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进
目的:对儿童龋齿的常见发病因素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6例,均为我社区的儿童,实施龋病的筛查工作,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的方式来分析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从这些致病因素出发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在106例儿童当中有56例患有龋齿,发病率为52.8%.其中主要因素为喜好吃零食和甜食,占67%(71/106),其次为父母没有正确指导清洁口腔和睡前无刷牙习惯,分别占61.3%(65/106)和50%(53/106),后为不适用含氟牙膏与父母不重视儿童口腔卫生,各占33%(35/106)和27.4%(29/106).结论:在引发儿童龋齿上,饮食习惯不当和口腔不卫生是主要因素,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防治,可以使儿童龋齿发生率得到降低,确保儿童的口腔健康.
作者:陆崇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肉眼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肉眼血尿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通过随访分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介入栓塞止血治疗,上述24例患者的肉眼血尿症状均消失,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栓塞技术治疗肉眼血尿具有可靠性强、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周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口腔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在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主要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治疗,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开放性、介入性、创伤性等特点,以及患者血液、唾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气溶液、仪器设备等,在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卢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乳腺疾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有30例为乳腺良性肿瘤,30例为乳腺癌,均采取病理证实,并进行B超检查.结果:B超诊断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肿瘤准确率分别为63.33%、83.33%,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诊断中,B超操作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在诊断时仍然会有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发生,临床医生需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使准确诊断概率得到提高.
作者:马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边疆地区临床血浆的输注情况,分析血浆输注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血浆资源的浪费.方法:统计分析景洪市人民医院临床科室在2012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时间段内血浆的输注情况,并对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率.结果:边疆地区临床血浆输注不合理率在2012年为42.94%,2013年为36.80%,2014年为36.04%;而在2012和2013年手术科室的血浆输注不合理率较非手术科室更高.结论:边疆地区血浆输注不合理率高,手术科室的不合理性血浆输注更为严重,临床科室应严格掌握输血指针,避免资源浪费.
作者:黄洁;玉光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50例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彻底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可实现显著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婷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改进后的护理流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改进护理流程后,研究组下肢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健侧下肢周径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肌肉萎缩和肢体僵硬情况.
作者:王林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近些时期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抽取共8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优质的心理护理及康复后护理.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痊愈率低于试验组,比较后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我们临床护理人员的一般护理外,还对患者采取优质的心理护理及康复后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方法都能接受,疾病恢复情况良好,总体来说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黄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的36例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给予内固定治疗,参照组给予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9%,参照组的优良率为61.1%,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肩关节伴脱位大结节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天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为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进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胃穿孔修补术中使用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康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56例双眼Ⅲ~Ⅳ级患有结膜松弛症的病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下眼睑眼轮匝肌移位缩短术以及单纯结膜切除术.结果:在病人手术后的一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主要从容观疗效以及病人的主观疗效开展评价.其中有24例治愈,占总数42.9%;有28例有效,占总数50.0%;有4例无效,占总数7.1%.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好,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陈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即时应用口服避孕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治疗的120例人工流产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止血、防感染等处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妈富隆,对两组患者的人工流产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人工流产后21d,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即时应用口服避孕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流产患者的流产效果,而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刺激患者子宫内膜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金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试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性效果以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压控制效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P>0.0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变化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由于精神科室收治的病患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遭到病人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加强采取措施降低精神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同时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浅析,并对护士的自我保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作者:陈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对股骨颈顾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增强护理效果,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的管理工作逐渐由信息化设备来完成,在这种规范科学的管理环境中,医院实行药品的“零”库存管理形式在保障患者正常用药的基础上也有效避免了药品库存问题的出现,同时储存药品必须注意的药品过期、变质、损耗等难题也能迎刃而解.因此,研究医院药品的“零”库存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秦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B超在妇女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式的分析,从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的3000例产妇,运用B超进行产前检查,发现出42例畸形儿的情况.结果:出现严重畸形儿产前的诊断率是81.6%,出现指、口、耳等器官小畸形产前的诊断率是7.1%,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由于胎儿的畸形发育以神经系统的畸形为常见,约占60.5%,能够通过B超在产前做出诊断的机率为93.8%.而无脑儿等症能够通过B超较早的发现,一般孕后16~20周就可以确诊.胎儿如果出现胸腹水、脐膨出等畸形,都可以通过B超的图像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使医生确诊.胎儿如果发生食道或者肛门的闭锁等消化道的畸形,产前的诊断率只有15.8%.对于复杂性先心及愚型的产前诊断更为困难.结论:B超作为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工具,可以有效诊断出胎儿的畸形,尤其孕妇的中后期,剖宫产前,可以通过B超实现对胎儿各个器官的检查,提高了胎儿的畸形检出率,尤其加强对高危孕妇胎儿的畸形检查.B超对于胎儿的畸形检查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要认真对待检查工作,才能排除胎儿发生不良畸形的可能,使胎儿畸形率的诊断正确率得到提升.
作者:杨宗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妊高征患者的产前进行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高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高征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变化,同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人们对压疮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内外在压疮的预防方向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有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压疮防治新进展了解不够,缺乏相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只有掌握了全身和局部以及心理到生理的全面综合治疗,才有助于压疮的及早愈合.
作者:张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