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李丽君
目的:探讨产程中血糖监测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的在前瞻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糖耐量低减、妊娠期糖尿病病理类型,动态监测产程中血糖水平,异常者取短效、低剂量胰岛素静注,对新生儿血糖情况是行观察。结果:本组孕妇血糖在3.8-11.3mmol/L 范围波动,其中血糖>7.8mmol/L 孕妇21例,占42%,采用静滴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孕妇无饥饿感,无酮症及低血糖表现。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血糖,评估值为了(4.1±1.4)mmol/L,评估24h后血糖,评估值为(3.9±1.1)mmol/L,有低血糖发生4例,占8%。低血糖新生儿,取葡萄糖液口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监测,可为管理血糖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加强周产期糖代谢异常的胎儿及新生儿保障,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梁婉迪;高冬梅;韩秀林;许辉;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结肠癌属临床常见恶性消化系统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老年结肠癌患者体质较差,各组织、系统及器官呈进行性老化,各项生理机能不断衰退,因此,具有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恢复缓慢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全面、科学、系统的护理服务,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结肠癌术后综合护理、舒适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循症护理、护理表单护理及快速康复护理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郭玉华;陈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浅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治的30例黄褐斑伴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本组患者共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的黄褐斑变淡或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月经不调总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可促使黄褐斑颜色变淡,明显缩小黄褐斑面积,使月经周期经期恢复正常,疗效令人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任国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对缓解肝衰竭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作用,适合深化推广。
作者:傅佳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500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物检验监控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感染、中度感染、轻度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监测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对于降低感染程度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湘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老年矽肺患者应用两种不同雾化方式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2月到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矽肺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进行超声雾化方式吸入治疗,对B组进行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老年矽肺患者的可坚持雾化吸入、舒适度、血氧饱和度升高和容易咳痰的人数明显高于A组,而缺氧紫绀加重人数明显低于A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矽肺患者进行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治疗比超声雾化方式吸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更好的改善缺氧情况,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更容易咳痰。
作者:管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科在治疗疾病时出现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寻找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及方法,使得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时的用药安全得到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曾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48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对3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共有35例患者的资料显示存在有用药不合理的形象。结论:消化内科在治疗患者疾病时仍旧存在着用药不合理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效应的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才能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李太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共78例,经过治疗配合护理后,77例患者康复好转,占98.72%,1例患者死亡,占1.28%。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及时的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使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院于2008年4月启用四间层流手术间,两间万级,一间千级和一间百万级。通过5年多的使用,在使用中不断摸索和多方学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并就其防治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实现产后出血率的有效减少。方法:对我院产科中出现产后出血的89例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分析得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结论: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救治措施,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充分保障产妇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娄义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段伟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两者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1%,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休息指导以及活动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5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KS )的护理经验。艾滋病合并KS的患者抵抗力低,病死率高,通过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用药观察、病情观察等护理,患者症状好转,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好转出院。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31例老年患者,将其视作研究对象,在研究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针对性防治策略。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肺源性的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肥厚性的心肌病等。而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吸烟、情绪激动、饮酒以及用力排便等。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通常涉及到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操作环节,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规避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心源性猝死症状的发生。
作者:刘胜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来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12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后随访统计复发率方面的差别,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8例,占13.3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28例,占46.67%;同时一年后,研究组患者中复发的有1例,占1.67%,对照组患者中复发的有6例,占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施于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两种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羊水过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剖宫产)以及B组(阴道生产),其中A组38例,B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几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几率。结果:A组出现胎儿窘迫的几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羊水过少的产妇,要通过对其各项检查结果的综合性分析之后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从而在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而手术分娩相较于阴道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几率,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孟和其其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压疮管理进行干预,以降低住院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将2012年1-7月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982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的9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压疮的原因及现有预防措施效果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难免压疮申报率由活动前的8.86%提高到活动后的9.79%;在院压疮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癉;毛梅红;奚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治疗、正确护理,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秋妹;王继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280例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以前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有效应用护理干预机制,可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质量起到提高效果,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作者:冉俊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收治的76名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红霉素,连续用药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应用一周后观察,实验组33例痊愈,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1例痊愈,有效率为77.5%,两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所占比例为5.6%,对照组有5例,所占比例为12.5%,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状况少,适合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