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不幸情境下的慈善捐赠-共情的中介效应

定险峰;刘华山

关键词:慈善捐赠:宜人性, 情境, 共情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不幸情境下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共情的中介效应.方法:269名大学生被试,先采用情境实验探讨人格宜人性、情境强度、捐赠关系和强化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考查共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①人格宜人性和情境强度对慈善捐赠有影响;仅在中等宜人性条件下捐赠关系和强化存在交互作用.②共情在宜人性对慈善捐赠的影响中是完全中介效应,而情境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直接效应.结论:相比于群体灾难情境,个体不幸情境下,人格宜人性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完全通过共情机制实现,而情境强度则相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

    目的:编制本土化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并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中国文化背景结合国内外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文献,编制了包含20种教养行为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在3976名基本样本(年龄范围9~26岁)、140名重测样本和158名效度样本中进行测试.结果: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α系数分别为0.654~0.822、0.635~0.869和0.496~0.824 (P<0.001);条目与维度分有显著相关(r=0.26~0.73),维度间有较高的相关(0.32~0.81);因素分析获得3个因子,解释方差68%,各维度分与SCL-90多数因子分显著负相关(r=0.20~0.50).结论:新编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的重测信度、同质信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均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程灶火;奚晓岚;陈媛媛;赵利云;易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执行功能与网络成瘾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断标准及人格风险因素等传统心理学领域,而对其与认知功能关系的探索却相对缺乏.执行功能损伤是网络成瘾重要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在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网络成瘾执行功能研究的主要实验范式;网络成瘾脑机制;网络成瘾与抑制、注意、决策等认知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成果.

    作者:张楠;汪凯;梁振;朱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孤独症患者面部情绪认知研究进展

    孤独症患者面部情绪识别困难不仅有一般性特点,还存在特异性表现,如注视局部细节等.孤独症患者情绪面部识别障碍可能与情绪识别特定的脑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梭状回、杏仁核以及镜像神经元等.

    作者:张玉凤;汪凯;朱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美国初级保健与心理健康整合式服务

    近20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发展初级保健与心理健康整合式服务的趋势,该服务整合了初级保健和心理健康服务,以治疗患者的身心疾病、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本文介绍了初级保健与心理健康整合式服务的概念界定、历史背景、实践模式、实践效果和存在问题,希望对我国的心理医疗保健发展有所借鉴.

    作者:金泓;黄希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洛因依赖者冲动特征及性别差异的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冲动特征及性别差异,为临床干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11th version,BIS-11)对128例健康人群和543例康复期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女性冲动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具有较高的冲动特征,女性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水平更高,临床干预措施应考虑到冲动特征及性别差异以提高干预效果.

    作者:李质彬;袁颖;杜江;江海峰;赵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回避应对在完美主义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目的:在考虑完美主义的积极成分的调节效应的情况下,探讨回避应对在完美主义的消极成分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应付方式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对45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在整合模型中高标准调节了差异和回避应对的关系,回避应对部分中介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结论:在控制了高标准对差异和回避应对的调节效应后,回避应对仍然部分中介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

    作者:杨丽;李娟;王岳飞;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比较积极与传统心理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从湛江市两所重点中学的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级随机抽取8个自然班,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心理干预.结果:干预84周期间,干预组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上升,对照组干预42周后心理健康水平上升,但43周-84周期间不再有改善.干预84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干预84周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心理咨询的回访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干预优于传统心理干预.

    作者:姜桂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功能不良信念的关系

    目的:探讨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功能不良信念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 PDQ-4+)中的B群人格障碍分量表、B群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对53名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中的成人学员和56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功能不良信念呈显著相关;B群人格障碍及各亚型阳性组在相应功能不良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得分;除自恋型外,反社会型、表演型和边缘型功能不良信念对其亚型症状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22.3%、16.7%、26.5%,三种亚型信念共解释B群人格障碍症状总变异的38.3%.结论:B群人格障碍症状与特异性的功能不良信念关系密切.

    作者:黄秋平;张倩倩;周世杰;伍露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咨询关系:主要成分及其交互作用

    咨询关系是咨询过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以Gelso和Carter的咨询关系模型为基础,将咨询关系区分为工作联盟、移情/反移情和真实关系三大类,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定义及研究工具,并综述了国外近10年来的新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在国内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一些方向和趋势.

    作者:倪竞;侯志瑾;邵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拟合被试对测验信、效度的影响

    目的:考察样本中的不拟合被试对CTT框架下测验信度、效度和IRT框架下测验信息量的影响.方法:使用(Iz)指标和数据净化的方法,比较不拟合被试删除前后的分半信度、α系数、测验信息量的变化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效果.结果:①随着删除的不拟合被试比率的增加,E量表与N量表的分半信度、α系数提高;②删除不拟合被试后,E、N量表对两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更好;③不拟合被试的删除,可以提高测验信息量,降低测量标准误.结论:样本中不拟合拟被试的存在,会造成对测验信度系数的低估,影响测验的结构.从IRT的角度而言,会造成测验信息量的降低.

