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然;方晓义;李晓铭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NEO-PI-R)、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调查了207名大、中学生被试.结果:①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神经质(N)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与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②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娱乐动机、学习动机、信息动机和交际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高者动机更强;③信息上网动机、娱乐上网动机以及神经质人格维度可以对网络成瘾倾向进行有效预测.结论: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作者:罗天玉;丁道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构建人格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19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主效应,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同期心理健康以及后期社会支持两种方式对后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人格不仅可直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而且也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人格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两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胡军生;王登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患者不适症状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症状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65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适症状量表总得分与心理状态SAS及SDS量表总标准分呈正相关.症状调查表分数越高,则心理问题越严重.结论:对CABG术后患者采取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甚至适当的使用药物能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作者:魏芳;陈晓芳;彭昊;周恩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从脑电生理、脑功能成像、神经生化、行为遗传与分子遗传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智力研究的新进展,但各角度的研究均存在诸多争议和疑问,留待人们继续探索.
作者:张琼;施建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20名,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氯氮平治疗2月,于治疗前及后2周、4周、8周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分析两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于治疗8周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其治疗依从性则阿立哌唑组显著高于氯氮平组,副反应明显少于氯氮平组.结论:阿立哌唑的副反应少,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获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邝乐平;薛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我国警察为被试,探讨工作倦怠及其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用修订后的MBI-HSS以及其他有关问卷对4855名警察进行网上调查.结果:①高工作要求或者缺乏工作资源都会导致个体的情绪衰竭,缺乏工作资源是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主要原因;②工作倦怠会导致个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也会导致个体产生离职想法;③高工作要求和缺少工作资源通过倦怠的某些维度导致个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和产生离职想法,同时,高工作要求可直接导致身心的不健康,缺乏工作资源可直接导致个体产生离职想法.结论:工作要求和缺少工作资源引起警察的工作倦怠,而工作倦怠又会导致个体身心健康问题以及离职意向.
作者:张姝玥;许燕;蒋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学业低成就(Academic Underachievement)是指个体实际获得成就明显低于其潜在能力预测的成就[1].本文介绍学业低成就的鉴别、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学业低成就现象的更多关注.
作者:彭纯子;龚耀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翻译、修订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十一版(BIS-11),并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78名大学本科生和283名社区居民接受测验,大学生样本两周后接受重测.结果:项目分析以后,删除4个CR值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条目,组成26个条目的新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BIS-11中文版基本符合原文的理论构想;总量表和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590,0.5648,0.6584和0.6872;总量表和三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3,0.665,0.791和0.838;条目-总分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BIS-11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在我国用于冲动性的研究.
作者:周亮;肖水源;何晓燕;厉洁;刘慧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医科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缺陷感量表(FIS)筛选出自尊水平偏低的22名医科大学生,其中男8名,女14名;年龄19~23岁,平均20.4±1.1岁,采用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进行为期八周的咨询,以缺陷感量表(F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在实验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经过团体心理咨询后,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明显提高,缺陷感量表的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分值都有增加,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能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作者:蔡溢;刘素贞;许明智;张改叶;张翠红;谌红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心理社会的角度探讨影响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广西某县3个区域内的454名女性性工作者的安全套使用状况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454名女性性工作者中,23.9%在商业性行为中能够持续使用安全套.持续使用安全套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不经常使用者.控制相关因素后,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感、疾病易感性等心理社会因素显著预测安全套使用行为(OR 1.50,95%CI1.17-1.93;OR 1.73,95%CI 1.06-2.83).老板(妈咪)的态度和同伴行为也能显著预测女性性工作者的安全套使用行为(OR 1.45,95%CI 1.01-2.09;OR 2.39,95% CI 1.68-3.39).结论:心理社会因素能够较好预测女性性工作者的安全套使用行为.
