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癫痫发作对线粒体脑病的诊断价值

高杰(综述);邓艳春(审校)

关键词:线粒体, 线粒体脑病, 癫痫发作, 基因治疗, 抗癫痫药物
摘要:线粒体脑病在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隐匿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肌肉疾病,本文通过对多数患者以癫痫发作这一临床表现形式对线粒体脑病进行系统回顾,通过论述线粒体脑病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为临床神经科医师对线粒体脑病这种神经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提供一个全新认识,使得本病的诊断更为准确,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9例,人性化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人性化护理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作者:管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阴道彩超与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TVS)及MRI对于子宫肌腺症的诊断价值以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肌腺症患者40例,均在术前1月内实施TVS以及MRI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原因。结果:TVS对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准确率为75.0%,显著高于MRI的55.0%;TVS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2.5%、12.5%,显著低于MRI的20.0%、25.0%(P<0.05)。结论:TVS对子宫肌腺症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 ,影像学特征缺乏典型性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合并症等,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及对策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社区门诊以其便捷的特点,使得社区的服务深受老年人的青睐。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特殊性,安全输液护理,“一针见血”的穿刺操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卢乐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0例综合疗法分析观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地区,青壮年男性发病居多;表现下肢趾端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趾持续性变冷甚至出现肢端溃疡等体征。临床根据病情及病变范围采用多种疗法,我院多采用综合疗法,目的在于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尽量恢复劳动力;同时加强患者院外健康指导教育。要求患者绝对禁烟;保持足部清洁与干燥、防止感染及外伤;应经常变换体位,以利于血液循环。

    作者:陈显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60人,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灌肠,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灌肠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刚;杜强;张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当归对卵巢早衰的研究

    卵巢早衰(POF)是是现代妇科疾病一种,其发病率逐年攀升,运用中药当归配合针灸,推拿按摩及食补与情志疏导等,与现代医学大多采用的激素替代疗法上相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在POF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俊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方式,旨在为临床科学诊断甲状腺滤泡肿瘤并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所积累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滤泡肿瘤31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瘤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常规超声进行针对,比较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患者形态不规则率为32.26%、无细晕率为67.74%、边界不清率为25.81%、回声低或极低率为58.06%、实性率为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微钙化率为16.13%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滤泡肿瘤和腺瘤经常规超声诊断有较多相似处,但是甲状腺滤泡癌超声显示形态不规则、无细晕、边界不清、回声低或极低、有微钙化、实性的发生率较高,临床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甲状腺滤泡癌的可能性。

    作者:赵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静滴,爱全乐、全乐宁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行布地奈德与爱全乐、全乐宁雾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3.5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征改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晓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对照性分析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以及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罗派卡因镇痛分娩,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镇痛分娩。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80.00%(P>0.05);实验组给药后30min、1h、2h、3h时MB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运动神经沮滞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沈森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肺炎护理的作用。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102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患者提供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临床16例鼾症患者术后病情观察、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一系列护理使手术危险性降低,16例鼾症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鼾症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玉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血样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血样标本选自2011年6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体检150例身体健康参试志愿者,每例均采集四份血样,按检测时间分为A组(0h)、B 组(2h)、C 组(4h)、D组(24h),每组150例,将所有采集血样置入温室(20℃~25℃)下进行不同时间段检测,比较A、B、C、D组间不同测定结果。结果:与A组即刻测定结果比较,B组血凝三项(PT、APTT、FIB)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C组PT、APTT、各指标差异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持续延长加重,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血样标本立即分离不同存放时间PT、APTT、测定结果和温室放置2h后分离测定结果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FIB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样标本采集后应即刻送检,2h内完成测定效果更佳。

    作者:黄建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检验科做出明确标记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的情况。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于首位的因素为送检因素,19例(38%),占第二位的因素为采集量不符合检验要求,13例(26%),第三位的是标本溶血,11例(22%),因检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4例(8%),因患者因素引起误差的为3例(占6%)。结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存在多样性,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机率,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存放、检验等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各环节操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作者:朱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应用于儿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春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68例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急腹症患者68例,对其采取手术或用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并采取详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然后观察其疗效。结果:6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62例,占91.18%;出现病变后又经治疗后痊愈的有4例,占5.88%;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有2例,占2.94%。结论:对急腹症患者采取细心观察及悉心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还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丹;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治疗89例脑血栓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辛伐他汀对脑血栓治疗的二级预防及其临床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9例脑血栓患者,将8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是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是常规治疗,经过半个月之后,依照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8%,根据数据可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应用辛伐他汀的脑血栓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明显了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了死亡率,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P方案与N 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TP 方案和 NP 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7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TP组和NP组,两组患者均接受2周期的诱导化疗,化疗后进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64Gy/30-32次,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通过随访调查统计1、2年的生存情况。结果:TP组的近期有效率(CR+PR)为55.3%,NP组为47.4%。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贫血、食管炎、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和白细胞减少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4.2%和50.3%;2年生存率为16.4%和15.1%。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3个月和13.5个月。TP组和NP组的远程疗效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 方案和 NP 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两种合理、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

    作者:朱玲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30%较对照组总满意率67.8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家丽;张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氯雷他定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采用赛庚啶治疗,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雷他定片治疗,连续用药5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服药50天以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两组相比,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5.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8.2%,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凤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