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

贾雷

关键词:梅毒, ELISA 试验, tPPa 试验, 胶体金试验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应用于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者的检测。方法:随机抽取经 TP-PA 试验确诊的阳性血清标本33例和阴性血清标本47例,同时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以 TPPA 试验作为确认试验,比较其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ELISA 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96%、95.74%;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0%、93.61%;ELISA 及胶体金法的试验结果与 TPPA 试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x2=0.25,0;P>0.05),具有一致性。随着 s/c .0.值的增高,胶体金法与 ELISA 法的阳性符合率也增高。结论: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ELISA、TPPA 方法偏低,可作为一种辅助试验。ELISA 方法和TPPA 方法一致性较好,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的确证试验。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的综合护理

    本文研究探讨了老年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压疮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方法。通过我院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2例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综合护理。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比例,时间、程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循证护理强调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及出发点,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强化了预见性护理的意识,提高了危重患者护理的整体水平的质量。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论儿童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用药的有关因素,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结果:儿童用药时,抗生素使用过多,儿童专门用药较少,缺乏一个统一的用药规范及其标准。

    作者:姜红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巨大膀胱结石一例报告

    我院于2013年9月9日收治巨大膀胱结石病例,现报告如下:病员杨某某,男,44岁,汉族,未婚,农民。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5余年,加重伴腰部胀痛7天”入院。5年前,病员即出现小便不畅,排尿费力,小便时有中断及尿线分叉情况,症状逐年加重,偶伴小便浑浊及感下腹部胀痛,无明显牵扯及放射痛,均在当地卫生站以“尿路感染”给予其口服“诺氟沙星及三金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并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时病员排尿十分费力,尿线细如丝,且无法形成尿线,伴双侧腰部持续性胀痛,逐渐波及下腹部,查体: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中下腹部膀胱区膨隆,膀胱区充盈,压之有逼尿感,双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膀胱区叩呈浊音,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右肾区及肝区无明显叩击痛。移浊阴性,肠鸣音正常。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于前尿道据尿道外口1.5cm 及8cm 处分别扪及两枚及一枚结石,1.5cm 处结石可以看见,为片状为浅黄色,并于钳夹取出,拟保留导尿因无法将8cm 处结石推回膀胱,而失败。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8.36*109/L ,rbc :2.33*1012/L ,Hb :74g/L ;尿常规示:淡黄色浑浊尿,w bc+++脓球+++;C T 示:1、膀胱内巨大结石,并慢性膀胱炎,双输尿管及肾盂肾盏积水、扩张。2、后尿道区,双肾下盏及双输尿管下点类圆形小结石。3、前中尿道区两个不规则形薄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尿道结石;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欠均匀,双肾重度积水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Kub+ ivu 示:双肾积水,浓缩排泄功能稍差,双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功能检查示:尿酸:724umol/L ,肌酐:769umol/L ,尿素:43.62mmol/L ,胱抑素 C :3.41mg/L ,内生肌酐清除率:29.15ml/L。入院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2、双肾重度积水,3、膀胱巨大结石,4、尿潴留,5、下尿道结石6、尿路感染7、中度贫血。

    作者:赵志宏;杨谦;刘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内科体检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的:讨论心内科体检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从我院心内科体检人员随即抽取120人,针对体检时护理服务评价,作为对照组。对服务护理人员全方面培训后,再随机选取120人对护理服务做评价。结果:改进后,认为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7.2%,高于之前64.1%;认为护理人员专业素养高66.3%,高于之前的54.8%;认为体检环境满意为94.6%,高于之前的85.3%;认为服务理念好为91.6%,高于之前的83.9%。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找出体检时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婷婷;褚南疆;崔昵;何发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已采用1年半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即为一般的护理方式,而对于护理组则将所有患者病情归档分类,按照病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定期进行心理指导,并制定运动计划。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身体各项功能,心理状态等多方面都有提高。较之对照组,护理组患者身体素质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体质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芬;张玉芳;叶甲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胸腹水癌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的几点思考

    检验医学中应用胸腹水对癌细胞进行形态学检验和诊断,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是胸腹水癌细胞中,就算是使用一样的病例,但是其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在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其次,目前很多书籍是从病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对于细胞形态学诊断不大适用;后,当前检验医学对于该方面的检验投入少。在临床中,恶性胸腹水常被癌细胞侵犯,因此需要加强对胸腹水标本送检、处理到后续镜检的把握,本文将对胸腹水癌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部创伤158例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腹部创伤患者诊治分析,总结存在的不足和提高我院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接收治疗的1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中,肝损伤50例,死亡2例;脾损伤80例,切除78例,修补2例,无死亡;小肠损伤10例,死亡1例;胃损伤5例,无死亡;胰腺损伤3例,无死亡;大肠损伤5例,死亡1例;直肠损伤4例,无死亡。8、肛门损伤3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提高对腹腔各脏器损伤的认识和救治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成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体位护理