作者:赵然;方晓义;李晓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期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韦氏记忆测验,数字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25例急性强迫症和36例慢性强迫症患者的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结果:急性强迫症患者的记忆测验中记图和数字划销测验中第二阶段失误率显著性较慢性强迫症差,其余两组间记忆测验、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量表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迫症的认知功能与病期无明显相关.
作者:周云飞;张亚林;胡纪泽;刘妹;赵幸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综述了CBT、抗抑郁药或二者联合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多数研究支持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障碍的疗效,但可能有部分研究存在设计方面的不足,CBT的适用对象和疗效的持续时间尚无定论,国内对CBT疗效的大样本研究基本空白.
作者:王娜;李占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研究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期望,有利于促进医院服务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目前的研究与临床实践,阐述了患者对医院环境、服务态度和医患关系、服务质量、医疗信息、医疗费用等五个方面的期望.
作者:王玉林;肖水源;李凌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数学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状况.方法:采用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教师提名、学业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标准甑选数学障碍儿童,在长沙市三所小学随机选取4~6年级共12个班,从中抽取24名数学障碍儿童和24名学习正常儿童.采用工作记忆成套测验对2组被试进行评估.结果:数学障碍组除空间排序、空间后退以及数字划销3个分测验外,在工作记忆成套测验其它各分测验及各维度上的成绩均显著低于学习正常组(P<0.001~0.05).结论:数学障碍儿童工作记忆存在普遍缺陷.
作者:周世杰;杨娟;张拉艳;蔡太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门诊从业人员一般状况.方法:应用自编调查表,对245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从业人员总体数量较少,高校人数居多.多数为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3000元以下.2/3感到工作忙碌,收入过低,对婚姻,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比较满意.多数感到缺乏培训,督导必要.结论:目前心理门诊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较前提高,但普遍收入偏低,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增加相关培训,规范收费体制.
作者:李晓虹;杨蕴萍;李波;安芹;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基于现有主要研究文献,将有关药物成瘾和复吸行为的研究概括为社会-环境、动机-自我概念、认知加工和神经-心理四种基本模型.综合相关研究证据,可以认为导致复吸行为的因素相当复杂,难以利用任何一种模型对依赖者的复吸行为进行有效预测.笔者基于对现有理论模型的总结,提出未来开展整合性研究的基本设想.
作者:张锋;邓云菁;杨宏;沈模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方法: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初、高中使用版)>测查了465名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结果: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普遍较差,903%的中职生存在学习适应问题.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分量表上的适应不良检出率均达到40%以上,其中以学习态度为高,超过50%.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总的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适应性增强.结论:绝大部分中职生存在学习适应问题.
作者:王玲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治疗关系呈现出四种不同依恋模式.目前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主要的技术是以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的移情中心治疗,它通过强调建立良好关系而进行治疗.研究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和病人的交互作用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王峘;田凌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病人的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SCL-90、HAMD、HAMA对75例老年期痴呆病人及65例老年非痴呆病人的主要照料者进行测查.结果:痴呆病人照料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以及HAMD、HAMA评分显著高于非痴呆病人照料者(P<0.05~P<0.001).结论:老年期痴呆病人的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非痴呆病人照料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是主要的心理问题.
作者:张美兰;许明智;杜耀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伴抑郁、焦虑情绪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COPD患者进行了一般情况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问卷调查.结果:有抑郁情绪的患者42人(67.7%).有焦虑情绪的患者的43人(69.3%).14例Ⅲ级COPD患者中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的均有13人,高达92.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男性比女性病人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05,95%CI1.01~2.11,1.12,95%CI 1.03~2.23),肺功能差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2.34,95%CI 1.98~3.21,2.53,95%CI 2.11~4.01);对病情越了解的病人更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22,95%CI 0.98~1.54,1.25,95%CI 1.01~2.31).结论:COPD患者中存在较高的抑郁及焦虑情绪障碍,肺功能受损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吴尚洁;唐丽;陈燕;陈平;朱熊兆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