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强;王婵;柴丽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偏瘫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训练组60除按常规护理外,入院以后待病情稳定后即进入早期康复训练程序,对照组60按传统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改善症状体征及肢体活动能力等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X线诊断报告质量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医学X线诊断报告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利用统计学处理,对各项控制内容作出对比评估.结果:根据X线诊断报告书写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的核心制度及控制方法.结论:对X线诊断报告科学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质量及工作效率,为提高X线诊断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两组(各56例),治疗组在采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尿蛋白排泄量,血糖,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王必秀;李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内为病人进行手术诊治及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重要科室,也是整个大外科的核心.更因其不仅要对病患进行安全管理,还因与各临床科室有着密切的关联,造成了手术室在安全管理上的复杂性,加之近年来患者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使手术室在潜在风险管理上要求也更高.现就我科多年来在手术室护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应采取的一些体会与同行进行探讨.

    作者:王春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本文通过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统计及分析,评价其在体检中应该用的意义,为探索预防和控制脂肪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中心体检的15379名企、事业单位职工B超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共检15379名职工检出脂肪肝患者3069例,检出率19.96%.其中男性检出率25.76%,女性检出率9.33%,结论在职业健康体检的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

    作者:张春燕;李永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随机将它们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产生,确保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在外科老年患者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度,还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老年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晓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检测血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比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不同肌酸磷酸激酶(CK)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研究心肌酶谱是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方法 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依据肌酸磷酸激酶(CK)的数值,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CK值小于400U/L,另一组CK值大于或等于400U/L,统计两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K值大于或等于400U/L组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值小于400U/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的程度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长喻;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6周疗效探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妊娠10~16周的孕妇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将所有选取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采用不同的方法终止妊娠,并详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完全引产35例(83.33%),不完全引产5例(11.90%),对照组完全引产29例(66.67%),不完全引产6例(14.29%),两组完全引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对比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6周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跃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关于新世纪7版<中医外科学>教材修改之构想

    新世纪7版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该教材通过多年教学使用,发现教材在皮肤性病章节中西医病名混合出现之不足.有必要在<中医外科学>教材编写中节次病名以中医名为好并且书后增加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曾发表了历代现存主要中医外科专著、作者及成书年代附录.今建议再增加历代佚失的中医外科专著名及作者及成书年代表.进一步丰富、完善、更新教材内容.提高对中医外科古籍的保护意识.

    作者:张元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数字重建放射影像生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数字重建放射图像技术是通过对X光线的模拟,描绘其衰减和曝光的过程,进而从数字化CT模拟数据中获得类似X光片的成像效果.数字重建放射影像是指运用模拟光线穿过人的身体,对人体进行三维扫描,重建形成能够体现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灰度图像.换句话说,数字重建放射影像就是把数据处理,形成一种具备三维空间信息的二维的图像.也就是说,数字重建放射影像就是三维空间的数据场可视化技术的成像使用[1].可视化角度说,数字重建放射影像的生成算法是一种直接的体绘制技术,它的实现一般运用的是隶属直接体绘制技术的光线投射法.本文结合实际来深入研究数字重建放射影像的生成技术.

    作者:陈武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2008-2012年我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外照射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为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职业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外照射监测>( GB 5294 - 2001)对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5年内监测放射工作人员94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数为0.57 mSv/a,每年低于5 mSv的人员占当年总监测人数的98. 57%以上;不同工种之间,以介入治疗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24和1.01 mSv/a.结论:我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人均剂量水平较低,但应重视临床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工作人员高剂量的情况,加强对介入治疗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降低个人剂量水平.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重点病员管理,对我院2011年、2012年、2013年重点病员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三年基础护理的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投诉的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我院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基础护理的质量分别为92.4%、95.6%、98.9%[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0例、6例、2例[患者投诉的例数分别为6例、2例和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3.1%、96.3%、98.2%.结论 在老年精神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重点病员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的安全,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夏丽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

    目的:就中西结合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结论:西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不仅症状缓解较快,且不易复发,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广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医院思想工作中政工师的作用分析

    政工师在医院思想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整个医院思想工作中的领导者和教育者,对医院各部门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巨大作用.所以,政工师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为提升医院思想工作水平做出该有的贡献.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对政工师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一是,政工师在思想工作中应注重理论修养,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是,在思想工作中,应创新工作思路和改进工作方法,发挥政工师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宋敏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改变,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并通过加强药品管理、建立便捷的用药供应模式、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做好药学监护及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服务等措施,改进药学管理系统,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作者:姜敬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药物联用不合理、疗程过长、联合应用的品种太多或剂量太大等.为解决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药理学知识,正确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到低.本文主要介绍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农丽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长期患病精神病患者出院的注意事项

    精神病作为一种特殊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恢复慢、易复发,所以对于长期患病的精神病患者,做好出院准备就变得极为重要,以期达到使患者长期缓解,减少复发次数,提高生活质量,顺利回归社会的终目的.本文就长期患病的精神病患者出院的注意事项做如下讨论.

    作者:郅雄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金乌骨通胶囊与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金乌骨通与伊班膦酸钠对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1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1组55例,给金乌骨通治疗;观察2组4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以上所有入选患者均给等离子钙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进行2组间比较,观察1组疗效优于观察2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结论:金乌骨通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伊班膦酸钠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晓勇;郑文奎;郭炳路;万英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前急救与转运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的、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尤其对伴有骨质疏松、复杂的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治疗模式.2010年4 月至2012 年8月,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 例,报告如下.

    作者:牛黎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例原发性痛经病例资料,选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观察组26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6例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临床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84.62%,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漫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