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心理干预对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王海荣

关键词:男性乳腺增生手术,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探讨对进行了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后的心理健康情况影响,给患者的心理康复提供良好依据。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男性乳腺增生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前1d以及心理干预护理后7d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对抑郁量表(CES -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的评分,分别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多种负面性的情绪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在心理干预之后得到的抑郁量表(CES -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尊量表(SES)三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三项评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行了男性乳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的大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得出治疗子宫肌瘤采用的米非司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在2012年1月-12月这一年中,总共有498例子宫肌瘤患者入院进行治疗,从中随机抽取160例,平均非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10.0mg 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20.0mg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在这160例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缩小幅度和子宫体积的变化,并记录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和子宫体均有明显的缩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疗效果相当,但就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讲,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合理剂量是10.0mg ,治疗效果虽然没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现象很少,值得推广。

    作者:羊华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过量饮酒对健康的严重危害

    大量的医学资料表明:长期过量饮酒可引起多种脏器发生病变,危害相当严重。习惯,合理膳食,饮酒适量,充分认识过量饮酒的危害,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目的: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健康饮食。

    作者:左利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优化药物治疗,经过12周的随访,对其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实施优化药物治疗,96例患者的胸痛症状明显改善,占60.0%;42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但是不明显进而住院治疗,占26.3%,22例患者没能坚持按医嘱服药病情加重住院治疗,占13.8%。通过对患者进行12周的随访,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到(72.88±11.27)mmHg ,收缩压下降到(125.51±6.59)mmHg ,总胆固醇降到(3.43±0.40)mmol/L ,LDL -C下降到(1.88±0.39)mmol/L。结论:优化药物治疗对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是有效、安全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郭苗;刘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68例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有1例(2.9%)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5例发生感染(切口感染、尿道感染各1例,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14.7%,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妇产科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围术期感染,加快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登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乡、村两级转诊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重要性

    目的:加强乡村两级疑似患者转诊是否能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方法:通过2007-2009年、2010-2012年转诊疑似患者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加强乡村两级转诊后无论疑似患者还是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有明显增加。结论:加强乡村两级转诊工作能够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减少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传播,符合国家对肺结核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要求。

    作者:张瑞;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对于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应如何加强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很成功,仅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经医治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未发现1例出现病情复发。结论:对于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应做好整体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王颖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的视觉质量分析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卢志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医药教育的几点探讨

    医药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应采取积极的、创新的教育方式开展人才的培养,推动医药教育实现专业化、现代化,使课程体系得到优化,着力打造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化能力训练,从而推动教育体制的深化和改革,并终提升医药型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医药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医药教育体制的几点改革措施。

    作者:潘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中床边责任制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方法: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与护理人员为对象,采取床边责任制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者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通过采取床边责任护理的方法,科室的护理水平明显的全院的护理水平,而心血管内科中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56%。结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中,采取床边责任制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让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良好的照顾,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方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2例,分别为腹腔镜治疗组与开腹治疗组,每组各36例。腹腔镜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开腹治疗组采用传统开腹进行阑尾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开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腹腔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治疗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治疗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选用。

    作者:杨庆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社区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四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动静脉分流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

