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刘萍

关键词:中药, 剂量, 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中药剂量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以及出院含中药饮片处方204张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药剂量的合理性。结果:各科室正确使用处方为152张,超量用药处方为52张,所有患者均未因超量用药而产生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病情者。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剂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原因,确保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50例剖析

    目的: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为50例子宫肌瘤病人作子宫肌瘤动脉作栓塞治疗,半年后作子宫体积、肿痛体积及临床症状等评估并与术前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缩小,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 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

    作者:袁飞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以及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9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恢复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黄善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耿马县23年 HIV/AIDS 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耿马县23年间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预防AIDS传播、降低AIDS 发病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方法:以23年间耿马县累计报告耿马籍1626例 HIV 检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各年份分别报告例数、患者性别、职业、年龄、传播途径等,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耿马县23年间检测出 HIV 阳性耿马籍患者1626例,其中男性较多,所占比例为59.72%,女性较少,所占比例为40.28%,患者年龄大多分布于20至49岁之间,随着患者文化程度升高,其 HIV 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患者职业以农民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为64.88%,上述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耿马县各年份 HIV 检测阳性患者报告人数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HIV 检测阳性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及血液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58.00%、29.21%。结论:艾滋病工作者应对本地区文化程度偏低、农民等高危居民进行重点筛查及宣传,可有效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降低艾滋病传染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晓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54例疗效分析

    目的: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危及生命。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种,Cox A16与EV 71为常见。中药银翘散合甘露消毒丹汤剂,主要功效是“化痰止咳、清热祛风”。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上起到“清热、豁痰、润肺、止咳、安神、镇静、解毒”之功效,治疗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

    作者:邹积茹;常香云;乔石钰;刘丽敏;杜娇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目的:探讨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的抽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40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并进行筛选,然后对所取得的检查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4000例患者中筛选出阳性者30例,其阳性率为0.75%,其中女20例,男10例,女性多于男性,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在临床上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检查,使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并且能很好的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李锡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0例肝癌患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 T 在肝癌的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和价值,为肝癌采用C T 诊断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均先行CT 平扫,后进行多期扫描,对比不同扫描方式的临床检出率,并分析CT 的整体检出情况,以及三位重建情况。结果:CT 平扫检出率74.0%,C T 多期扫描门静脉期、肝动脉期及平衡期的检出率则分别为88.0%、92.0%和94.0%,与C T 平扫对比后差异性明显(P<0.05);另外,CT 检测的肝癌病灶多数为巨块型病灶,少数呈现为弥漫性与结节型病灶;三维重建后可清晰显示病灶与血管结构以及肝实质的空间关系,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解剖信息。结论:CT 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螺旋CT 多期扫描诊断准确率高,同时行三维重建,利于对病灶情况作出更全面的诊断,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学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咪达唑仑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在小儿短小手术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并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术中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咪达唑仑进行术中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麻醉前后SpO2、HR、MAP变化进行比较,MAP、HR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SpO2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在诱导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当中,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精神运动性反应,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2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其情况进行监测,并观察护理情况。结果:顺利完成睡眠监测的有123例患儿,由于患儿出现抽搐而导致监测失败的有2例,患儿因为环境陌生而哭闹不停无法入睡导致监测失败的有1例。结论: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能够确定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要想使监测更加安全与准确,做好夜间的监测护理是重要环节,也是节约时间与金钱的重要途径。

    作者:高丽;孙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浅谈对于该病治疗的一些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对该病的治疗浅谈体会。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治愈29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28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清除 HP ,安全可靠。

    作者:朱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者120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观察实施药学干预前后患儿相关腹泻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前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40.83%,实施药学干预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下降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4,P=0.0076)。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吴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与意义,为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指导,以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10名急诊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问卷结果强化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理论教育,并以此为指导理念进而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措施,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急诊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管理素质,全面指导推进急诊护理工作水平。结果: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作为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指导性理念切实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急诊部门的患者对此满意度有明显提升。结论: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并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为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进而利于改善或调节现行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护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对于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作者:马嘉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三组各19人,分别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复方骨肽注射组。电针组:选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后留针并且连接电子针疗仪。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而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复方骨肽注射组:根据患者情况找到患者适宜的夹嵴穴,俯卧,局部皮肤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骨肽注射液1ml ,迅速进针后找到适合的深度位置后回抽,若无血则将药物缓慢注入,每次0.5ml。联合治疗组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使用。结果:经对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电针组患者(63.16%)总有效率,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74%)显著大于复方骨肽注射组患者(68.42%)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电针或者复方骨肽注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言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WHO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骆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2次/d ,35mg/次进行静滴使用,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 ,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6%,对照组总有效率70.21%。结论: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选择依达拉奉配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预防与治疗成效,建议在同类病例中优先选择。

    作者:苏国华;王荣;杨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会阴侧切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产科中使用侧切方法在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常规。方法:对本科以往的在生产时使用侧切及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病例在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侧切的术后的护理常规。结果:侧切术后使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病人给予有效才护理可以减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早日恢复健康。结论:产科侧切术后的有效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孙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原缺氧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以46例2011.1.1.~2012.1.1之间在我院接受高原缺氧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在对高原缺氧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前提下,针对性的实施临床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调查显示,以上46例患者在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症状得到了及时的缓解,36例治愈,治愈率为78.26%,好转8例,所占比例为17.39%,2例发生死亡,占4.35%。结论:在临床上对高原缺氧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田玉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5%左右。因为其为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早期活动,以防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减少致残率。髌骨是人体大的籽骨,构成骰股关节,是股四头肌伸展装置的杠杆支点,起到内滑车的作用,缩短了股四头肌与膝关节运动的轴心距离,增加了伸展膝关节的力臂,增强了股四头肌的伸缩效果,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并与其周围的韧带腱膜共同形成伸膝装置,是下肢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其活动方式有滑移和自旋两种。由于其在膝关节前方,也很好的起到了一个膝关节保护伞的作用,能很好的避免前方暴力直接作用于膝关节。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髌骨全切;2.髌骨部分切除;3.髌骨骨折固定。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LRTI)是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属于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其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与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抗菌药物也在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新型药物的应用使 LRTI的菌种、致病性以及机体对于抗生素所产生的敏感性也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临床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而且会对治疗方案的实施产生阻碍。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加大疾病治愈机率,应当对该病的病原菌分布,种类以及其耐药性等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物改变等。将分析结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获得佳治疗效果,使用药合理化。本文就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这一问题做了相关分析描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王朝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讨论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检验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以及应对方法,为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质量控制提供参照依据。方法:对临床生化检验之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的各个过程涉及到的操作,试剂,仪器,样本等各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临床生化检验影响因素,并根据笔者以及所在科室医学同仁们的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结果及结论:经分析总结,下述过程都可能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饮食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标本采集、标本保存与送检、检验室环境因素、仪器因素、分析后核对等,并且笔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李玉兰;袁毕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病因,并针对病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结果:本组44例糖尿病足患者,主要诱因包括脚癣15例,占34.09%,误伤及感染26例,占59.09%,毛囊炎2例,占4.55%,其他1例,占2.27%。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取的极好的效果。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