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护理对策

杨芳;周芳

关键词: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摘要:肠梗阻是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等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所致,以腹痛、呕吐、腹胀、便闭、无排气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还可引起感染、中毒、休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一种外科急诊,若治疗不当会使手术机会增多,增加了病人痛苦。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避免了患者手术的痛苦。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目的:对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采用自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示范县(8个)的相关人员,并以部分人员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访谈。结果: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倾向性;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会受到技术价格、人员以及选择服务对象偏好的影响。结论:要进一步优化各个地区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过程,计生部门要加强宣教,使流动人口(已婚以及文化程度低)能够采取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实施避孕,以此提升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张孙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剖宫产疤痕缺损4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缺损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控制。方法:选取了2009年2月到2012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缺损患者共46例,根据患者疤痕部位、大小等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子宫疤痕电凝切除、阴道前穹窿切开后疤痕修补术等。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疤痕缺损情况均得以有效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2.6%,6个月后再次复查子宫疤痕缺损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月经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子宫疤痕缺损可根据不同症状来进行手术修补,同时要针对不同的诱因加强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手术中正确选择子宫剖宫产切口及改良缝合技术,以免出现感染和损伤。

    作者:王才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因盆腔炎性包块而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其中34例行腹腔镜手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其住院天数、疾病种类、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所用抗生素种类、剂量、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碧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以及产前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且有完整保健资料的孕产妇1768例,将所有产妇按照产前检查次数分为两组,A 组(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和B组(产前检查次数≥5次),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结局。结果:①产前接受后健康教育的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 A 组孕产妇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以及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5);③ A 组中围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接受产前健康教育,并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对提高妊娠结局,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潘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DPN 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TC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DPN 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仲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老年胃癌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胃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6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措施。结果:6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不典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28例,消瘦12例,食欲不振20例;检查结果以中晚期胃癌多见,共48例。6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使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手术20例(58.82%),其余患者使用姑息性切除手术。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以中晚期多见,部分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需要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避免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韩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局麻清醒状态下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脉搏、血压、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除了对其进行正常的术中护理,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脉搏和血压,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凌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威胁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0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总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然后根据尿酸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成两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调查两组患者与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10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89例,患病率18.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33例,患病率23.37%,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6例,患病率为12.99%,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11.927,P<0.01,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结石,肥胖,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作者:严俊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卡马西平致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PL T 0×109/L ,2周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入院后给予肾上腺色腙、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白眉蛇毒血凝酶防治出血、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入院第2天、第3天、第4天复查血小板分别为:7×109/L、PLT :17×109/L、50×109/L ,期间未再出现口腔渗血及活动性出血。患者于第5天出院,未再随访血常规。

    作者:徐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0例神经衰弱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神经衰弱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0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效1例,有效8例,痊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中无效4例,有效13例,痊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牛莉;冯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耳鼻喉手术病人心理分析与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耳鼻喉手术病人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手术患者280例,术前两周调查患者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在之后的一周内,除了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记录患者手术前一周的心理状况,总结分析,并与护理前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前两周患者不配合占总数16.07%,其中有紧张焦虑感占总数96.43%;对疾病不了解占总数61.43%;担心自己生命安全占总数43.93%;担心面部损害占总数50.71%;对医生不信任占总数14.64%;经过心理护理后,术前一周患者不配合占总人数1.78%,其中有紧张焦虑感占总数84.64%;对疾病不了解占总数17.50%;担心自己生命安全占总数17.86%;担心面部损害占总数28.21%;对医生不信任占总数5.00%。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不配合人数明显降低,各种心理担忧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患者在手术前存在紧张焦虑、担心安全以及颜面部受损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有显著效果。

    作者:杨素莲;潘顺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同市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大同市娱乐场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同市区28家娱乐场所150名女性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存在年龄小、文化低、流动性大的特点。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60.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58.3%;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用安全套占37.3%。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占83.3%。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高危行为。今后应加大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全面落实控制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各项措施,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从而减少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为社区老年人保健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选取本辖区内6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遵医嘱服药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的6个月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取得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其中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升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孙娅娇;陈允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和继发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脑梗塞急性发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继发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其继发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降低脑梗塞后继发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光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析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对策

    目的:通过对社区传染病的种类以及特点分析,研究出有效的社区传染病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9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436例传染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传染病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有针对性的总结出预防社区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结果:社区传染病以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为主,此外流行性腮腺炎也是主要的流行病,儿童是各种社区传染病的主发人群。结论:要实现对与社区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必须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免疫接种看做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应当是各项工作的核心。

    作者:何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00例患者实施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夹层技术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患者的600颗深度楔状缺损牙,实施夹层修复技术。结果:成功为患者修复580颗,占比达到96.67%;失败20颗,占比达到3.33%。结论:实施夹层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牙髓,避免激发龋齿,同时有效的回复换牙的形态和美观,并且无需磨牙或者切牙,颜色美观,降低患者痛苦,操作方法便捷,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韩梅;连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中床边责任制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方法: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与护理人员为对象,采取床边责任制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者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通过采取床边责任护理的方法,科室的护理水平明显的全院的护理水平,而心血管内科中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56%。结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中,采取床边责任制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让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良好的照顾,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方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两种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修补手术进行治疗,一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张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无张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贵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 A1组(观察组50例)与 A2组(对照组50例)。针对 A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 A1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支持治疗、心理护理以及生活干预等),对比 A1组、A2组患者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面,A1组优于 A2组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成功凸显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作者:谭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情况和疗效分析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碳酸氢盐、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胆红素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平均静脉血糖比较,虽都在正常范围,但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周后实验组患儿体质量仅降低7.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恢复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可以耐受早期足量的静脉营养,还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