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琦芸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均服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每次12.5~25mg,每日两次。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6%,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减慢,,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 <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心律失,采用常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金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进行治疗,探究组患者则在牵引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探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针灸推拿和牵引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疼痛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俞伟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随机抽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36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全部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总结分析颅内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36例患者中有34例痊愈或者好转而出院,剩余2例患者死亡。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结论:采用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同时,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自身护理需求加强整个治疗期间的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和手术效果,有效改善预后,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作者:寇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教育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依据临床规定程序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照组达标率为77.8%,满意度为75.0%,均明显低于观察组94.4%、97.2%,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知识掌握达标率与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有推广价值。
作者:冯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8年6月-2015年6月我社区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统计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护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统计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运动情况、血压自我监测情况,并以此分析患者医从性。结果:教育、护理前,患者平均收缩压(174.2±37.7)mmHg,平均舒张压(105.3±11.8)mmHg。教育、护理后,患者平均收缩压(122.4±28.1)mmHg,平均舒张压(81.2±9.5)mmHg。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护理,患者高血压病症得到有效改善;教育、护理后,49例患者能够规律用药(94.23%),45例患者合理饮食(86.54%),40例患者能坚持科学运动(76.92%),50例患者可自我检测血压(96.15%),与教育、护理前相比,医从性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高血压病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疾病防治及个人生活习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应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选取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本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满意度为96%。结论:在应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用综合护理,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谭玉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与佳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戴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离不开检验的辅助。医学检验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思维及分析问题能力,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这是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
作者:王丽霞;张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其中非 Q 波性心肌梗死19例(61.29%),急性 Q 波性心肌梗死12例(38.71%);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晕、牙痛、咽喉痛等不典型症状,误诊率高达22.58%;患者接受吸氧、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营养心肌、溶栓等对症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3.87%,病死率为6.45%。结论: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明显,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该足够重视和认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临床症状及其相关变异,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作者:张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之后,有6例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结论:对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减缓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对胰岛素规范注射知晓率的现状以及对策。方法:对所有的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调查。结果:各个方面胰岛素知识的合格率之间的对比,在胰岛素注射知识方面的合格率明显更低,P <0.05;不同学历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合格率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层级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合格率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当对临床护士应进行系统、规范的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培训人群应着重大、中专学历护士和低年资护士(N1级护士)。
作者:王翔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整理我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对联合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上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举洪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接受深静脉血栓机械溶栓清除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应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接受深静脉血栓机械溶栓清除术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3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身体情况的改善。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8.26%,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深静脉血栓机械溶栓清除术患者在术前术后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避免出现并发症,有助于身体康复。
作者:黄玉娇;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防护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240例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记录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采取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精神患者发病的频率以及心理问题的治疗效果(性格改变、言语异常、行为异常)。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性格改变的发生率为9.00%,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11.00%,言语异常的发生率为19.00%,治疗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精神病患者性格改变的发生率为10.00%,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12.00%,言语异常的发生率为6.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采取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的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精神病患者产生正确的心理,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闻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致力于研究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舒适护理产生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在二零一二年三月到二零一四年间三月期间,进行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一百三十人作为临床研究的案例,并将这一百三十个人自然分成两组,也就是舒适组以及对照组。对于舒适组我们要采取舒适护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则采取普通的护理方式。接下来,对于患者在护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率和满意度进行科学的统计,进而对于舒适护理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价。结果:舒适组的病患在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的比对照适护理方式以及方法在心脏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着降低不良反应率以及提升病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国度里,健康是我国老年人大的追求目标。但当今世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因病而老,因病早老,因病而残,因病早亡的头号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高血压是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要的疾病之一,本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程的跟踪与管理,电话回访及社区随访,积极干预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了高压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及致残率,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现在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评论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2.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生存的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非典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非典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添加健康教育护理。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非典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剖析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势。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计接收胆囊结石患者,173例。现从中抽取98例,并借助随机分表法,将其等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手术以及排气时间,并对其术中的出血量作出详细的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论是住院时间,还是手术时间,亦或者是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术中出血量来看,研究组为(41.82±7.43)毫升,对照组为(76.34±11.26)毫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胆囊结石中应用腹腔镜术,效果好,除了能降低手术创口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之外,还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时间[1]。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6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 空腹血糖值(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 FBG、2hFBG、HbAlc 以及 TC 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志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