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临床检验系的认识

王丽霞;张燕

关键词:检验学习标的, 特点, 实验室, 趋势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离不开检验的辅助。医学检验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思维及分析问题能力,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这是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入的32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有效的护理方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于出院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结果:观察组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慢性重型肝炎病人具有不同的影响,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上的应用

    沟通的技巧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几乎在与病患共处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有效的沟通技巧。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仅以完成医嘱为目的,而是逐渐演变成以病患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彰显人性关怀的共同参与。同一种疾病和危机处理的手段可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病人拥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经济能力,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隐藏的心理活动更是千差万别或隐匿于无形,真正能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一定是一个群体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如何培养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并使其将这种技巧应用到临床上是一门重要的课题。艺术性的沟通语言、察言观色的沟通技巧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作者:安桂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防护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0例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记录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采取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精神患者发病的频率以及心理问题的治疗效果(性格改变、言语异常、行为异常)。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性格改变的发生率为9.00%,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11.00%,言语异常的发生率为19.00%,治疗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精神病患者性格改变的发生率为10.00%,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12.00%,言语异常的发生率为6.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采取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的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精神病患者产生正确的心理,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闻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并寻找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做过的1658份尿检样本的资料,对其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不合格的资料,并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1658份尿检样本中,共有19份样本的检验结果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5%。其中,3份样本是因为送检超时;5份样本是因为标本受到了污染,中间混杂着粪便、精液、白带、经血或烟灰等物;5份样本是因为标本量不足,少于12ml;4份样本是因为标本的采集时间不当,受检者在留取尿检样本前曾服用影响尿检结果的药物,或是曾剧烈运动,或是曾大量饮水;2份样本不合格的原因是标本标记错误,错误原因分别为标签脱落和化验单与标本不符。结论:加强临床尿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能有效避免出现检验误差,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度。

    作者:王祖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的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使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共7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37例对照组和38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个体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团队技能训练,将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甜甜;王雪;徐芳;张守菊;马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职药剂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萜类说课设计

    目的:培养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兴趣。方法:笔者利用橡皮泥,牙签等简单材料做为分子模型,用橡皮泥和牙签拼出各种萜类化合物,再将其拆分成一个个异戊二烯单元,后根据异戊二烯单元的个数进行萜类的分类。结果:加深了同学们对萜类结构单元的理解。结论: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骨架多样、数量庞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由甲戊二羟酸变成活性异戊二烯再合成萜类化合物,因此从化学结构看,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而且绝大多数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1]。

    作者:张武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B 超对肝脾外伤性破裂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诊断肝脾破裂的作用,有效诊断出肝脾破裂的具体位置。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40例的 B 超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脏、脾脏破裂患者判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77%、87.50%,整体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超声波的诊断中有伤口为59处,与实际伤口数的吻合率为84.75%。结论:超声波检查对肝脾破裂检查方面有着较高的正确率,对伤口定位也是十分准确,是肝脾破裂术前检查的主要方式之一[1]。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进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流程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持续改进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减少差错。方法:对比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流程改进前后的不同点,分析其利弊。结果:改进后的流程更符合实际操作,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合理用药。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流程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我院的流程改进是卓有成效的。

    作者:高文超;WANG li;LIU xiang-chen;KONG xia;GAO wen-chao;XU hong-lin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门诊护理工作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工作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门诊1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安全方面的相关问题自制一份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12份问卷,且收回12份,收回率达100%;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安全规章制度(4.41±0.13)分,护理操作理论与技能(4.42±0.14)分,护理安全培训与教育(3.93±0.10)分,上岗前培训(3.82±0.16)分,安全法规常识(3.25±0.09)分,沟通与协调(3.21±0.08)分,药品标识(3.92±0.02)分,急救意识与能力(3.67±0.14)分,护士排班模式(2.51±0.13)分。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学习护理安全法规常识,做好与患者沟通、交流,尽大可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官晓筠;代伟丽;安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脑灌注不足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减退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减退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脑灌注不足患者25例,应用64层螺旋 CT 为患者实施 CTPI 检查,在患者的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枕叶、顶、颞、额、丘脑、豆状核、小脑、脑干等选择感兴趣区(ROI)进行观察,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正常患者25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不同脑区域之间的 MoCA 评分及 CBF 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 MoCA 评分及 CBF 值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的记忆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灌注不足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减退现象可能与患者脑血流量的明显下降有关。

    作者:阿帕尔·卡哈尔;杜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临床中产后尿潴留患者4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2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充足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排尿有效率达到95.7%,对照组患者排尿有效率为78.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针对产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在展开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首次排尿的时间,并且提高排尿的有效率,直达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昌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穴位包药加高频电疗加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中应用穴位包药联合高频电疗和运动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9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穴位包药、高频电疗以及运动疗法,对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以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患者在经过一个月的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以及血气状况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穴位包药、高频电疗以及运动疗法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指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呼吸内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干琦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小儿肺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袁光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综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国度里,健康是我国老年人大的追求目标。但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因病而老,因病早老,因病而残,因病早亡的头号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高血压是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要的疾病之一,本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与管理,电话回访及社区随访,积极干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高压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及致残率,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现在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将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率、治疗依从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且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梅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目的:对普外科在护理的安全上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在对普外科的护理安全因素的影响分析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的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在普外科中有效的安全护理,有利于对护理事故的发生率降低,有利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促进患者心理的健康装抗改善,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杜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营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29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92.3%;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值的推广。

    作者:于明成;许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诊断分析

    目的:对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进行探讨,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7例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 CT 和 MRI 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两种影像资料的特征。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为单发瘤,10例右肾上腺,7例为左肾上腺;CT 术前的诊断为嗜铬细胞瘤9例,诊断准确率为88.9%,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7例 MRI 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可有效提升术前诊断准确率,确保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蒋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及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财务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以及推广,包括其医疗卫生体制当中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而医院中的成本核算工作也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将探讨一下医院成本的核算,再对成本核算的策略进行相应的介绍。

    作者:张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并探讨胎儿心脏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产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妊娠12至16周的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对比常规超声检测以及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有7例,筛查准确率为35%;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有19例,筛查准确率为95%;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胎儿心脏超声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 <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在检测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对心脏形态、心脏功能结构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可有效的识别出先天性心脏病,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