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周文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 复发, 相关因素,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的因素,为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做准备。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3年6月小儿热性惊厥复发患儿8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无复发小儿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小儿复发的因素进行单项分析,得出显著性变量后,应用Logistic回顾模式进行多元分析。结果:从单因素分析角度看,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共有10个,经 Logistic多元分析,认为低体温、年龄小、生活环境差、异常围产史、复杂型惊厥是影响小儿复发热性惊厥的5个高危因素。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率较高,少数严重患者可转化为癫痫,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积极进行降温治疗,为防止小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必要时可采用间歇短程的用药方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孕症患者心理药物治疗思路

    不孕症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医学和社会问题,它不仅可造成个人痛苦、夫妇感情破裂,并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从而引起一系列医学社会问题、。医学科学在生殖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一发展主要集中在生物学上,只注重药物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但对于心理因素却关注较少,在漫长的就诊过程中,对于不孕症患者心理的治疗应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几乎每一个不孕症患者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对不孕症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不孕症受孕率。

    作者:党慧娟;张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对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进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Boheler角以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获得愈合,没有患者出现针眼、切口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现象,27足治疗为优,占48.21%,20足为良,占35.71%,6足为可,占10.71%,3足为差,占5.36%,优良率为83.93%。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其情况进行监测,并观察护理情况。结果:顺利完成睡眠监测的有123例患儿,由于患儿出现抽搐而导致监测失败的有2例,患儿因为环境陌生而哭闹不停无法入睡导致监测失败的有1例。结论: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能够确定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要想使监测更加安全与准确,做好夜间的监测护理是重要环节,也是节约时间与金钱的重要途径。

    作者:高丽;孙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诊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对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3.83% 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54.21% HBeAb(e抗体)显阳性,43.93%抗原)显阳性,14.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84.11% 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结论:实施病毒学详细检验,使乙肝五项指标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确检查,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度很有意义。

    作者:宋维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肩难产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和母婴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10月16例肩难产的临床资料,分析肩难产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新生儿体重、助产手法的关系。结果: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巨大儿,其次为骨盆异常,过期妊娠,妊娠期糖尿病。肩难产母婴并发症主要有:母体会阴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母亲并发症发生率与助产手法无明显关系,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随助产手法种类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巨大儿是肩难产发生的首要高危因素。母体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是肩难产的常见并发症。处理肩难产是以屈大腿法联合压前肩法为首选。

    作者:冯莲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以及出院含中药饮片处方204张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药剂量的合理性。结果:各科室正确使用处方为152张,超量用药处方为52张,所有患者均未因超量用药而产生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病情者。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剂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原因,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06例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06例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发生学特征;方法:对我院6年间收治的106例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肿瘤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多数为良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主要依赖于术后的病理检查进行诊断。106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93例,占87.74%。交界性卵巢肿瘤3例,占2.83%。恶性卵巢肿瘤9例,占8.49%。结论:术前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术后的病理切片检查是卵巢肿瘤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及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能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作者:黄美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探讨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未发现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并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曾琳;刘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目的:通过实验和研究,分析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且,探讨消除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5月患高脂血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高脂血症患者血液进行各项生化检查,观察组采取经过防干扰处理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进行生化检查,分别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几种方法对消除高血脂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都有较明显的作用。结论:高血脂症对检验项目的干扰严重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其消除方法,提高检验可靠性,是临床检验的现实要求。

    作者:韩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6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现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6.67%(44/6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33%(22/66);出现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30例、缺血卒中继发癫痫36例。治疗后58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了解脑卒中后癫痫症状、类型等临床指征,对患者发病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合理预后,可以从本质上改善脑卒中后癫痫治疗效果。

    作者:陈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静脉输液在日常应用中的技巧

    静脉输液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输液中的排气技巧、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技巧、固定输液贴的方法以及拨针的技巧等在给病人治疗的同时大限度的减轻患者对输液的恐惧,让其轻轻松松授受治疗,更好地恢复健康。

    作者:林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总结,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2例肺炎患儿观察,采用严格的护理措施回顾总结。结果:经治疗和精心护理102例肺炎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全程护理配合治疗是小儿肺炎康复的好途径。

    作者:史金红;姚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目的:探讨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的抽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40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并进行筛选,然后对所取得的检查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4000例患者中筛选出阳性者30例,其阳性率为0.75%,其中女20例,男10例,女性多于男性,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在临床上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检查,使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并且能很好的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李锡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颅面复合体数字化几何实体模型建立

    利用螺旋CT 原始DICOM 数据,建立颅面复合体和骨缝精确几何实体模型。实现在没有实体骨骼的情况下也能对解剖结构进行学习研究。用螺旋CT 扫描获取颅面复合体二维图像原始DICOM 数据。用软件组合,在原始数据基础上,建立颅面复合体几何实体模型,为解剖学习、研究提供可靠、便捷的模型基础。

    作者:毛乐琦;刘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12年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6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阴道试产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分为两组,比较孕妇见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剖宫产手术后的再次妊娠,剖宫产组孕妇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都比阴道分娩组来的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剖宫产不再是再次妊娠的必要分娩方式,在保证产科的安全性以及严格地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阴道试产,这更有利于提高产科的质量。

    作者:肖鸿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规范化护理的疗效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总结经验,得出更加有效地护理方式。方法:将11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者的54位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而对后者的58例患儿结合实际病情设计个性化的精心护理,并增加住院评价心理干预等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应该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万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某小区内随机抽取16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服药遵行行为概况。并同时使用统计学方法统计患者的遵从概况。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遵从行为比较低,平均分数仅为2.14±0.45。对患者服药遵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有自我感觉(感受药效)、经济条件、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等。结论:当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分还是比较低,无法很好满足疾病治疗要求,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服药遵从认识水平和遵从率。

    作者:夏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随着免疫规划的全球性扩大,其相应的疾病发病率得到了控制,但是由预防接种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不良反应的不同分类及原因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

    作者:冯万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0例肝癌患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 T 在肝癌的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价值,为肝癌采用C T 诊断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均先行CT 平扫,后进行多期扫描,对比不同扫描方式的临床检出率,并分析CT 的整体检出情况,以及三位重建情况。结果:CT 平扫检出率74.0%,C T 多期扫描门静脉期、肝动脉期及平衡期的检出率则分别为88.0%、92.0%和94.0%,与C T 平扫对比后差异性明显(P<0.05);另外,CT 检测的肝癌病灶多数为巨块型病灶,少数呈现为弥漫性与结节型病灶;三维重建后可清晰显示病灶与血管结构以及肝实质的空间关系,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解剖信息。结论:CT 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螺旋CT 多期扫描诊断准确率高,同时行三维重建,利于对病灶情况作出更全面的诊断,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学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激光气化(PLD)手术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 PLD手术治疗。结果:例患者的疗效经评价显著疗效159例(67.1%),一般疗效59例(25.3%),治疗无效19例(7.5%),总治疗有效率为92.5%,随访调查中患者无出现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采用微创 PLD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效,术后无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强,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李兴;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