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李丽君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出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试验组采用单一的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蛉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进行观察治疗三个月。结果:三个月观察治疗后看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试验组明显优于采用单一甲氨蝶呤治疗的观察组,试验组中患者的关节肿痛个数、持续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甲氨蝶蛉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对于临床研究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佳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45.0%),显效11例(27.5%),有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5%有显著性提高,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7.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娅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使用系统化的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针对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DVT,对照组中2例出现DVT(13.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防止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的内容要涉及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等内容,这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义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共诊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研究分析。结果:48例肝癌患者,其中42例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均出院,6例患者由于体质等相关问题,需要行二次介入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不仅提高临床疗效,更能缓解度副作用,对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站计生科准备终止中期妊娠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73例和B组73例。A组手术前2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75mg,每天1次,手术日清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B组手术前3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手术日清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成功流产率以及阴道流血量及胎儿排出时间。结果:A组16~24周以及初产妇、经产妇的成功流产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阴道流血量、胎儿排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150mg米非司酮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终止中期妊娠疗效肯定。
作者:孟秋萍;邹海燕;杨贤碧;阳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方法:我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儿童用药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表现多样,不良反应类型各异。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高度的重视,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占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压疮管理进行干预,以降低住院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将2012年1-7月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982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的9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压疮的原因及现有预防措施效果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难免压疮申报率由活动前的8.86%提高到活动后的9.79%;在院压疮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癉;毛梅红;奚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96例患者,回顾分析这96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96位患者中,82例轻症患者,先经过非手术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均痊愈;10例重症患者,病情恶化进展迅速,及时采取手术治疗,8例痊愈,2例病情未能控制导致死亡。其余4例患者病情较轻,服用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非常有效,可以在临床中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廖晓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抗痨药物造成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双环醇,对照组应用水飞蓟宾,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TBiL、ALT和AST恢复情况,其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预防过程中,应用双环醇的效果与水飞蓟宾基本相似,具有较好预防效果。
作者:李应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路径(CP)是一组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适当的诊疗护理计划,按照CP表进行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1]。我科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促使护理工作从经验型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患者获得了佳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13年12月,我们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在基础+局麻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经术中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3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依从性行为量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以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本组382例患者的的治疗依从性行为属中等水平,得分为(28.0±6.8)分;其影响因素中,责任因子水平低,药物治疗因子高;经多因素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疾病知识、并发症为重要因素(P<0.05)。结论: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为有效提高其依从性,应加大对患者生活方式、疾病知识、责任、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并发症等的指导与宣教。
作者: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及术后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323例改良新式剖宫产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将2004年1月-2007年1月的329例新式剖宫产做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吗丁啉口服。结果:观察组腹膜粘连率、术中出血量、腹胀发生率、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产后缺乳发生率低。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及术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石咏梅;王存伟;张桂兰;孙志华;裴玉霞;王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各护理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0~Ⅱ级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Ⅲ级疼痛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苟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根据世界卫生状况及相关社会问题所提出的全新概念,主要关系着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状况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展开,其反应着全球卫生服务发展方向,以此实现基层人民均可享有卫生保健相关服务的目标。因此,大力建设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以防治结合作为主要方针对城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优化,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个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为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作者:温义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指导。然后比较两者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为5例(20.0%)及病死率为2例(8.0%)均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10例(40.0%)及病死率5例(20.0%);观察组患者满意为24例(96.0%)要高于对照组的20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减少因脑出血而引起的致残情况和病死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阿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结论:以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术前多普勒彩色超声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的患者,其中单侧发病18例,双侧发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改良性颈清扫术治疗(侧颈手术清扫28侧,中央区手术清扫30侧),统计分析其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100%;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中央区林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50.0%;转移的淋巴结在颈下1/3分布显著高于颈上1/3(P<0.05)。结论: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不但可以提高颈转移诊断率,还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牛艳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临产发生胎儿窘迫中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临产发生胎儿窘迫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对对照组患者采取阴道助产术结束分娩。结果:两组患者的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粪染、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5/40)(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发生胎儿窘迫中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均能够获取良好的母婴结局,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同时尽可能地将剖宫产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张月娇;赵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温馨助产护理在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2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温馨助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h平均出血量(210.6±24.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7±25.8)ml。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馨助产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