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结石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黄新利

关键词:胆道结石, 外科治疗, 现状, 进展
摘要:胆道结石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随着近年来临床外科治疗探究的进步和多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胆道结石的外科治疗有了较多新进展,腹腔镜和内镜的使用减小了创伤,使得患者得到更为妥善的治疗与处理,显著改善其预后。本文分别对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时期层流手术室的院感管理

    目的:探讨新时期层流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方法:比较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以及2012年3月~2013年3月两年医院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分析检测的结果,总结对院感管理的措施。结果:第一年的医院感染合格率以及手术切口感染率均显著低于第二年(p<0.05)。结论:只有不断做好手术室感染的各项工作,完善院感管理中的各项细节,才能够不断提高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水平,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感染。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孕药流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针对早孕药流患者,针对其心理特点研究具体的方法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早孕药流患者50例,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结果:对患者完成护理后,调查护理满意度发现,针对50例患者,满意的患者45例,一般的患者4例,不满意的患者1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0%。结论:分析早孕药流患者,研究其当前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效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雁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32例,采用捏脊,健脾益气,循经点穴,促肌力恢复,活动关节,足底,节段性等多种按摩疗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每次实施20-30分钟,1-2次/日,30日为1疗程,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经30天治疗后,小儿脑瘫患儿的 CSS 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全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P均<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具有简单,便捷,费用低的优势,值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宝;赵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CDC)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至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5]。因此,我国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探讨防范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肛肠洗剂在肛肠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肛肠洗剂在肛肠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每组4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洗液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肛肠洗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水肿消失时间以及手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洗剂在肛肠术后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经济实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珏;王建新;高正岭;汪银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降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降低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1.8%,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并发高血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获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极大临床意义。

    作者:陈俊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优化药物治疗,经过12周的随访,对其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实施优化药物治疗,96例患者的胸痛症状明显改善,占60.0%;42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但是不明显进而住院治疗,占26.3%,22例患者没能坚持按医嘱服药病情加重住院治疗,占13.8%。通过对患者进行12周的随访,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到(72.88±11.27)mmHg ,收缩压下降到(125.51±6.59)mmHg ,总胆固醇降到(3.43±0.40)mmol/L ,LDL -C下降到(1.88±0.39)mmol/L。结论:优化药物治疗对稳定心绞痛患者来说是有效、安全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郭苗;刘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文化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记录疗效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针对性护理,80例患者之中,78例治愈,2例无效,治愈率为97.5%,在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护理后,患者负性心理得到显著改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外孕患者多伴随恐惧、紧张、自卑、烦躁的不良心理,对于此类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临床护理意义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取30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肺部感染4例占2.67%,对照组患者18例占12.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82.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48.66%,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并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鲁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 PICC 穿刺后的止血护理

    本文对老年患者 PICC 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如加压包扎止血、明胶海绵止血、低温止血、药物止血等,提出正确判断 PICC置管后出血量从而采取恰当、及时的止血护理干预方法的观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使PICC治疗达到大的功效。

    作者:唐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分析

    目的:对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骨科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诊治的116例骨科患者,研究骨科存在安全隐患的源头,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结果:通过对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进行分析,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的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60.82%提高到现在的92.6%,明显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观念以及规范化护理操作意识明显的增强,提高了患者诊治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提升了护理综合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76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38例观察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与38例对照组(应用常常规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从呼吸道症状、生命体征等的好转时间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邓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周围皮肤发生问题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减少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1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病人,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可能影响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过敏因素、造口位置不当、潜在的皮肤损害、造口护理相关知识缺乏且应用不灵活,是引起皮肤问题的4大因素。结论:适宜的粘贴方法和体位、合适的造口产品、正确的裁剪方法、适宜的粘贴时间和合理饮食、系统的造口知识培训,可明显降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发生率。

    作者:刘艳华;刘桂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手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探讨

    近年来由于交通、工矿等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意外伤害逐年增加,伤后1小时是多发伤抢救的手术黄金1小时。手术具有术前准备不够充分、手术创伤大、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等特点,因此手术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感染的原因及如何加强急诊手术感染预防护理尤值得探讨。

    作者:郑华春;林庆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配合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胡忆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目的:本文通过对我科2011年11月-2013年6月进行诊治的160例FC患儿的护理情况来总结小儿FC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0例FC小儿患者在心理、临床、基础护理等方面做了相关的护理。结果:所有患儿都得到了相应的护理,病情恢复情况良好,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为了提高小儿 FC治疗的成功率,对待 FC患儿,应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作者:吴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窦性心率震荡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去迷走效应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NVRT)射频消融术中去迷走效应。方法:选取36例AVNRT 患者为研究对象。消融前及消融后即刻行右室心尖部RS2期前刺激,偶联间期60%,电压2倍于舒张期阈值,并以5次期前收缩的平均值为基础,测量术前、术后震荡初始 TO (turbulence onset )及震荡斜率 TS (turbulence slope )。结果:消融前 HRT 与消融后比较,其中 TO 为-0.0236%±0.0185%比0.0126%±0.0110%(P<0.01),TS为9.6679±6.0652ms/RR比8.2150±6.7300 ms/RR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T 的变化趋势表明 AVNRT 射频消融术中可产生去迷走神经效应,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

    作者:翟立上;王卫明;杨玲;孙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BP和SaO2等参数加以对比。结果: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和 SBP等参数值均低于治疗前。 PaO2、PaCO2和SaO2等参数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仲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在剖腹产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在剖腹产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感染情况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是临床中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出血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无损伤、易恢复等优势,不会破坏子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左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5例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进行积极的治疗。结果:为10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为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经临床积极治疗后,本研究中的15例的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13例恢复良好(占86.67%),2例(占13.33%)产妇出现流产、早产、切口感染等情况。结论:妊娠期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付饶;徐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