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温都苏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熊去氧胆酸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以及熊去氧胆酸单独用药治疗原发性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7.1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于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粗糙集方法在Ⅱ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粗糙集(Rough Set,RS)理论是处理模糊和不精确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数学工具.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算法在Ⅱ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利用粗糙集理论,从糖尿病病例中抽取知识,构成糖尿病的决策信息系统,继而利用差别矩阵法进行属性约简与病例约简,从而抽取糖尿病诊断的确定规则和可能规则,其导出的规则精练且便于存储和使用,从而更好的辅助医生进行医疗诊断.

    作者:袁晶;陈群;李自强;郭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胃痛脾胃虚寒型65例辨治经验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属胃病范围,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幽门螺杆菌(Hp)及对症治疗为主,在伴有癌变危险或可疑为癌变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胃溃疡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报道明显增多,认为脾虚血瘀证肝郁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也有不少热毒的报道,本文总结自1995年至2012年以来治疗的胃溃疡,中医胃痛属脾胃虚寒型一证的辨治经验结合多年来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尹述林;李树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例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肾周血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1例肾穿刺活检术后出现肾周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根据治疗需要对一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术,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给予止血、扩容等的紧急处理,后在DSA下行出血动脉的栓塞,经积极的救护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急救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严密的病情观察、保证静脉通道通畅,正确用药,做好动脉栓塞的术后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基础及生活护理.

    作者:康方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探讨ICU呼吸机通气患者发生相关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临床防护及护理措施.

    作者:付丽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42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42例患者均应用肠内营养,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及并发症产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分析.结果:经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后,39例患者的总蛋白平均为(65.3±4.2)g/L,白蛋白(35.1±3.2)g/L,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前,总蛋白平均为(60.3±3.6)g/L,白蛋白(30.6±2.5)g/L,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3例在肠内营养1周~10d死亡.结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使患者获得确切临床疗效.

    作者:符玲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2年抽样病例的感染率情况,结合抽样环境卫生学监测数据.分析近年我院通过完善护理环节控制,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及护理质量评价系统中纳入微生物学监测及消毒隔离检查对院感预防与控制的效果.结果:本院2009年感染率为2.36%,2010年感染率为2.21%,2011年为2.02%,2012年感染率为1.37%,各年份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利用三级监控网,护理管理部门加强与院感科的合作,通过拟定制度、执行制度、加强培训与监测、反馈结果、环节追踪、持续改进保障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方艺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补铁结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在缺铁性贫血中的重要性. 方法共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35例,做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对HP阳性者又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给予琥珀酸亚铁及抗HP治疗,B组给予琥珀酸亚铁及安慰剂治疗. 结果接受治疗的A、B两组贫血均有显著改善,但A组血红蛋白(Hb)上升更明显. 结论 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抗HP治疗可加快提升贫血患者Hb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耀顺;杨白梅;王芳;赵鹏飞;汤桂梅;王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目的: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实验室检验质量.

    作者:马瑞瑞;付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探析临床采集检验标本的必要措施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的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研究标本采集时的主要事项,非疾病因素和标本在检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正确的标本采集更有利于及时及准确得出检验报告;结论: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取得及时准确报告的前提,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常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电视胸腔镜在手术中的应用

    电视胸腔镜技术具有内腔镜技术更好的效果,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与微创手术.研究电视胸腔镜在手术中的应用对微创手术的发展具有总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电视胸腔镜在外伤性血气胸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并的得出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的结论,为电视胸腔镜在相关手术中的推广做借鉴.

    作者:张振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螺旋CT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X线平片扫描与螺旋CT扫描,X线平片扫描化为对照组,螺旋CT扫描的结果化为实验组.结果:经过这些扫描资料分析,有40例患者为腑挫裂伤,30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颅脑内血肿,4例患者为颅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达100%;而X线平片扫描的误诊漏诊15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脑外伤,能够更形象、更准确的观测出患者的脑外伤情形,这将为脑外伤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螺旋CT对于诊断脑外伤是一个首选的探测技术.

    作者:常成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生活饮用水氰化物检测方法的探讨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生活饮用水中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污染物中,氰化物是对健康威胁为可怕的污染物之一,目前,生活饮用水中检测氰化物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硝酸银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技术.要想使这些检测方法更为准确,安全性更高,操作更为简便,对于这三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这3类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流动注射技术的可操作性更好、与自动化技术结合更好、安全性更好等优点.

    作者:黄卓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观察其护理质量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48例住院患者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 患者对病情及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消除焦虑、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诊.结论 通过全面的护理,使患者掌握了一定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关丽宏;张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具应用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护理等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内容庞杂、概念繁多、结构式抽象难懂,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加之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多,使该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较为平淡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这种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应积极探索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将医学生化中的多个知识点生活化,用教具体现我们身边的生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毛伟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医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1 年 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 60 例,均给予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结果:经2到3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为:控制33 例(55.0%),显效 14 例(23.3%),有效 10 例(16.7%),无效 3 例(5.0%),总有效率为 95.0%.结论在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的羟基肽部分,具有易保存、易检测、稳定性高等优点,其在血浆中的变化趋势与精氨酸加压素一样,可作为检测精氨酸加压素的替代物.研究表明,和肽素作为一种新型的标志物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飞龙;吕田;董平栓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治疗率和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进行对比,并在患者治疗1年后进行回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81.25 %,且在术后的回访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2.5%,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37.5%(P<0.05).结论:对肩胛骨骨折的患者要依据损伤的程度,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肩部功能,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作者:薛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参一胶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临床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参一胶囊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试验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基础上外加参一胶囊,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9%,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参一胶囊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章君;顾贤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理疗治疗儿童病毒性肌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等配合低频脉冲电(肌兴奋)、经络导平理疗7-10天与常规输液治疗的比较.结果 穴位注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且常规输液组效差的经穴位注射后痊愈.结论 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理疗治疗儿童病毒性肌炎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楚永清;王国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32例成人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骨折端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胫骨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近远端皮下骨膜外剥离插入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X片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每月随访X片示骨痂生长满意、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良好,至今未出现过骨不连及钢板螺钉断裂情况.但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裂开局部皮肤坏死,经清创取出钢板,减张缝合,更换为外固定支架后感染控制,骨折愈合.结论: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降低感染发生率,直视下复位简单可靠,大限度的对骨膜进行保护,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林涛;陈伟;熊智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