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 PCI 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因素分析

刘建宏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 冠心病, PCI术后,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因素。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8例冠心病行PCI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后第5d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进行分组,即:氯吡格雷抵抗组(简称观察组)-28例和对氯吡格雷反应性正常组(简称对照组)-100例,计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 Logistic 回归。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吸烟以及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25.1±14.6)%,高于对照组(8.1±3.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吸烟史、糖尿病、三酰甘油、cTn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女性、吸烟史、糖尿病、三酰甘油、cT n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将上述人群作为高危人群,密切关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他汀类药物与 CoQ10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阶段,CHF 已成为当前威胁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他汀类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国内外广泛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其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近期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1]。CoQ10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目前CoQ10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许多临床资料[2-4]显示,CoQ10对CHF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他汀类药物与CoQ10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CHF是由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作用的结果。目前已明确心室重塑是CHF发病的基本机制,心室重塑是心室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适应性代偿,过度重塑会导致心肌细胞结构紊乱、心肌纤维化而引发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反过来又加速心室重构过程。心脏由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在心室重塑过程中,不但心肌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而且非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也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吕博杰;高俊玲;于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职业性哮喘护理讨论的分析

    职业性哮喘是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喘物质后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疾病,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易反复发作,暂时性及严重的呼吸困难,发作时患者极其痛苦,因此,做好病人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非常重要。1呼吸困难护理主要是以下环节1.1室内环境,以达到清洁,优雅,干净,清新的空气,阳光充足,室内禁放植物,煤炉,感觉诱发哮喘的东西。1.2应根据哮喘发作的昼夜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在一天的时间,严重的哮喘发作是在晚饭后,直到第二天早上10时左右,尤其是凌晨3点左右,所以我们必须在此期间加强检查。

    作者:王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治疗肥胖性心肌病

    目的:对肥胖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结论: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强度,改善饮食结构,防止低血钾和室颤。如果饮食和运动均不能够产生效果,那么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伤性癫痫50例手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后的的相关护理方式与要点等。方法:对于外伤性癫痫的5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对其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加强对其的监测与护理,在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进行有效的加强。结果:在手术结束半年后对其进行访问,其中有38例患者对于治疗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结果,4例患者在术后的疗效较为显著,5例疗效相对较好,而有3例患者则效果不明显。结论:外伤性癫痫属于顽固性的癫痫手术中好的一种方式,在术前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基础与前提,而在手术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护理则是对其康复或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学生癔症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学生癔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6例患有癔症的中学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的癔症表现并不相同,而是多种多样,但通常都表现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或者曲体障碍,情绪是引起癔症发作的主要原因,一般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并且大多都能治愈。结论:必须高度关注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多沟通和联系,保证中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赵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00例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0名行阴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子宫质量、术中出血量。结果:对比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子宫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是临床上的两种常用子宫切除方法,而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溫智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的配伍问题,提高用药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靠现代技术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通过举例说明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应用,阐述方剂配伍的优点及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使得用药更加准确,更具针对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好。但仍须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和配伍,深入研究。结论:现代技术对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李利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医学影像情况。方法:2011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接收36例胸部结节病患者,对他们使用C T 扫描诊断,对其影像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出现胸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其中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22例。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8例,纵膈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胸部结节患者通过CT 扫描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给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孙化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疗效

    目的:探讨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对比。方法:6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间断性血液透析)和观察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每组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UN、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HR、CV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66例)和微创组(6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召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肌钙蛋白Ⅰ在小儿急性肾炎合并心力衰竭早期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肾炎(AGN)伴心力衰竭患儿中的早期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N患儿52例,其中,22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心力衰竭组,30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单纯AGN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清cTnⅠ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cTnⅠ为(1.023±0.254)ng/ml,单纯AGN组为(0.018±0.008)ng/ml,对照组为(0.011±0.006)ng/ml,心力衰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单纯AGN组(P<0.05),对照组以及单纯AGN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Ⅰ对AGN患儿是否发生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早期和准确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指导临床准确诊断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护理与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方法:冬季入住我科老年患者375例,病室设置96.67%在温暖如春的南向房间;比较冬季晴天南向与北向病室室温、热水袋使用率、手臂温暖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输液过程舒适度。结果:冬季入住我科患者南向病室温度舒适度明显高于北向病室,热水袋使用率南向低于北向病室,患者手臂温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输液过程中手臂发麻及疼痛感减轻。结论:通过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提高老年患者温暖舒适、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防范了医院不安全因素中温度性损伤[1]中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4例盆腔炎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明显。

