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萍
妊娠相关乳腺癌是指在妊娠期、哺乳期以及分娩后1年内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1]本文就妊娠相关乳腺癌的特点[2]叙述如下。
作者:刘海英;陈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临床高危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率情况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治疗依从性。
作者:冉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12只成人新鲜防腐上肢标本,月肱骨中远段截骨,将肘关节保留,所有患者均经肉眼观察和X 线摄片观察,然后制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模型,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仪上,加载2分钟,并采用专用仪器和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对患者受力面积、关节压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压敏片分析,在关节接触面上,大于0.3MPa的接触面积为(125.3±7.8)mm2,平均应力值则为(0.349±0.028) MPa ,而峰值应力值则达到(0.449±0.019)MPa ,另外,月骨接触面积为(63.3±7.8)mm2,平均应力值则为(0.358±0.028)MPa ,而峰值应力值则达到(0.411±0.019)MPa ;随着桡骨短缩的确增加,小舟接触位置应该向着桡侧移位,而月骨接触位置则应该向着侧面移位。经过压敏片分析,发现其着色情况明显减轻,则月骨接触面积无明显的变化。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会影响到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要求要尽量解剖复位,及时纠正关节面移位、桡骨短缩、桡偏等情况,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孔令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旨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抽号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单独用药方法,观察组在多潘立酮基础上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66.67%),有效9例(30%),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5例(50%),有效10例(3.3%),总有效率8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对比采取不同采血方法下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0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人员1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取血方式对受检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取血方式分别为手指末梢采血和静脉取血,观察和对比两种不同取血方式下,血常规检查各项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本组116例选取对象中,两种取血方式下进行血常规检验发现,静脉取血下 PL T 、MCHC、MCV、Hct、Hb、RBC各项检验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梢取血检验结果;而末梢取血下检验WBC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而两种检验方式下上述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MCH 项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末梢血中 CV 值明显高于静脉血,对比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静脉采血方式收集检验血样,其检验结果较末梢取血稳定,且检测数值准确,因此血常规检查应采取静脉取血,这有助于医师正确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魏跃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门诊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措施,以降低差错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处方调剂的工作质量。方法:归纳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在2007-2011年期间发生的75例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原因等,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在75例处方调剂差错中,共有38例数量错误(多发26例,少发12例);15例由于药品包装或名称相似而造成的药名错误;7例由于同一种药品的剂型、规格不同而造成的规格错误;8例用法用量错误;6例用药禁忌错误,1例由于环境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差错。造成差错的因素主要有:药师的因素、患者的因素、医师的因素、环境布局的因素以及生产企业的因素等。结论:提升医师、药师的专业素质并培养其责任感,同时加强对门诊药房的管理,改进空间布局,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
作者:陈群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重症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包括患者出院以后),使其保持良好心态,达到患者术前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的目的。方法:严格按照重症患者的护理规范操作。结果:重症患者通过护理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消除了患者的恐惧感等影响患者心态的不利因素,而且能够配合治疗和利于康复。结论:术前、术后对重症监护病人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5例,均行优质护理,对其接受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态、舒适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抑郁状态和舒适程度明显优于接受护理前的相关指标(P<0.05);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接受护理(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低体质量特大面积烧伤的护理效果,探讨整体护理方法对于低体质量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例2012年2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低体质量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随之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12例低体质量患儿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中,试验组中有5例患者病情稳定,伤口大部分创面已愈合,另外对照组中只有2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0.05)。二者在护理效果上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体质量特大烧伤患者,因自身条件有限,极易发生危险,护士作为药物的执行者,准确及时地用药,并进行观察用药反应,报告病情对医生的治疗至关重要,所以做好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非常关键。
作者:邓红梅;唐明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种,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主要发生在前臂中下段,极易导致侧方、成角、重叠或旋转移位,若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上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出现尺桡骨交叉愈合、骨折不愈畸形愈合等合并症。对于尺桡骨骨折的治疗,临床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主要从损伤机制、诊断及分型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天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25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在溶栓前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B N P、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射血分数等)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溶栓成功率、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射血分数等方面的提高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 BNP峰值以及下降情况方面有明显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见,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连续应用不仅能提高溶栓成功率,而且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在临床治疗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丽霞;王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波+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12例宫颈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6例。常规组的患者使用微波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微波+保妇康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64%,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9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宫颈炎的患者使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深度探讨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心理及其依从性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方法:选取胃癌入院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胃癌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胃癌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接受化疗期间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例如是否出现强迫、偏执、抑郁、悲观、恐怖、身体不适等不良现象;并进行SCL -90评分;以及SAD、SDS评分;同时记录不同的护理方案实施后患者化疗依从性变化。结果:经化疗周期评分结果显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焦虑、恐慌、抑郁等评分均高于接受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化疗依从性指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SDS、SAS的评分指标显示常规护理对照组明显高于整体护理观察组。而且上述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完全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汤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益生菌是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近研究证明它们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赋活、竞争性抢夺肿瘤细胞的营养及分泌溶瘤物质。
作者:钟娜;徐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0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4-74岁之间。将这些患者随机地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4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方面的护理。进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对于治疗效果的比较,实验组的显效患者要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1.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患者的肝硬化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取得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这种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作者: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0我院收治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1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 MUI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观察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21例患者在不同阶段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且各阶段得分及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移植前期、移植期的各种不良状态均降低,p<0.05。结论: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不同阶段均有较为明显的不良情绪,需要护理工作者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杨华维;杨懿敏;张凤兰;王中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诊断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COPD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均展开全面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全面检查予以有效诊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濮明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种方法检测抗 HIV 结果可靠性差异。方法:对卫生部全国血站系统免疫检验2010年室间质量评价血清18份、卫生部不定量临床检验中心定值参比血清2NCU/ml和4 NCU/ml 以及无偿献血血清200份分别行上述三种检验方法检测,比较三种方法检测可靠性差异。结果: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血清、2NCU/ml 血清、4NCU/ml血清和无偿献血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100.0%和0.0%;而金免疫层析试验依次诊断上述四项血清阳性率为94.4%、100.0%、88.9%和0.5%;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依次诊断上述四项血清阳性率为83.3%、94.4%、100.0%、1.5%。结论:三种方法中,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诊断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使用冰生理盐水中李艾冲洗做过关节镜术后的膝骨关节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膝骨关节炎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患均为34例。其中观察组在进行膝关节镜术后使用冰生理盐水对关节腔持续的冲洗,而对照组则不冲洗关节腔。在术前术后的第1天、第7天分别对两组病患的膝关节疼痛度、肿胀度、自主活动度等进行记录。结果:术后第一天、第七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以及膝关节的肿胀度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患肢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节镜术后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来持续冲洗膝关节关节腔,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镜术后的临床手术,能够更好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周红;金素霜;钱俊涛;黄贵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方法。方法:使用有关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构建文献回顾的方法,仔细阐述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方法并讨论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对往年相关文献的回顾,构建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框架,然后对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路径予以确定或者是再次进行改进。而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整个构建过程中工作的细致和避免出现错误。结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路径的构建这种手段可以广泛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贵娥;杨家仙;周红;金素霜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