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玲
为适应国际化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而双语教师的匮乏和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文章提出从青年专业教师中选拔双语教师,通过自学、校本培训、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及出国研修的方式全面培养基础医学课双语教师,使其具备专业素养。
作者:刘洁;米亚静;景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一般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5 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5.4±5.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4±10.2)分,与对照组的(69.4±5.2)分、(56.4±8.3)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可促进瘫痪肢体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作者:杜惠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个性化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3±1.6)天,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3.8)天,满意度为85.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病发症发生率为18.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恢复健康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潘晓;王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及阿卡波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2例,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均服用阿卡波糖,观察周期为4周。对照组36例均服用苯乙双胍,观察周期为4周。在此期间记录、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低血糖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第四周后,治疗组的仅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而对照组有仍有5患者发生低血糖,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FPG)和餐后血糖值(2hPBG)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 <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63±0.02,平均餐后血糖值为7.32±0.15;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31±0.02,餐后血糖值为6.92±0.25。结论:阿卡波糖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降低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加强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轻度脑外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方案的应用(对照组,n=50)与加强人性化手术室护理(观察组,n=50)对焦虑、抑郁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轻度脑外伤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情张,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机体康复进程。
作者:高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与艾滋病人的接触增加。职业暴露危险性日益增加。因此,根据自己在医院工作的经验和所学医学知识,浅谈基层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些许防范措施。
作者:张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院门诊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特别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医院一定要加强门诊的建设、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服务模式、建立一个更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制定一个专业、科学的门诊制度。我们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多服务项目、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我们的医疗服务,力争达到患者和家属都满意。门诊部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人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占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因此门诊部是医院很重要的部门。
作者:孙宗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运用整体护理,对其整体护理的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行临床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整体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整体护理程序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了手术出血风险同时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预后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张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确静脉全麻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的应用。方法:剖宫产手术分两组,各40例,正常组(硬膜外麻醉),患者血小板在100x109/L-300x109/L,无凝血障碍;全麻组(得普利麻复合瑞芬太尼)。血小板<100×109/L,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精确静脉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术前T1、手术开始时(即气管插管后时刻)T2、胎儿娩出时T3、术中20 minT4及术毕孕妇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 ;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CO2、PO2;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呕吐情况。结果:T1,观察两组间的HR、SBP和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HR、SBP和D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正常组HR、S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患者HR正常组组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正常组较全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正常组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全麻组无呕吐;术中失血量、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处理率、脐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佳、肌肉松弛、对新生儿呼吸抑制小,麻醉深度易控制,有效控制了患者出血,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精确麻醉,在BIS监测下,血小板减少症孕产妇行剖宫产麻醉选用丙泊酚联合瑞米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深度易控制,肌松满意,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患者舒适,无麻醉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友;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81例带器妊娠药物流产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取同期100例非带器妊娠行药物流产孕妇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带器早期妊娠者药物流产成功率91.36%,取器成功率100%,阴道出血量少量者占85.16%,未发生中重度生殖道感染。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带器早期妊娠(适时取环),不影响成功率,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妊娠囊排出时间没有增加,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方法。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药学管理是一种精细的管理。药学工作者要转变服务理念,认识到优质服务就是满足患者的需求,从“我们能提供什么医疗服务”,转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也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上的一次飞跃。在国外,医院药学的发展促使药剂科的工作重心从保障药品供应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转变。在我国,很多医院的药剂科都在进行着这种转变的尝试。目前国内常见的计算机药学管理系统主要是围绕保障医院药品供应这一目的建立和研发的。
作者:张学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结果:一绝经后妇女涂片结果阴性病理结果阳性导致漏诊。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具有特殊性,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作者:林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外阴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75例外阴炎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外阴炎、阴道炎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寻找不同外阴炎、阴道炎的病原菌特点,分析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通过本研究,对于各种外阴炎、阴道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为外阴部暴露在外面,而且尿道、阴道和肛门等都与其毗邻,所以会使其处在经常湿润的状态,导致细菌极易容易产生和繁殖。此外,外阴部和外界接触的时间更多,更容易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性的刺激,这也是外阴部容易发生炎症的原因,而且这可能和阴道炎同时存在。此外,因为外阴炎和阴道炎的致病原因非常多,所以很多阴道炎比如非特异性外阴炎,病毒性外阴炎阴道炎等都属于传播性疾病。结论:治疗外阴炎阴道炎,需要弄清病因,对号入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才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才能够解除广大女性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桂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随机分为MIPPO组和ORIF组各30例,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愈合时间(w)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比较,MIPPO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手术治疗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ORIF组(60.00%),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也显著低于ORIF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病理诊断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研究与诊断手段,尤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组织前处理,抗原修复(时间、温度、PH值、离子种类、离子浓度),一抗,二抗,DAB等试剂的孵育时间和温度等[1-4]。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各实验室会选择不同的检测系统。其操作方法亦不尽相同,而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每一步骤及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染色结果。如何降低成本,保证染色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经过反复探讨摸索,发现在染色过程中,冲洗环节至关重要,将清洗试剂的缓冲液中加入Twenn20,即能节约试剂,又能减少背景染色和非特异性着色。
作者:吴赛青;窦红漫;邢学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基础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基础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74%,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52.63%,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ICU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基础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管淑芳;彭慧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切除术,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肯定。
作者:孟令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进行抽样,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常规治疗前提下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状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死亡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胎膜早破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加速试验在确定血液制品有效期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03月至2014年03月在我公司选取的血液制品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三组,即一组、二组和三组,将不同组样品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出样品作相关物质及含量等相关项目的检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有效期。结果:不同组别样品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结论:在确定血液制品有效期时,可以通过采用加速实验法来做初步统计计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胆弥蔓性炎症,或广泛的肝实质变性和坏死继续发展的结果,其肝胆病变特点为弥蔓性显微组织增生、结构紊乱、变性及质地变硬。一、肝病特点分析1.病因分类(1)肝炎后肝硬化,包括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所引起的。(2)血吸虫性肝硬化。(3)酒精性(营养不良性)肝硬化。(4)胆汁性肝硬化。
作者:郑召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