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MI 患者溶栓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与护理

侯吉明

关键词:AMI患者, 溶栓后心律失常, 防治, 护理
摘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处于心脏缺血状态的患者在恢复血流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医护人员严密监护心电变化,积极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症治疗,保护好患者的心脏功能;积极改善患者血液供应,对症处理;对症用药,确保提高患者溶栓治愈率。本文入选的6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病率42%,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 T 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AIVR发病率占12.1%,BHS发病率占11.5%,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9.8%,室颤发病率占5.3%。入选的60例患者,经过临床救治均康复出院。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未来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由于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分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产科护理工作加入人性化服务意义重大。本文笔者在2011年在产妇临床护理工作加入人性化服务,并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使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使妇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努尔加玛力·沙吾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了保证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降低其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探讨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方法:运用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危险因素的预见性及动态护理评估,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制定并落实跌倒的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跌倒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2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统计相应的感染率。结果:患者发生感染和切口类型、病原菌、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等相关。结论:在骨科手术中多种因素可以造成感染发生,针对这些因素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注意避免感染发生,比如注意无菌操作、增加患者饮食营养、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宣传相关知识等,终达到科学预防控制感染发生的目的。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妇科全麻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应用

    肺部感染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手术切口疼痛,卧床休息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术前、术后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程文燕;王雪华;谢秋如;周芳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在剖宫产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模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07月-2013年09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腰硬组和硬模组,腰硬组产妇分娩时实施硬腰联合麻醉,硬模组产妇分娩时实施硬模外麻醉,分析和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时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腰硬组产妇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硬模组产妇,术中追加麻醉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该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硬模组,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产妇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升属术中麻醉效果,降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这对保证母婴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罗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体会,为新生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提供参考。方法:带教老师分阶段对实习护生传授新生儿科的临床护理操作经验以及相关护理知识,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结果: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内,基本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病情较轻新生儿治疗的配合和护理,部分动手能力强的护生能独立完成病情稍重新生儿治疗的配合和护理。在带教老师的帮助及精心指导下,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技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护理带教的实施提高了护理实习生在护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为护理实习生以后的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开永;代红燕;刘照平;熊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院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健康教育影响着全人类,已在全球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医院健康教育的内涵、国内外差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阐述医院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并作回顾性综述。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校园健康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卫生水平的持续进步,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阐述学校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校传染病防控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

    作者:苏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伴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以及心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肺部微循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对肺心病和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文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羊膜和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经手术指证的各类眼表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1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6例,其中实验组予以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予以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表上皮修复时间、炎症反应、新生血管、视力等状况。结果:在眼表上皮修复时间上,实验组为(3.1±0.3)d,对照组为(3.4±0.2)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上,实验组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1.28%,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7.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术后视力提高情况而言,实验组视力提高有136例(87.18%),对照组视力提高患者有50例(32.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能够有效恢复角结膜屏障功能,抗炎、抑制新生血管效果显著,同时具有纤维化与伤口愈合促进作用。

    作者:吴德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哺乳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寻找新生儿哺乳后足跟血采集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出生婴儿中的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充分哺乳后按照据末次哺乳相隔时间进行采血,分别为半个小时内、0.5h至1.5h之间、1.5h 至2h 之间以及两小时以上。对四组采血难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哺乳末次足跟热敷采血效果明显且不同时间段采血难易程度不一:小于0.5h容易率为60%,0.5至1.5h容易率为94.55%,1.5至2h容易率为80%,大于2h容易率为33.33%。可见0.5至1.5h容易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佳时机为哺乳后0.5至1.5h之间。

    作者:周香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产科常规分娩与宫底按压助产的观察对比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宫底按压助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0例产妇,按照投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0例产妇。一组采取常规的方法予以分娩设为对照组,一组采取宫底按压助产法予以分娩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的发生率为60.0%(24/40)、新生儿窒息的总发生率为5.0%(2/40)、发生阴道撕裂的机率为5.0%(2/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16/40)、12.5%(5/40)、17.5%(7/40),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底按压助产实施于临床助产,可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的发生率,减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妇会阴撕裂的机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实施价值,可在产科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做好预防决策。方法:选择2012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在我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否使用抗生素。结果:呼吸系统感染占比多数,为78%;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15%;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4.5%;其他感染患者为2.5%。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呼吸系统感染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类型,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应当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吴熙;安晓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深度探讨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心理及其依从性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方法:选取胃癌入院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胃癌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胃癌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接受化疗期间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例如是否出现强迫、偏执、抑郁、悲观、恐怖、身体不适等不良现象;并进行SCL -90评分;以及SAD、SDS评分;同时记录不同的护理方案实施后患者化疗依从性变化。结果:经化疗周期评分结果显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焦虑、恐慌、抑郁等评分均高于接受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化疗依从性指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SDS、SAS的评分指标显示常规护理对照组明显高于整体护理观察组。而且上述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完全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汤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调理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则为75.00%(60/8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寻常痤疮患者,采用挑刺按摩配合中药调理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

    运动损伤是临床常见伤病之一,主要指运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如何更好的提高运动损伤治疗效果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话题之一,而作为祖国医学中一大瑰宝的针灸在诸多病症中均发挥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同样极为广泛。本文主要通过对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系统的阐述了针灸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主要方法及积极作用。

    作者:陆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骶管神经阻滞治疗顽固外阴瘙痒33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骶管神经阻滞治疗顽固外阴瘙痒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33例顽固外阴瘙痒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33例顽固外阴瘙痒患者设为参照组。治疗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治疗顽固外阴瘙痒,不良反应少、成本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怡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的护理体会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的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上也比较容易误诊,感染灶往往可以沿着颈深筋膜间隙下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炎、纵膈脓肿及心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6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病人,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娅;王天祝;陈亚娟;李艳;范希君;陈玮;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以来大肠手术后出现的10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资料:本组急诊手术作一期吻合的有3例;择期手术,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满意的手术操作过程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有7例。均作近端肠管造口后,病人均痊愈出院。在择期手术后出现的瘘的病人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一例年龄达81岁。结论:吻合口漏仍是大肠手术后常见病发症,随作结直肠癌老龄病人的增多,吻合口瘘大多出现在此类老龄病人中,应引起重视;一但发生吻合口瘘,要尽早作近端肠管的造口术,挽救病人生命。

    作者:张仕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和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对病人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以后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元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