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钾血症治疗措施的新体会

尹婷;姚碧辉

关键词:
摘要:如果患者诊断为高钾血症,遂给予葡萄糖加胰岛素静脉滴注.此治疗措施对吗?在生理状态下,机体组织细胞膜电位与细胞内外钾钠离子浓度有关,且细胞外钾离子浓度远远低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血清钾浓度的微量变化,均会影响膜电位,即影响细胞的极化状态.神经、肌肉细胞等的正常功能与膜电位有关,因此钾代谢紊乱时,特别易出现与这些组织有关的临床症状.钾离子的调节多依赖体内血钾的浓度及盐皮质激素.它在人体正常血液浓度多半维持于3.5~5.3 毫摩尔/升.血钾过高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心脏毒性,造成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心血管病给全球带来新的严峻挑战.WTO发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高,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因此,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约1700万人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塞.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38.6%,为各类疾病的死因之首位,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溃、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而激烈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的演变等表现.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而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是较为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挽救频死心肌,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做好病情观察、心理、生活、饮食等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于中医理论疗法的骨质疏松诊疗体会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化瘀法对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基于中医理论疗法在常见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试验的60例患者(不设置脱落病例,其入选患者无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随机分组,进行观察,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壮骨化瘀汤和迪巧钙片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迪巧钙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的区别.结果:通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90%、、68.3%(Z=﹣2.623,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比较,两组分别是 88.9%、67.4 %(Z=﹣2.623,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改善方面更有优势.结论:基于中医理论的补肾壮骨化瘀法的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系数高,得到了一定的治疗体会,这就为今后中医理论疗法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并开阔了更好的前景.

    作者:潘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心得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体会.[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8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结合各项护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进行一系列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结论]81例患者有56例临床治愈,有18例临床好转,有7例治疗效果较差.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需要兼顾两种疾病的不同特点,采取综合护理和正规的抗结核、降糖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愈后的基本措施.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荼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荼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甲组36例采用垂体后叶素10U静脉缓注,继之以0.2-0.4U/mim持续静脉滴注,普荼洛尔20mg,每日3次口服,乙组36例采用生长抑素肽首剂250ug静脉缓注,继之以250ug/h持续静脉滴注.结果:甲组总有较率31(86%),乙组30(83%),p>0.05,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甲组5/36(13.9%),乙组4/36(11.1%),两组比较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荼洛尔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与生长抑素相当,价格明显低于生长抑素,使用方便,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 41 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 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 结果面神经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多取得很好疗效.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作者:薛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当代医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本文以当代医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医科院校的特殊学科背景出发,分析医科生的信仰现状及其背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系统构建医科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以达到有效缓解当下医学生教育环节中信仰缺失的风险,使在校医学生具有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进而养成更加坚定的职业信仰.

    作者:常笑;张海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超声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超声影像.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2例,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情况、彩色超声影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包括9例慢性血栓的机化、10例亚急性的血栓以及33例的急性血栓.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血栓的机化具有更强的回声,亦可以看见形成侧支的循环;而亚急性的血栓具有稍强的回声;另外的急性血栓中呈现低回声或者均匀的无回声.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彩色超声检查可以为临床中该疾病的诊治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胡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医院送检工勤人员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通过观察比较医院对送检工勤人员实行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不同模式下的工作成效,总结出对工勤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时间上的合理安排,确保24小时为临床提供无缝隙服务,有利于科室规范化管理.成立医院临床服务科对临床的服务保障比分散管理具有更大的作用.

    作者:席艳梅;陈娟;李经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94例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期的护理干预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AMI),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我科通过对AMI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疗效显著,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94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男65例,女39例,年龄32~76岁,平均61.3岁,发于前壁者41例,下壁者36例,广泛前壁者12例,高侧壁者5例.

    作者:田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胆囊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分别在气腹前、气腹后0、15、30、60、90min 和气腹毕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液作血气分析, 同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与气腹前比较, 气腹后15min 至气腹毕, PaCO2 明显升高(p<0.05), 而pH、PaO2 和SaO2 无明显变化.结论:CO2 气腹可明显提高PaCO2 , 造成高碳酸血症,适当增加潮气量, 使PaCO2恢复到正常水平.

    作者:崔建宁;屈文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症状时采取中西药相结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 选取80例脑血管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每天口服阿司匹林75mg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天麻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加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在为期7天的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0%.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脑血管眩晕这一疾病上,采取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决绝患者眩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蒋崇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末节指骨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分析该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0例患者对比观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一组采用注射针头内固定的治疗方式,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指骨小夹板外固定,为参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而采用指骨小夹板外固定的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观察组9.5%,参照组22.7%.从其整体效果来看,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值得推广,其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吴凤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复苏的护理配合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初几分钟,对其进行复苏处理的配合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进行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术前做好复苏物品、药品及人员准备.结果新生儿出生5minApgar评分:≧8提高了7%、4~7分降低了5%、≤3分降低了2%.结论:剖宫产新生儿复苏成功与否,与物品的准备、正确的复苏技术、发生窒息的评估、医护人员间的配合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对比分析甲强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

    目的:探讨比较加强龙和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MP组和DX组,MP组给予加强龙治疗,DX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DX组血糖升高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MP组,且P<0.05.结论:加强龙和地塞米松在治疗突发性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加强龙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较小.

    作者:古观保;卢小粮;叶芳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术尔泰在预防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术尔泰预防急性穿孔阑尾炎术后肠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175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尔泰应用组120例(治疗组),未应用术尔泰组55例(对照组).两组在切除阑尾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膜,吸除残液,治疗组再加用200mL术尔泰浸泡5min吸除残液.阑尾切除腹膜缝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术尔泰及0.3%的稀碘伏切口浸泡3min.比较两组术后肠粘连再次发生率.结果 使用术尔泰组切口愈合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都较对照短,术后恢复快.一个月内出现肠粘连及术后未出现肠粘连率分别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尔泰降低了肠粘连的发生.结论 术尔泰具有抗炎,预防和减少肠粘连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丁明勇;熊明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核磁共振准备注意事项

    核磁有强大的磁场和要求准备严格,因此在进入核磁室内需做一些准备.在检查前,应做好核对制度.包括年龄、体重以及是否做过大型手术,体内有无金属钢板、螺钉、心脏起搏器,有无术后金属夹等.如遇体内有金属物品的病人应询问病人的病史及体内物品是什么材质.如钛合金和可吸收材质,是可以做的,如不是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做该检查的危害性.(有可能造成螺钉,钢板松动,金属导弹效应,生物效应,和产热灼伤组织.)如遇有幽闭恐惧症、怀孕期者,需生命支持及抢救的危重患者无法行磁共振检查.

    作者:魏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0名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外科的Kaprini评分要比内科的Kaprini评分高(P<0.05);患者D-二聚体大多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Ⅰ型呼衰;经超声心动图与CT检查血栓部位主要位于右肺动脉;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外伤或骨折、高龄、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心肺疾患、妊娠和分娩等.肺栓塞病死率高,较难控制,提前预防、早期发现与积极治疗可能减少本病的致死率.

    作者:王红宇;高艳娣;张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3例脑梗死患者在西医治疗方案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3例脑梗死患者用西医常规治疗外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蕾;孙连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析急诊科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科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气胸患者,回顾临床救治及整体护理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无感染、引流管脱出等不良事件发生,39例患者救治成功,1例因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失去佳治疗时机而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7.5%.结论:加强急诊科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并实施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全面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夏宝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