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1050例高血压老年病患,均采取社区护理进行干预,并对比所有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包括健康感觉、睡眠状态、躯体感觉感、认识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社区护理后,包括健康感觉、睡眠状态、躯体感觉感、认识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生活质量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依从性,优化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周剑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在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中行综合心理干预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1年06月-2013年10月期间来我计划生育服务所实施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20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实验组在常规操作和护理外,加强综合心理干预及护理,对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出现人流综合征方面,实验组2例(1.96%),对照组16例(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加大心理干预及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广大医务护理人员大力推广.
作者:范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对幼儿心理及智力开发的效果,为制定后期儿童保健计划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针对自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进行定期保健检查与临时保健检查的婴幼儿,随机抽取100例作对比观察,分析幼儿心理及智力开发的情况.结果:实施定期检查的儿童其体格发育情况明显优于行临时检查的幼儿.结论:为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保障其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需定期实施儿童保健检查.
作者:田孟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子宫收缩性好,质硬,出血逐渐停止,并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尿量均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再出血、血液循环不良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并且能够快速止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常规器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 2011年8月我院61例常规器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1例均治愈,切口长度5+1cm,手术时间30+30min,术中出血10-50ml,术后平均住院6天.术中仅3例延长切口.结论:常规器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直视、创伤小、恢复快、适应症宽、易掌握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闫存礼;闫存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方式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镇静评分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均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但是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钱江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在医院的药房管理中,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全面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但是,在药房管理水平提高的大前提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我院药房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家卫生标准与检验标准是相互配套,相互依存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卫生标准与检验标准不匹配,卫生标准的更新相对滞后,给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卫生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1 卫生标准更新滞后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检验标准的更新已走在了卫生标准的前面,目前部分检验标准已更新到2013版了,但部分卫生标准还是应用的90年代的版本,如《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94,显然已落后很长时间了.建议卫生标准应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实时更新,即使卫生标准的内容、参数不作改变,也应定期将标准的版本年代号进行相应更新.
作者:董必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势在必行.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我科也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号召,于2012年4月开展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认真落实基础护理,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谈谈心得体会:1 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服务态度,是为患者提供佳服务的关健,体现在从新病人入院指导、饮食指导到住院期间的药物指导、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再到出院前期的康复指导等等.1.1 创建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尽显人性化.住进外一科的患者大都需要手术治疗,病情危急,都需紧急处置,这些给病人、家属及护理人员带来无形压力,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和互不信任的现象.为了舒缓压力营造温馨病区,护理人员除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及解释外,还在走廊看板醒目位置上写上对病人的祝福语,贴上展示个性和魅力的家庭或生活照片,使病患一进入病房就感到温馨的气氛,努力营造家的感觉,舒缓医患压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弋秋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这门学科关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对于如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的探讨中,本人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学方法需要同步创新,表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质量.而在教学中,因为是英文的基础理论教学,在需要中英文互译的中医学习的问题上更需要教师在文化交流上注意中外的异同点,需要教师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教学需求.
作者:柏文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外科疾病的应用.方法:245例非心脏外科疾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非X线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行床旁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0例完全起搏,仅5例患者术前发生电极移位,出现部分起搏,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手术.结论:本法无需X线引导,床旁操作,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对有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外科手术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李琼彬;江勇;姚造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采用纯中医疗法(内服中药+饮食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03月至2013年0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优势卵泡直径对照组小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内膜厚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排卵率为74.0%,观察组排卵率为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上,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取辨证中医联合药膳饮食的方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姚仕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重症胸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治疗的128例重症胸部外伤患者,对重症胸部外伤患者的抢救经验进行分析.结果:128例重症胸部外伤患者中,102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进行治疗,42例患者入院直接进入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25例患者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经过我院治疗后,119例痊愈出院,占93.0%,9例死亡,死亡率是7.0%.结论:重症胸部外伤患者一进入我院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是因为我院各科室之间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医生之间进行重症胸部外伤诊断经验的交流,保证重症胸部外伤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诊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重症胸部外伤患者的抢救效果.
作者:梁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部感染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初次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有效但1个月内再次应用失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有效上机、无效上机前的肺部感染评分(CPIS),探讨肺部感染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统计对比上机有效和无效时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无效时的肺部感染程度明显较有效时深,CPIS评分小于7时临床效果均较好,当CPIS评分大于7时均治疗无效,且无效上机2h内通气中断次数、发生不适的患者明显多于有效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程度能直接影响到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CPIS评分小于7时给予无创通气的临床疗效较好,CPIS评分大于7时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文启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小儿胃肠外科危机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胃肠外科危机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危重评分及术后的PH、PT及痊愈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术前危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H、PT及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在小儿胃肠外科危机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鼻渊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50例患者有37例痊愈,11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6%,对照组患者有19例患者痊愈,19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6例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后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除常规护理之外接受例如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等的有计划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结果:通过对产妇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在术后恢复和疼痛方面比较,观察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排尿和排便时间上也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消除产妇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使产妇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绳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的27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进行研究.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0为高龄)、体重指数异常、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血细胞异常、糖尿病和术前合并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无菌操作则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体重指数异常、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h、术前合并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注意患者病理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监测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olar2000 8/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对我院NICU的112例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AEEG显示,112例患者的AEEG均表现异常,见痈样放电,其中,14例属于阵发性δ节律,10例好转;32例为弥散性慢波异常,30例好转;30例为局限性异常,25例好转;29例为癫痫样活动,29例好转,;7例电静息,4例好转.结论:采用AEEG监测NICU患者的脑电波,可有效监测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有效辅助诊治,提高昏迷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作用显著.
作者:卓琳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叙述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并行急诊手术是抢救病人的关键,VSD技术的应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来引述开放性外伤伴软组织损伤病人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口污染,骨外露,常伴有创伤性及感染性休克.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