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霞;张林红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对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瑞素);对照组采用50ML 注射器定时推注鼻饲液(瑞素)。结果观察组发生胃潴留、腹泻、食管反流、误吸,肠胀气、便秘、电解质紊乱病例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鼻饲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恒温泵入,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保护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华;杨庆娟;杨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银川市三区城市长寿老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银川市三区(兴庆区、金风区、西夏区)7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服务383例90岁以上城市长寿老人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银川市卫生计生委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90岁以上长寿老人生活质量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影响长寿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年龄、文化程度、生活自理情况、饮食以及睡眠质量等均银川市三区长寿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银川市三区长寿老人生活质量总体尚可,且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作者:姜峰;王富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产后护理对于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6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产妇产后平均(15.8±4.1)h 分泌乳汁并开始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3.3%(56/60),相比于观察组而言,对照组产妇泌乳哺乳时间为(31±4.2)h,哺乳成功率为81.7%(49/60),此外,观察组产妇发生乳房胀痛产妇公积18例,低于对照组38例产妇乳房胀痛,上述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给予产妇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同时有助于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质量,有助于提高母婴保健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评论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2.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生存的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方法:选择了我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0人,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班级,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临床检验技能进行考核,从而对临床检验专业的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进行考察,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并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了解。结果:经过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培训学生的临床检验技能,其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未经过该体系培训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通过构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临床检验技能操作水平,必须得到重视[1]。
作者:陈亚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对该组病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包括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对该组病患者采取了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联合进行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病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病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病患者经过中医护理干预,其疼痛程度明显更低。(P <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具有着明显的护理效果,具有着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推广意义。
作者:焦俊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现阶段肺结核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寻求能够有效控制和规避肺结核疾病的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灌云县白蚬乡2010年~2014年的肺结核疾病患者109例进行流行病学的特征研究。结果:主要有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时间分布四个方面,发现男性、16~25岁、农民、夏季这四种情形的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同时分析出2010年~2014年平均发病率为52.61/10万,发现2010年的发病率高,2014年发病率低。结论: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肺结核疾病患者进行排菌,能够为肺结核疾病的预防提供可控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宝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青年与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的不同。方法:整理分析我院7年间收治的85例年龄低于40岁青年肠癌患者,与同期老年组病人进行对比。结果:将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做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青年人肠癌恶性度高,预后差,误诊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应重视青年男性的胃肠道症状;C -erbB -2蛋白阳性率提示临床病人预后差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崔海燕;张恒明;张磊;李建钊;许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8年6月-2015年6月我社区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统计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护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统计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运动情况、血压自我监测情况,并以此分析患者医从性。结果:教育、护理前,患者平均收缩压(174.2±37.7)mmHg,平均舒张压(105.3±11.8)mmHg。教育、护理后,患者平均收缩压(122.4±28.1)mmHg,平均舒张压(81.2±9.5)mmHg。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护理,患者高血压病症得到有效改善;教育、护理后,49例患者能够规律用药(94.23%),45例患者合理饮食(86.54%),40例患者能坚持科学运动(76.92%),50例患者可自我检测血压(96.15%),与教育、护理前相比,医从性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高血压病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疾病防治及个人生活习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使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应用效果以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90例急腹症患者接受超声检查诊断后,符合数为77例,漏诊或误诊数为13例,准确率为85.56%。结论:采用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同时对超声的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升设备,才能充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使患者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保证其生命安全。
作者:宋林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 =50),对两组患者诊断后,再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差异,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后采用左西孟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地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敬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95例,其中,男5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岁(23岁-75岁),均行泌尿系彩超、CT 及 KUB 检查,结石直径2-5.5cm,单发结石80例,多发结石15例,单侧78例,两侧结石17例,合并81例肾积水,尿路感染4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11例,合并6例高血压,2型糖尿病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结果:95例中86例均1期成功建立经皮肤肾脏通道并成功碎石,手术平均时间为:93分钟,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6.5天,1期结石清除率为:90.5%(86/95)。术后1月复查,若证实无结石残留,拔除留置于患侧输尿管的双 J 管。11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复查血生化肌酐值基本恢复正常的患者为6例,余5例患者,血肌酐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B 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钱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其用药依从性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18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高血压知识宣传,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知识宣传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用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辅助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方法及保留悬雍垂的意义,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经睡眠呼吸监测及定位系统分析仪监测后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统计随访手术治疗78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治愈62例,有效15例,无明显改善1例,显效率79.4%,无1例出现腭咽关闭不全、咽腔瘢痕狭窄、误咽等并发症。结论:等离子辅助下改良雍垂腭咽成形术是治疗 OSAHS 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肖仁国;何胜;申学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附着龈重建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86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将他们根据自愿原则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和附着龈重建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总有效率(100.0%)和患者满意度(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75.0%),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附着龈重建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其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吴寅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76例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病患,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A、B),对 A 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 B 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病患的气管插管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心率、血压进行比对。结果:手术完成之后两组病患的心率、血压、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而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 A 组患者于住院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拔管及清醒时间上均小于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 B 组患者(P <0.05)。结论: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具有不良反应少、可控性高、苏醒快速等优势,能够满足急诊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需求,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作者:田进;班光清;谢舒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对65例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推动耳鼻喉科护理进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的条件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人。护理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总有效率以及手术效果等情况比较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在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诊断为消渴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90例在内科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病种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治疗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每天1次,2周一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中药熏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提高,显效29例(64%),有效12例(27%)无效4例(9%),有效率91%。结论:中药熏洗在中医护理方案消渴病痹症患者应用中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吴翠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输卵管堵塞再通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3.10%和55.17%),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45%和24.14%),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江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服药时间和方法对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为以后临床更好的治疗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门诊就诊序号进行平均分成 A、B、C、D 四组,A、B 组患者分别于每天早7:00和晚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C 组患者采用顿服:于每天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D 组患者采用分次服用:每天早7:00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晚7:00服用厄贝沙坦,对治疗前后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时间、不同服药方法患者的服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 四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得到改善,B组改善率明显高于 A 组,D 组改善率明显高于 C 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于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降压药、分次服药更能明显的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起到佳的降压效果,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陈宏伟;张蕤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