    作者:舒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金森氏病人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的“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美国 APDA 称年龄小于四十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有患者这样向他读幼儿园的女儿解析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一般在五十至六十五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六十随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70岁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我国目前大概有一百七十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护理: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注意膳食和营养,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与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40~50g。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作者:张秀利;赵秀玲;李亚男;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脓肿不同时相一过性灌注的 CT 表现及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肝脓肿CT 三期增强检查中伴发的异常灌注(THPD)征象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CT 增强显示 T HPD征象的图像资料,对不同时相出现 T HPD病例的CT 表现、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T 增强显示动脉期17例高灌注 T HPD ,2例同时有高灌注和低灌注 T HPD两种表现,1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 T HPD 者3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者4例。结论:动脉期T HPD有助于肝脓肿诊断,T HPD表现多样,与其产生机制多种、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孙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细胞肺癌标志物诊断综述

    小细胞肺癌(SCLC)具有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等特点。因此通过肿瘤标志物早期确诊 SCLC 对于提高 SCLC 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选取了癌胚抗原、神经元烯醇化酶、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以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片段等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分析了其研究现状,以期探讨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的问题以及展望。

    作者:刘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过敏性休克致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成功1例报告

    病历资料如下:患者李某,男,75岁,于2012年07月2日以“右大隐静脉曲张术后3天”为主诉。入院3日前在上级医院因右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3日,病情稳定,坚决要求出院回我院治疗。既往冠心病心衰,慢支,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查体:T、37℃,P、92次/分,BP、200/90mmHg,神清语明,抬入病房,查体合作,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喘鸣音,心界叩之明显增大,心率绝对不齐。人院诊断:右大隐静脉术后、冠心病房颤,心衰II度,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扩血管、降压、对症等治疗。因患者曾在我院多次住院,无头孢他啶及青霉素过敏史,在上级医院入院前一直使用头孢类抗菌素,临床医生未做试敏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0加入0.9%盐水100ml中静滴抗炎治疗输液时。用药5分钟左右,患者家属诉患者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值班医生和护士即刻到病房查看,见患者神志不清,颜面发绀,呼吸浅慢,双肺痰鸣音。即刻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并立即停止头孢他啶输液,新建2个静脉通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注,给予肾上腺素0.7mg静注,纳洛酮0.8mg静注。同时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准备气管插管,血压显示60/30mmHg。1分钟后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患者瞳孔略大,即行吸痰后气管插管,行胸外按压抱球呼吸等心肺复苏。并给人心脏呼吸三联针,同时行抗过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2分钟后出现室扑继而室颤,即刻床旁非同步电除颤200J1次,胸外按压与抱球呼吸比30∶2,5分钟左右患者心跳恢复46次/分,呼吸浅慢,颈动脉搏动可触及,散大瞳孔缩小,15分钟患者意识恢复,30分钟后患者呼吸平稳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经抗过敏、升压,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并无明显意识障碍,住院14天刀口甲级愈合出院。

    作者:王汉民;赵维;颜景荣;马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接收的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进而评判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为8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 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率与呼吸频率不及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 BiPAP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鼻内镜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但应以能改善鼻腔通气,又不致过度影响鼻甲生理功能为首选,且有很好的临床操作性。经鼻内镜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部分)切除术,基本符合上述要求。本文就临床经验角度总结该术式方法及要点、优点,供同行批评借鉴。

    作者:何胜;耿勇;朱昱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急性胃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针对我院急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等。结果:所有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要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阿提看木;苏拉依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