    目的:对肝动静脉分流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4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 CT 和 DSA 图像进行分析,其中70例患者为肝动脉-门静脉(APS)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患者4例。同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在 APS中,DSA 的主要表现:门脉主干和相应大分支有36例显示清楚,门脉较小分支有18例显示,较细分支有16例显示。在AHVS中,DSA 动脉期则主要表现为:肝昏迷有1条或者多条显示,主要表现为从细到粗,边缘比较清楚。然而A PS采用C T 动态增强扫描则为门静脉提前显示,但是脾静脉或者肠系膜上静脉则没有显示。当患者存在 AHVS 时,在动脉期间,其膈顶下层面能够看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采用 TACE 治疗有76例次、TAI 有30例次。70例A PS 患者中,其中高流量22例、低流量48例。钢圈+明胶海绵+化疗为10例次、明胶海绵+化疗66例次、单纯化疗10例次。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DSA 联合CT 进行检查,能够对肝脏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动静脉分流情况进行准确诊断;此外,DSA 还能够对分流的流量和性质以及部位进行确定,对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文革;刘丽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研究丙烯酰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成机理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初几家不同的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以及英国等,在2002年秋同时都提出了由天门冬酰胺参与丙烯酰胺的形成反应的理论思想。从这以后英国和瑞士的食品专家经过实验证实由在美拉徳反应中天门冬酰胺参与反应其中是食品中丙烯酰胺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反应机理被称作天门冬酰胺途径。美拉徳反应的初始阶段是天门冬酰胺途。美拉德反应也常常被称为非酶褐变反应,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除了天门冬酰胺之外还必须有还原性糖参与,否则不能形成丙烯酰胺。Schiff 碱的形成是美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会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的两种途径:一,是在上述反应的基础上继续完成美拉徳反应,Schiff 碱经过 Amadori重排之后,生成了 Amadori产物,之后有继脱水脱氢生成了羰基产物。在有些含羰基分子存在下,天门冬酰胺通过 Strecker 降解机制加热脱酸脱氨降解之后,就生成了丙烯酰胺;二,首先中间产物 Schiff 碱经过分子内环化生成了唑烷酮,然后唑烷酮经过脱羧以后形成中间产物偶氮甲碱叶拉徳内翁盐,此中间产物之后又重心排列形成 Amadori ,它的分子中的 C-N 键,在高温下断裂后生成丙烯酰胺。而这两种途径在高温之下都会存在,这种解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丙烯酰胺的食物生成来源。另外丙烯醛是形成丙烯酰胺的前体化合物,它是由油脂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释放出了丙三醇和甘油三酯。当油脂被加热到冒烟之后就能够分解成为丙三醇和脂肪酸,进而脂肪酸进一步氧化或者是丙三醇进一步脱水都能够可产生丙烯醛。早期主要的研究是集中在对炸薯条、炸薯片及薄脆饼干等富含淀粉的食品的丙烯酰胺的研究上面,经过研究检测发现,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较高。同时在对油炸蛋白质和脂肪类的食品,例如猪肉、羊肉、鸡肉等也采用与淀粉类食物相同方法进行检测之后发现,这些肉类食品中含有很少量的丙烯酰胺。由此可以推出丙烯酰胺在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物中含量很少,主要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形成。但是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生成,而它主要存在于一些油炸类和(或)烘烤类的食物里。在开始对食品进行加工之前进行丙烯酰胺含量测定,结果检测不到丙烯酰胺,之后在烹饪过程中,低蛋白质、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性食物加热到120℃以上逐渐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形成的,在这些食品中丙烯酰胺和成的佳温度为140-180℃,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丙烯酰胺生成量也在逐渐增加,即在一定范围内丙烯酰胺的生成量与温度成正比。如果是在加工过程中控制的温度较低时,食品中丙烯酰胺生成的量很少;食物制作过程中的表面积也会影响的丙烯酰胺的生成,表面积越大在加工过程中就越容易形成丙烯酰胺;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重要因素也包括水分的含量,尤其是在油炸或者烧烤食品加工的后阶段水分减少且食品表面的温度升高后,所加工的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量更高。

    作者:孟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心血管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辅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心血管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辅导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辅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影响以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诊随访、服药、生活方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临床心血管心理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尚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例抑郁症患者的死亡案例的心理学启示

    通过一例抑郁症患者从发病到自杀的心路历程描述,阐明了该案例的心理学启示。面对心理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弥补咨询与治疗的欠缺之处,完善职业的心理医疗保障,发挥家庭的心灵抚慰功能,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作者: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2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组,每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例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总结手术配合要点,对手术效果做出护理评价。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顾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析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对策

    目的:通过对社区传染病的种类以及特点分析,研究出有效的社区传染病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9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436例传染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传染病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有针对性的总结出预防社区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结果:社区传染病以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为主,此外流行性腮腺炎也是主要的流行病,儿童是各种社区传染病的主发人群。结论:要实现对与社区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必须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免疫接种看做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应当是各项工作的核心。

    作者:何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在中孕引产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比分析采用联合用药和常规用药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数据,重点观察两组患者在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产后不适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实验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中孕引产的效果良好,在出血量、产后不良反应、产程等要素上要好过对照组单一使用利凡诺的效果。结论:采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中孕引产效果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冬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实验组患者45例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一段护理周期后,总结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神经系统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恢复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作者:杨婷;韩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目的:对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采用自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示范县(8个)的相关人员,并以部分人员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访谈。结果: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倾向性;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会受到技术价格、人员以及选择服务对象偏好的影响。结论:要进一步优化各个地区在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的使用过程,计生部门要加强宣教,使流动人口(已婚以及文化程度低)能够采取宫内节育器适宜技术实施避孕,以此提升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张孙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