硝酸甘油的用量具有显著改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血脂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晋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促进小儿发热康复中的作用探究

    目的:对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促进小儿发热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小儿发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以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显著提高家属知识掌握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曾佑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喘憋性肺炎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喘憋性肺炎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喘憋性肺炎患儿114例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 A、B 两组各57例,分别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94.7%较 B 组治疗总有效率71.9%高,治疗依从性优于 B 组,发热、咳嗽、憋喘、住院等时间较 B 组短,P <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更快康复。

    作者:杜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口服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治愈20例(66.7%)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改善患者病情,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内科的 ACS 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根据血常规结果,按 NLR 中位值将观察组患者以NLR 中位值9.60为界分为高 NLR 组和低 NLR 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对象白细胞计数和 NLR,比较高 NLR 组和低 NLR 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NLR 为9.82±1.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40,高 NLR 组 ACS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4±3.5)天高于低 NLR 组的(9.6±1.2)天,高 NLR 组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6.7%亦高于低 NLR 组的16.7%。结论:ACS 患者 NLR 明显增高,是反映 ACS 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顾永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对胆总管结石 ERCP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胆总管结石 ERCP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行 ERCP 术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6%(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 ERCP 术后并发症概率,保证患者的预后,适于推广。

    作者:朱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良鼻饲法对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对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瑞素);对照组采用50ML 注射器定时推注鼻饲液(瑞素)。结果观察组发生胃潴留、腹泻、食管反流、误吸,肠胀气、便秘、电解质紊乱病例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鼻饲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保护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华;杨庆娟;杨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63例,测量两组病患者的乳酸水平、APACHE -II 评分以及 SOFA 评分等指标,对以上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A 组病患者(ICU 治疗时间在48小时以下)与 B 组病患者(ICU 治疗时间超过48小时)相对比,二者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氧合指数、APACHE -II 评分以及 SOFA 评分等指标存在着显著差异,P <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 APACHE -II 评分、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 SOFA 评分,因此应当采用积极的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发病率,缩短患者 ICU 治疗的时间。

    作者:刘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影响。方法:把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存在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予以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病人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治疗依从性好的病人有24例,所占比重为68.6%;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好的病人有32例,所占比重为91.4%,干预前后病人依从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存在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予以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使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进一步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省晓琴;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肠梗阻应用螺旋CT、腹部X线平片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讨论螺旋 CT 与腹部 X 线平片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84例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螺旋 CT 和腹部 X 线平片检查,对比临床,讨论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螺旋 CT 的检出率为82.14%,要高于腹部 X 线平片的67.86%。结论:采用螺旋 CT 进行肠梗阻诊断,诊断率较高,能对疑似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

    作者:唐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策略与措施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今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因此,转变服务理念、提升自身素质、调动群体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这些观念的提出也必将成为和谐就医的重要环节。

    作者:侯田田;龚菲;刘洪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拟温肾调经汤治疗4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自拟温肾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8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达英-35,观察组服用温肾调经汤,对比分析两者治疗效果及血清黄体生成素、雄性激素水平。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血清黄体生成素、雄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激素回升的概率较小(P <0.05)。结论:自拟温肾调经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干永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病人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对策

    探讨老年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病例进行一定的分析,针对性的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坏死的老年患者进行一定护理,还要对于术前进行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控制感染和心理护理,然后进行术后的个体实施渐进工作,全面进行护理。使得患者在术前可以积极进行一定配合工作,得到一定肢体恢复工作,重要的就是要保持非常良好的心理护理,进行渐进全面康复护理,保证老年人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后可以得到非常完善的康复。

    作者:林淑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对照

    目的:对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76例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病患,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A、B),对 A 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 B 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病患的气管插管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心率、血压进行比对。结果:手术完成之后两组病患的心率、血压、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而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 A 组患者于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拔管及清醒时间上均小于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 B 组患者(P <0.05)。结论: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具有不良反应少、可控性高、苏醒快速等优势,能够满足急诊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需求,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作者:田进;班光清;谢舒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误诊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例

    患者,女,20岁,因月经紊乱2年,发现盆腔包块1年入院。两年前出现月经紊乱,1年前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包块,随访中包块逐渐长大。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无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彩超检查所见: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右侧卵巢大小:2.3cm ×2.2cm,左侧卵巢未显示。于子宫底部前方可见11.0cm ×10.3cm ×8.2cm 椭圆形实质性包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可见散在点状强回声,CDFI:包块内部可见稀疏星点状血流,周边血流丰富。超声诊断:子宫浆膜下肌瘤。手术所见: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右侧附件结构正常,左侧卵巢见12×10cm 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术后病理诊断: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作者:王云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初产妇实施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临产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程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有利于促进初产妇的产程进展,降低疼痛,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谯利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用药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45.00%,P <0.05。结论: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采取中西治疗的方法,此种方法治疗心脑血管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周成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