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33例精神分裂症采用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

曹亚荣;张秀芬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探析本院协定处方1号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63例中医分型为痰火内扰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配合本院协定处方1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部分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实际疗效作出判断.结果: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经过该方法治疗后,均在一期内实现愈合,没有发现较严重并发症案例.治疗优良率达到93.94%.结论:通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可以有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其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宁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随访1年.结论 川崎病早期表现多样,不典型病例渐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轻并发症,改善愈后.

    作者:杨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94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94例急诊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及早期诊断处理进行总结,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肺栓塞,38例患者为脑血管疾病,11例患者为急性中毒,7例患者为其他原因昏迷.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后,有74例患者的意识完全恢复,16例患者的意识恢复较好,偶尔会出现神志模糊的情况,4例患者死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74%.结论:在对急诊昏迷患者进行抢救时,及早诊断以及对症治疗对患者的抢救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其病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静脉基础麻醉的应用对于小儿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基础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60例在静脉基础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瑞芬太尼(A组,n=30)与芬太尼(B组,n=30)对术后苏醒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A组选取患儿麻醉时间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睁眼时间及管道拔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恶心、呕吐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9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行小儿静脉基础麻醉,不良反应不明显,术后可尽早苏醒,明显提高了围术期安全性,为患儿手术的成功及术后尽快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凌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到2013年6月期间治疗的7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性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可增强总睡眠时间,减少呼吸紊乱指数,治疗无创,效果显著.

    作者:阚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析护士高离职率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我国,医院护理人员流失人数逐年增多,护士离职率增高是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护士行业的高离职率给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的高离职率已成为护理管理者不得不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护士离职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护士离职的措施和建议,希望为医院的护理管理提供帮助.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刺腰骶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列腺病典型病例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腰骶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列腺病的典型病例临床疗效.并加以归纳、总结,探讨出通过针刺的方法治疗前列腺病的新方法.方法:门诊选择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痛患者各10例,单纯采用针刺患者腰骶部华佗夹脊穴.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均有效,前列腺痛疗效好,慢性前列腺炎次之,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差.结论:单纯针刺腰骶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列腺疾病对不能耐受药物等治疗的前列腺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波;黄超;李月芹;张俊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宫宁汤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46例

    目的:观察养阴潜阳类中药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宫宁汤(生地、玄参、麦冬、白芍、地骨皮、女贞子等)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方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有甘寒养阴,育阴潜阳的疗效.

    作者:乔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血液透析作为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一种主要手段,虽可见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极易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现我院针对此现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有效透析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以此降低低血压的发生,从根本提高透析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多凤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阴式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靠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情况,阴式组为(46±21)min、(336±73)ml、(37.8±0.5)℃、对照组为(42±24)min、(314±84)ml、(38.6±0.2)℃,两组比较,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18+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0.5)d、平均住院费用(3200±315)yua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2±6)h、(7.8±0.6)d、(3450±460)yua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阴式组患者术后恢复快,对手术效果更满意.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疗效好、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作者:李淑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炎患儿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肺炎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作分析,且概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科疾病治疗中合理使用药物能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具有临床意义.结论:不合理使用药物对肺炎患儿的治疗具有制约作用,应引起各医院的重视.

    作者:金妙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治疗

    女性生殖器畸形常涉及子宫及阴道,子宫肌阴道是有胚胎时期两侧副中肾管又称米勒氏管发育而成,副中肾管分为头段、中段、尾段.头段演化为输卵管,中段和尾段合并成宫体与宫颈会合时中间会有隔分为两个腔约为12周末中隔消失形成一个内腔,即子宫和阴道的雏形.如副中肾管在发育过程中终止与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子宫畸形,通常分为七种,即分离重复子宫,双角双颈子宫、双角单颈子宫,完全中隔子宫、不全中隔子宫、弓形子宫及单角子宫.

    作者:孔繁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视妇女生育期保健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目的 了解抚顺城市高危孕妇高危因素的状况,为减少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2年抚顺城市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以下简称建册)及孕28周前进行产前检查而发现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高危妊娠发生率依次为44.06%、43.66%、45.07%,高危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流产≥2次、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经产妇、年龄<18岁或≥35岁、盆腔肿瘤等.结论 减少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2次)的发生,选择佳生育年龄、减少高龄孕产妇,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论妇科常见炎症的临床分析与预防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因妇女生殖系统的复杂性和病因的多样性,导致其根治不及时或不彻底,极大地困扰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文对常见的妇科炎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作者:袁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氨蝶呤在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临床评价

    目的:通过观察甲氨蝶呤在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治疗效果来判断甲氨蝶呤是否作为可配合该术的常规治疗方法.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60例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在行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后,将甲氨蝶呤20mg注射于子宫创面.对照组(30例)单纯行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在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血β-HCG下降水平,持续性妊娠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短期内血β-HCG下降水平较对照组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术后10天后血β-HCG下降水平及其他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甲氨蝶呤在短期内可致血β-HCG水平下降明显,但远期观察与对照组β-HCG水平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可不作为术后治疗的常规用药,将宫角妊娠病灶尽可能完全清除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作者:赵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的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对照组实施内镜括约肌切开(EST)+LC,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CBDE术式治疗,相比EST+LC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增快.

    作者:赵振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肝癌诊断标准,然后分析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学基础,后阐述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芦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医正骨在治疗柯雷氏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对柯雷氏骨折的保守治疗,探讨中医正骨在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合理置放压垫,配合练功活动及辨证用药.结果:采用上述方法治愈率96.43.结论:中医正骨在治疗柯雷氏骨折中疗效显著.

    作者:马福俊;卜凤跃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分析和探讨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均进行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其中酮体采用了亚硝基铁氰化钠法,β-羟丁酸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β-羟丁酸试剂进行测定.比较其两种测定方法的阳性率.结果: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β-羟丁酸检测的结果为242μmol/L-2902μmol/L.β-羟丁酸测定呈现阳性的患者有36例,阴性的患者有4例,血酮体测定呈现阳性的患者有29例,阴性的患者有11例.β-羟丁酸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血酮体测定的阳性率.β-羟丁酸检测更为有效.结论:β-羟丁酸与血酮体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上可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任晓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

    目的 观察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尔雌醇及更年安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 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值得研究应用.

    作者:白东燕;范顺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