    作者:刘拓;戴晓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抑郁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的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点,探讨其主客观睡眠的异同点.方法:对30例抑郁症患者、20例正常人的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特点进行测量.结果:抑郁症的PSG多项指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后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觉睡比、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S1、S2)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抑郁症的PSQI多项指标(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抑郁症的PSQI和PSG在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主观睡眠和客观睡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抑郁症患者有高估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

    作者:胡义秋;谢光荣;杨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强迫症个体错误监测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个体错误监测功能是否存在损害.方法:将29例OCD个体与3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E-prime编制的错误监测任务进行测试.结果:OCD个体和正常对照组在错误监测任务中的全对(FC)、全错(FE)、准确率、不确定以及脱失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CD个体存在错误监测功能的损害.

    作者:陶睿;王克永;朱春燕;谢雯;沈怡芳;庞礴;石嫦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子邮件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回复模型与技术的实证研究

    目的:探讨电子邮件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回复的模型、技术特点及难点.方法:对8例邮件求助个案进行治疗性邮件回复,并对咨询文本、求助者反馈评估文本进行分析.结果:①治疗性邮件回复分为四个阶段:连结、理解、重构、行动;②各个阶段的特定回应分为感谢、感受再现、正面回应,问题重复、共情性表达、聚焦与深化,问题重构、思维突破;具体化建议、鼓励与祝愿;③电子邮件心理咨询的新技术有:多重反问技术,“那时那地”技术.结论:治疗性邮件是在一定的回复框架下工作,同时注意适当的回应方式以及技术的恰当运用,以使回复有所成效.

    作者:赵嘉路;贾晓明;徐琳;周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个体不幸情境下的慈善捐赠-共情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个体不幸情境下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共情的中介效应.方法:269名大学生被试,先采用情境实验探讨人格宜人性、情境强度、捐赠关系和强化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考查共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①人格宜人性和情境强度对慈善捐赠有影响;仅在中等宜人性条件下捐赠关系和强化存在交互作用.②共情在宜人性对慈善捐赠的影响中是完全中介效应,而情境强度的影响主要是直接效应.结论:相比于群体灾难情境,个体不幸情境下,人格宜人性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完全通过共情机制实现,而情境强度则相反.

    作者:定险峰;刘华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学男篮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大学男篮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参加2010年全国某杯大学生篮球赛的130名大学男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和自编基本人口学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篮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得分高于CBA运动员样本(P<0.05);②不同场上位置的大学男篮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得分、竞赛状态焦虑总分有差异(P<0.05);③不同运动年限的大学男篮运动员各维度得分均有差异,运动年限小于5年的大学男篮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总分均高于其他组,状态自信心低于其他组(P<0.01);④不同场均上场时间的大学男篮运动员各维度得分均有差异,场均上场时间在10-30分钟的大学男篮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总分均高于其他组,场均上场时间小于10分钟的大学男篮运动员状态自信心低于其他组(P<0.05);⑤国家一级运动员焦虑水平低于国家二级运动员,状态自信心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P<0.05).结论:运动员级别、运动年限、场均上场时间以及场上位置对大学男篮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影响较大.

    作者:何浩宇;崔寒尽;唐海波;郭峰;鲁超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积极独处及其心理学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独处这个概念.积极独处是一种人格特征,指个体在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喜欢为自己保留一些时间独处的行为倾向.积极独处与孤僻和社交回避不同,它是个体一种有目的的主动选择并且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者:戴晓阳;陈小莉;余洁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对消极学业评价:自我同情的作用

    目的:考察自我同情在大学生面对消极学业事件时对其情绪、认知、行为倾向上的影响.方法:以95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创设的实验情境结合自我同情问卷、学业反馈信息表、消极事件心理反应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在学业评价事件中,自我同情与消极学业评价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负性情绪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同情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提升和行为忘却意愿.结论:自我同情对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

    作者:董妍;周浩;俞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工作家庭促进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工作家庭促进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工作家庭促进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测量426名中小学教师.结果: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工作家庭促进、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心理资本、工作促进家庭对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部分通过工作促进家庭来实现.结论:工作促进家庭在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作者:李志勇;吴明证;张爱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不同子功能评估方法

    中央执行性系统作为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被认为是可分离的,转换、刷新和抑制被认为是三种相对独立的中央执行功能.在相关研究中,跟踪任务、字母(数字)活动记忆任务和n-back范式一般用来评估刷新功能;评估转化功能所采用的研究范式有:加法-减法转换任务、数字-字母转换任务、数字转换任务以及局部-全局任务;Stroop任务、停止信号任务和Go/No-Go任务被认为是测量和评估抑制功能的经典范式.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做的工作应该包括:改进相关研究范式,进行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的全面评估;开发针对学习障碍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被试的中央执行功能评估工具;建立中央执行系统的认知神经评价指标和体系;开展中央执行系统训练研究.

    作者:赵鑫;周仁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文版自悯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检验中文版自悯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中文版自悯量表先后测量了660名大学生,并在两周后对其中50人进行了重测.部分被试完成了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正负性情绪情感量表.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量表的六因素结构模型;②自悯量表总分与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正负性情绪情感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相关.控制自尊量表得分后,自悯量表总分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及正负性情绪情感量表的总分仍存在显著相关;③总量表的克龙巴赫Alpha系数为0.84,两周后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9.结论:中文版自悯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大学生的自悯水平.

    作者:陈健;燕良轼;周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