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张丽美;周颖;顾顺波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加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除了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借鉴。
作者:杨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强的松与消炎痛两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亚急性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采用强的松进行治疗,Ⅱ组患者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的血沉情况与缓解时间明显优于Ⅱ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Ⅱ组患者的疗程及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强的松治疗虽然起效时间较快,但治疗时间长,并且复发情况较高。
作者:吴小娅;喻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基础理论》对于每一个学医者来说是必须学习的学科,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但中医的博大精深,晦涩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门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进程,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PBL 教学方法开始进入了专业教学领域,并逐渐开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形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的反馈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为未来的 PBL 教学方法的在中医教学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作者:柏文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0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4-74岁之间。将这些患者随机地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方面的护理。进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对于治疗效果的比较,实验组的显效患者要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患者的肝硬化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取得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这种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作者: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维生素C联合红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镇静、吸氧、抗感染,并给予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联合红霉素治疗。待一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维生素C联合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改善炎症症状,促进病情好转及康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作者:胡湘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护理组采用急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急诊护理及相应的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非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各方面的护理,并随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C V P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结果:有1例由于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他63例患者在通过保守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之后,腹痛腹胀等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患者呼吸平稳,身体其他各项指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实验室监测统计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体检的6860例体检者,按照体检顺序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430例,观察组在体检中采用健康体检路径模式,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体检缺陷发生率、体检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中对护理人员采用健康体检路径有助于提高体检工作率,减少体检缺陷,提高体检满意度。
作者:朱小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疾病。治疗以止血、纠正贫血、恢复排卵功能为原则。近年来,大量研究者对功血的治疗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对功血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并分析现存问题,对功血治疗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韦柳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以及心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对肺心病和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例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住院费用减少,护理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合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病情恢复,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接待的行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结果:22例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主要为出血、感染、尿外渗与尿漏、结石残留、膀胱痉挛。全部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皆得到有效康复,痊愈出院。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要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重视,加强并发症病因分析,然后给予积极的应对措施处理,才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树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超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初步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产检显示为胎心异常者44例,采用彩色B超仪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本组44例胎心异常患者中,10例为单心室,9例为三尖瓣闲锁合并大动脉转位,8例为心内膜垫缺损,5例为心室发育不良,5例室缺,5例为单心房,2例为法洛四联症。经上级医院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显示,2例诊断错误,42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5.45%。结论:B超可早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研究孕产妇接受血清检测的结果并分析其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3197例孕产妇产前进行抗- HIV、抗- TP、HBSAg 的检测。结果:孕产妇中,孕期检查1207例,所占比例为37.8%,产期检查1990例,所占比例为62.2%;所有孕产妇抗-HIV、抗-TP、HBsAg 检测的阳性率各自为0.38%、0.47%、3.38%。结论:本地区孕产妇主要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低,孕期的检验率偏低。经过检查孕产妇的感染性血清标志物,孕妇应当尽早进行检验且及早发现传染病是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文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哺乳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寻找新生儿哺乳后足跟血采集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出生婴儿中的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分哺乳后按照据末次哺乳相隔时间进行采血,分别为半个小时内、0.5h至1.5h之间、1.5h 至2h 之间以及两小时以上。对四组采血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哺乳末次足跟热敷采血效果明显且不同时间段采血难易程度不一:小于0.5h容易率为60%,0.5至1.5h容易率为94.55%,1.5至2h容易率为80%,大于2h容易率为33.33%。可见0.5至1.5h容易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为哺乳后0.5至1.5h之间。
作者:周香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孕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身心状态,有效控制产妇病情、改善产妇预后,并能有效控制孕妇的血糖,减少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盖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西药联合中药应用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统计2012年9月~2013年9月五家县级医院中西药物联合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主要药品类别,用药方式及用药量等情况。结果:五家县级医院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有107件,轻度、中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0,27和20件。其中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所出现比列高的则是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重度不良反应占据比例高。结论:中西药联合用药在临床普遍存在,其不良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医院可实施全面监察系统,协同医学各个部门一起合作,重点监测发病率较高的合并用药,纠正不合理联用中西药,高度警惕中药注射液和抗生素联用现象,降低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因此,合理选择中西药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作者:唐帮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11月住院的5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应用高频探头频率7~1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腹痛组患儿淋巴结数量3~11,平均7±4,无腹痛组1~3,平均2±1,腹痛组淋巴结大直径为(14.5±3.4)mm,无腹痛组为(12.1±3.2)mm,淋巴结平均直径为(10.3±2.2)mm,无腹痛组为(8.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肿大淋巴结定性、定位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涛;李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由于其病情的不可逆性,需长期接受治疗。家庭护理既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如果家庭成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病人护理不当,就会延误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肝硬化病人家属给与健康指导,利用家庭护理的力量,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家庭护理干预,以此来降低肝硬化病人的复诊率。
作者:郑敏;陆英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55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对他们手术治疗后加强一般体位、心理、饮食及皮肤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等。结果:55例患者经过整体护理后,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加强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护理,积极做好并发症护理与功能康复训练等,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李菊仙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