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娟
目的:对儿童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以为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改进起到指导作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健康。方法:将作者所在医院的2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在患儿接受临床护理后,终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短4天,长8天,平均6天,经长达6个月的随访发现,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复发,复发次数1次。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对于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而言意义重大,值得加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作者:施彩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嗜血细胞综合症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患有嗜血细胞综合症的患儿10例,进一步观察研究患儿的不同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患者经治疗,总治愈率达80%,其5例病情好转,均恢复良好出院;3例体温下降正常,继续进行治疗后均恢复出院;2例再次出现高热,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后,诊断为淋巴瘤,继续使用药物治疗1周后均无好转,放弃治疗。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嗜血细胞综合症的诊治要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减少误诊,并对症下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03例脑出血患者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17.65%,两组相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
作者:宁红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效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疾病更好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8例进行该手术患者手术成功26例。进行胆囊分离时出现破裂情况有2例,手术一般在50分钟到两小时之内结束,手术平均耗时73分钟。我科收治28名患者皆为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中转开腹手术1例。无患者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对于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成功率较高,对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内环境影响不大。充分术前准备以及严谨仔细的手术操作,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意外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泳涛;徐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远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92%,而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纪皖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诊科所面对的危重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社会矛盾集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士自我保护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护理方法,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照不同入院时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负面情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蓉;李庆红;肖会荣;任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SECI模型是用来解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支持个人和组织创造性活动的成功模式[1]。《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模仿,缺乏主动参与,老师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 SECI 模型在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应用案例,给予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一些启示。
作者:刘燕南;周利容;彭艾莉;姚珺;段功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科中使用侧切方法在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常规。方法:对本科以往的在生产时使用侧切及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病例在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侧切的术后的护理常规。结果:侧切术后使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病人给予有效才护理可以减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早日恢复健康。结论:产科侧切术后的有效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孙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解剖学具有特殊性,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科,因此就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基地。本文主要介绍在解剖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简要探讨了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解剖教学之中的几点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申雨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4例老年痴呆者分组:精神有碍组(62例)与精神痴呆组(62例)。对精神有碍组经利培酮诊治,对精神痴呆组经奥氮平+喹硫平诊治。实施药物之后,对比分析精神有碍组与精神痴呆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精神有碍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18例BPSD显效,29例BPSD有效,15例BPSD 无效,在精神痴呆组的62例老年痴呆者中,28例BPSD显效,32例BPSD有效,2例BPSD无效,显然精神痴呆组的疗效比精神有碍组的好,P<0.05。此外,显然精神痴呆组的不良反应病例(2例,3.23%)比精神有碍组(13例,20.97%)少,P<0.05。结论:经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有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的老年痴呆者的疗效强,药物安全,能消减副反应,临床使用价值大。
作者:龚新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脉气血进行分析,并且观察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PaO2、PH 值、PaCO2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压力,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韦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上常见的针对创伤性骨折采用的固定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自10年6月至12年6月收治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康复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内固定疗法患者治愈率为90.7%,研究组外固定架疗法患者治愈率为95.3%,研究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手术时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发现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情况良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法和内固定法其治愈率并无显著差异,但采用外固定法施治的患者其康复时间较短,伤口感染概率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
作者:高德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方法:总结手术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性,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锐器伤后,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作者:吴宗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完善,社区医疗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以前人们看病只能去医院,这就导致了医院资源紧张,排号时间长,看病难的问题。现在逐渐兴起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解决了看病慢、看病难的问题。在这些社区卫生机构中,在所难免会需要药师的参与,本文主要研究了药师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与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使药师的服务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作者:赵寨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通过检测血管的收缩期大管径(Ds)、舒张期小管径(Dd)、压力应变弹性指数(Ep)、弹性指标参数(β)和顺应性(Ac)、脉搏波放入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递速度(PWVβ)等七项参数变化,来分析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两组间各参数值经 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计算发现:Ds -Dd 和 Al值: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间差别无意义:Ep、PWVβ和β值: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测值高于正常人;Ac值:P<0.05,说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测值低于正常人。结论: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芹;亓立英;吕连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关于将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所起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的教育方法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健康教育。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后取得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对该病的认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并且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郭凌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加氯化钾组成的钾镁合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钾镁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为55%,有效率40%,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7.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临床治疗的费用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加氯化钾组成的钾镁合剂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确切,无明显副作用,与门冬氨酸钾镁效果接近,但治疗费用较低,为患者减轻了治疗的经济负担,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途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杨代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程序对泌尿系结石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在采用一般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辅之以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对泌尿系结石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14例(46.67%),观察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4例(13.33%)。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于泌尿系结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值得进行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邓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采用中草药内服结合CO 激光和西药外用治疗扁平疣7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倪浩;倪育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