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探析

宋维静

关键词:病毒学检验, 临床, 乙肝五项指标, 乙型肝炎, 精确检查, 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诊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对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3.83% 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54.21% HBeAb(e抗体)显阳性,43.93%抗原)显阳性,14.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84.11% 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结论:实施病毒学详细检验,使乙肝五项指标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确检查,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度很有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Bcl-2基因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的基因,Bcl-2基因一直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Bcl -2基因能够抑制人体内细胞的凋亡,起到适时演唱细胞寿命、调控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形成也有着密切联系。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 Bcl -2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该基因的功能结构、发现历程,并对国内外医学领域关于Bcl -2基因与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课题的全面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章莹;陈琦;冯永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作者:裴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Ⅶ)存在配伍禁忌

    我科在医嘱联合使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Ⅶ)时,在临床药物配制过程中发现2种药物混合后出现乳白色浑浊,逐对上述2种药物进行试验观察。

    作者:宋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 TPN 治疗,以全营养混合液形式装袋,每袋规格为3L ,采用静脉途径持续均匀输注;观察组采用留置鼻肠管,肠功能恢复后经鼻肠管滴百普力,每天含量为1000-1500 ml ,具体情况视患者的病情而定。营养治疗时间为十天,对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和上臂肌围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监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血淀粉酶,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数据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较营养支持前也明显提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职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再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病因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析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探讨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80例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探析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结果:50岁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例数为4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4例;31-49岁28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7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1例;18-30岁12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4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31.25%),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6例(24.00%),维生素缺乏导致佝偻病10例(40.00%),贫血5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结论: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病和一种或者多种因素有关。分析反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手足外伤创面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Fleischman [1]等于1992年首次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术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该技术原理不断认识,其在感染或非感染伤口、溃疡、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持续负压吸引具有高效性引流特点,可随时排除创面处积液实现引流区域“零聚集”。李金清[3]等发现持续性负担呀吸引能增强白细胞活性,增强其吞噬作用,减少创面细菌,加速肉芽增生从而促进组织修复。我院烧伤整形外科自2010年引进VSD技术将其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难愈性溃疡,手足外伤等疾病,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现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应用VSD技术治疗39例严重手足外伤创面愈合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从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15例,观察组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2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及所占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50.0%,观察组的转阴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33.3%;观察组复发率为12.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中医分型,辩证的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并且毒副作用小,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典型岩溶区土壤 pH 值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由于不同地区在气候、母岩、地形、植被和动物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土壤类型,导致土壤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上土壤的某些性质仍然不同,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土壤类型。在这里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典型岩溶区土壤pH值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简单分析与研究。

    作者:邹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问题作为参考组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并以2012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问题作为对照组。结果:2013年在我院没有1例因为器械消毒不严格和其他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出现问题,而导致的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且其他的问题的发生情况也有明显降低,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还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忠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必可酮气雾剂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嘶、皮疹、口咽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长松粉吸入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笑在护理工作中的力量

    曾经,我以为微笑没有什么难做到的,我这个人本身就喜欢笑。可常年累月的笑着,只要身穿护士服,开始一线的繁琐作业时就要面带微笑,这样,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些,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它之所以能持之以恒,是因为它来源于我们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源与我们认认真真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追求。这种微笑,不仅仅是护士仁爱之心的自然流露,还是我们崇高价值追求的鲜明表现。

    作者:姚幸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 ,3粒/次,疗程23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 -pugh评分下降,肝功能改善,HBV DNA载量下降,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 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袁伟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要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误诊率发生。方法:分析36例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 T 显示硬膜下血肿明显减少,有不同程度硬膜下积液12例,颅内积气4例,经治疗后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有颅脑症状,诊断不明的老年人宜及早行颅脑C T 或 M RI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行钻孔冲洗引流术。

    作者:刘世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数字化超声波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内径血流信号和声像图表现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临床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指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普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外科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患者心理异常率为72.72%,护理后为20%,后者明显低于前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QOL为49.21±8.67分,护理后为76.01±9.61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

    作者:和月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椎管麻醉对比全身麻醉行关节置换手术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关节置换手术中分别应用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选择于2008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通过椎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对两种麻醉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27.41±49.14)ml、(18.13±2.35)min与(810.36±82.52)ml、(31.43±4.37)min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通过应用椎管麻醉可很大程度上降低术中的失血量,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且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景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监测90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反应中医治疗在使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90例,对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配合运动,适当的中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浓度是否有改变。结果:在观测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中医治疗后血糖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观察中同时发现部分患者血糖浓度虽有降低但不明显。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后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即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作者:焦玉生;王瑞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疗效

    目的:研究并分析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治疗方式,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2、4、3、1,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7、4、3、7,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与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液消失、咳嗽消失与肺部啰音消失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盐酸氨溴索与抗菌药物合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该种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的。

    作者:斯献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士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和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长期工作在药物危害的环境中,受噪音、锐器损伤、化学消毒剂、超负荷工作等威胁,往往忽视了自身防护,易引发多种职业性疾病。因此,重视并预防 PIVAS 护士的职业危害已得到广泛关注。

    作者:李志芬;廖荣军;王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