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俊
目的:探讨社区强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我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就诊患者15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强化干预.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后,研究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HbAt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1).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强化干预,防治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控制血糖水平,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郑亚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中并发寒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术孕妇86例,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出现寒战的几率.结果: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为32.56%,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67.44%,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剖腹产孕妇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孕妇出现寒战的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严桂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为临床上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情均恢复,伤口愈合良好,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未再发生,出现尿道感染2(4.2%)例,疼痛1(2.1%)例,便秘1(2.1%)例,并发症患者在经治疗后也好转出院.对护理满意45(93.8%)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总并发症情况比较x2 =87.4000(p=0.0000),对护理满意度比较x2=7.4219(p=0.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作者: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试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性效果以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压控制效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P>0.0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生活方式变化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子宫收缩性好,质硬,出血逐渐停止,并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尿量均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再出血、血液循环不良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并且能够快速止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常见的肛肠病全程无痛手术治疗的方案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165例肛肠病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的情况来选择出对应的丙泊酚静脉全麻或重比重的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效果仅局限在肛周,按照不同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后所给予的局部注射长效的止疼剂的治疗方法.结果:这些患者中其中有69例疗效比较显著,治疗有效的患者有81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5例.结论:采用无痛的治疗方法,进行确切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启君;刘侠;谢迪;韦富润;侯颖;唐庭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可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作者:易志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前列地尔和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改善肾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口服厄贝沙坦,其中B组加前列地尔治疗,C组在前列地尔基础上加银杏叶片治疗,共28天,均测定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通过显效、有效、无效进行判定.结果:三组24h尿总蛋白定量、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C组明显优于B和A组.B、C组治疗后肌酐均有明显下降(P<0.05),C组下降更明显(P<0.05),三组未出现干咳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前列地尔和厄贝沙坦能更有效地改善肾功、降低蛋白尿,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卞晓璐;杨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231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均为创伤,胸腰段骨折56例,单纯胸椎骨折8例,单纯椎腰椎骨折28例,单一椎体骨折84例,2个及以上椎体骨折8例,合并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瘫痪20例,均于伤后2~24小时内入院,92例均在早期内行了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92例均随访1~2年,无一例内固定松脱,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腰椎骨折需要手术的病人,椎弓根螺钉系统有助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允许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便于护理.
作者:肖辉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程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脑脊液、脑电图、脑CT、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病脑时脑电图改变在发病初期就已出现,较脑脊液及头颅CT变化为早,其异常程度与患儿临床症状有密切的关系,恢复较临床症状慢.结论:脑电图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早期诊断、病情分析及预后判断.
作者:金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妊高征患者的产前进行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高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高征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变化,同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农村学校供水、学校环境卫生、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掌握相关卫生需求.方法:对学校供水、环境卫生进行现场调查、对学生相关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采取10所学校所供水水质进行检验和每所学校采取50名学生大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验.结果:农村学校环境卫生较差,多数学校无供水设备,学生蛔虫感染率高.结论:加强学校卫生管理,预防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HPV感染CIN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患者且合并高危型HPV阳性者3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INⅠ的患者合并高危HPV感染者266例,研究组采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1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共130例;CIN Ⅰ-Ⅱ、CINⅡ合并高危HPV感染者130例,研究组采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6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共64例,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追踪复查,对复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TCT和HPV检测结果统计,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针对无论是CINⅠ还是CINⅠ Ⅱ、CINⅡ患者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单纯微波治疗组.结论:微波联用干扰素治疗宫颈癌前病变,能加速创面结痂形成、脱落,促进炎症等损伤粘膜和脱痂后创面的更新与修复,提高免疫力提高清除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既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又可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积极的防治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尔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6岁,身高160cm,体重64kg,,因“子宫腺肌症、原发性高血压”入院.BP160/95mmHg,HR78次/分,Sp0299%,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取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平卧后血压140/80mmHg,2min后,血压降至80/45mmHg.静脉推注麻黄碱15mg,并加快输液,血压回升至125/70mmHg,而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术后2天拔出镇痛泵,患者诉头痛,症状较轻,站立时疼痛加重,考虑是“腰麻后头痛”.嘱患者去枕平卧,尽量减少下床活动,静脉增补生理盐水.因患者睡眠欠佳,给予地西泮口服.第4天患者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行CT检查,初诊脑血管畸形.转山东省立医院,行核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
作者:胡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SWL治疗的865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高血压、糖尿病是重要的临床危险因素,高能量、多次数是致病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果:83例在ESWL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肾绞痛、输尿管石街、严重血尿、发热伴尿路感染、肾包膜下血肿等结论:ESWL治疗尿路结石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雪莲;丁坚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超对93例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以脐周、右下腹较为多见,占90.3%(84/93).治疗1-2周后24例复查彩超,有21例症状缓解,或无症状,占87.5%(21/24),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3例症状减轻,占12.5%(3/24),但淋巴结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文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运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探讨与分析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的特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8例患者盲探穿刺(乙组),另38例采用B超引导下的颈深静脉穿刺(甲组),对两组的穿刺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穿刺和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成功穿刺时间上,甲组要显著短于乙组(P<0.05);在穿刺和直观成功率上,甲组为97.4%(37/38),乙组为73.7%(28/3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有4例出现皮下血肿,主要是由误插动脉引发的.结论:对于颈部活动受限或者肥胖等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提高穿刺与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沈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的护理及预防工作,为小儿心脏病缺氧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 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缺氧发作时对其进行护理,帮助其取胸膝卧位,使呼吸顺畅,快速用药,稳定患儿情绪,进行病情观察.寻找发病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做好卫生、饮食护理.结果:经过护理,22例患儿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6例患儿配合医护人员症状缓解,2例患儿病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点在于寻找发病原因,采用良好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缺氧发病次数,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作者:马依拉·买买提;热孜万古丽·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并探讨三种常见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及其杀菌的稳定性.方法:测定其灭菌效果采用的程序是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程序,测定杀菌稳定性采取的方法是比较并测定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二氧化氯的高浓度为250 mg/L、戊二醛的高浓度为20g/L时、过氧乙酸的高浓度达到300mg/L时,都可以每十五分钟有效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而且消毒时间越久越好,三十分钟的消毒结果好,消毒率达到百分之百,其有效成分保存前分别为22.31g/L、67.71g/L,180.21g/L,保存后分别为22.12g/L,65.32g/L,150.45g/L,降低率分别为0.85%、3.52%和16.51%.结论:三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稳定性戊二醛好,过氧乙酸较差.因此在临床杀菌消毒中,建议采用戊二醛,杀菌效果和稳定性都比较好.
作者:李永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护理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的有效治愈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4.29%和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和82.86%,观察组患儿的感染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小儿支气管患儿采用特殊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爱玲;卫晶晶;任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