    目的: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体位护理对患者胃食管返流造成的误吸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半坐卧位仰卧位护理组,对患者气管分泌物放射活动技计数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咽拭子、胃液、痰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实施半坐卧位护理的患者时支气管分泌物放射性计数明显低于仰卧位护理,仰卧位护理患者咽拭子、胃液、痰液标本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半坐卧位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体护理可能导致胃部内容物误吸气道风险,对于可耐受半坐卧位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半坐卧位护理对于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体位护理措施。

    作者:郑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和护理

    进入老年后,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肌力减退;骨骼关节和韧带退行性变化,表现为行动迟缓、行走不便等,易发生摔跤、磕碰等意外伤害。此外老年人钙丢失严重,骨质疏松,所以发生意外后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骨折。

    作者:刘连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脉压增大对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脉压增大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的病人80例,同时抽取同一时期高血压没有合并心血管事件的病人80例,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人为对照组,没有合并心血管事件的病人为实验组,对两组病人采取脉压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病人总体 PP值在40-60mmHg频率高,占总体的65%(52/80);实验组病人总体 PP 值在80mmHg 频率高,占总体的53.7%(43/80),然而40-60频率段当做高血压病人出现心血管时间的初始频率段和对照组病人的 PP的平均值(50.62±7.6)大致相等,所以将60mmHg定义为PP危险界值。结论: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采用脉压增大,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脉压增大进行观察,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赵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体检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应用分析

    目的:讨论及分析体检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医院2012年至2013年之间各个科室300病人作为对象,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与普通护理,二组给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对比两组的恢复疗效和满意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二组较一组更更有益于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可以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沟通,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梅艳;罗海燕;潘莉莉;孙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手足口病45例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72小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入院72小时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丁兆玲;李召森;王均林;王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激素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更短,且患者复发更少,临床效果优异。结论: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治疗时,可以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兴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室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原因,提高输液穿刺技术并不断学习药学知识。结果:手术室护士掌握不同原因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皮肤处理方法。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外渗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美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严重创伤的急诊抢救及护理

    目的:对严重创伤的急诊抢救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科学的、及时的抢救以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尹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与护理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以及致病菌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以及细菌学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机械通气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33.8%、77.6%以及80.4%。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为G -菌;其中有上升趋势的是真菌的比例;导致真菌感染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的长期以及联合应用。结论:导致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发生的依法因素就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机械通气,必须要促进气道湿化、吸痰等医院感染的管理以及护理操作的质控等的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进行预防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病程规律的注意。

    作者:崔佳;姜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哺乳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寻找新生儿哺乳后足跟血采集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出生婴儿中的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分哺乳后按照据末次哺乳相隔时间进行采血,分别为半个小时内、0.5h至1.5h之间、1.5h 至2h 之间以及两小时以上。对四组采血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哺乳末次足跟热敷采血效果明显且不同时间段采血难易程度不一:小于0.5h容易率为60%,0.5至1.5h容易率为94.55%,1.5至2h容易率为80%,大于2h容易率为33.33%。可见0.5至1.5h容易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为哺乳后0.5至1.5h之间。

    作者:周香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讨增强扫描 CT 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 T 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骨巨细胞瘤例患者,对这30例骨巨细胞瘤都进行增强C T 扫描,分析通过增强C T 扫描,对于骨巨细胞瘤患者在诊断中的价值影响。结果:本次试验中,骨巨细胞瘤患者出现的病发部位主要是桡骨远端、胫骨上段、肱骨近段、股骨上段、股骨下段等,患者的发病状况都在一级到三级之间,通过增强 CT 扫描值的判断,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复杂。结论:对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增强CT 扫描是十分有用的,能够准确的知道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发部位,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

    作者:金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采用优质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3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患病儿童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对患病儿童实施优质临床护理,临床护理以后对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性粘膜淋巴综合征采用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明显临床效果,不但可以使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使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癫痫病患者进行抽样,按照入院时间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7例(35%)、显效6例(30%)、好转5例(25%),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4例(20%)、显效4例(20%)、好转6例(30%),总有效率70%。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效果显著。但癫痫病发病类型多,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EEG等综合诊断,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法,提高癫痫病治愈率。

    作者:温志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