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莉莉
目的:分析和研究术前多普勒彩色超声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的患者,其中单侧发病18例,双侧发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改良性颈清扫术治疗(侧颈手术清扫28侧,中央区手术清扫30侧),统计分析其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100%;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中央区林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50.0%;转移的淋巴结在颈下1/3分布显著高于颈上1/3(P<0.05)。结论: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不但可以提高颈转移诊断率,还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牛艳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超声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4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子宫切口妊娠58例,诊断正确率为90.6%。在正确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典型孕囊型42例,不均质包块型16例,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也可为临床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刘艳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涂娟;程岚;滕登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慢性病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调查,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情况,探讨如何做好慢性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黄息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接种基础之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在常规的接种技术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0%,干预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梅;张俊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近年来,由于老年脑梗死及瘫痪患者的增多,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本文结合1例脑梗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其体会如下:
作者:蔡文艺;周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的临床效果以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患者的预后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例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髋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与髋关节功能相比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减少了对患者的护理强度,可在临床上借鉴与推广。
作者:彭贤钦;缪时金;曾国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产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分析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乳汁分泌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的产妇50例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哺乳时间、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乳房胀痛的差异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哺乳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母乳的喂养的成功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孕妇的产后乳汁分泌,不但可以很好的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对于母婴来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45.0%),显效11例(27.5%),有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5%有显著性提高,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7.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娅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5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KS )的护理经验。艾滋病合并KS的患者抵抗力低,病死率高,通过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用药观察、病情观察等护理,患者症状好转,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好转出院。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胆道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胆道结石69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36例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较少,住院天数短,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胆道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较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雷琴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结论:以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下临床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下采取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能明显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这对提升护士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手术类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丽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向居民提供各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服务,普及社区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和防病技能,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成为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要工作,如何将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笔者浅谈以下自己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静文;王鹏飞;胡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进行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中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术后的延续性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计划护理,并在术后进行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的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术后的延续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推广。
作者:何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为临床的常见危急重症,低氧血症患者的病情一般较重,出现自主呼吸功能障碍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的使用,虽然是治疗和抢救患者呼吸功能障碍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其为侵袭性的操作,破坏了患者呼吸道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存在很多相关的影响因素,假如护理措施不到位,将会带来相当严重性的后果。因此注重对低氧血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相当重要。
作者:杨晓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使用系统化的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针对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DVT,对照组中2例出现DVT(13.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防止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的内容要涉及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等内容,这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义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庆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对照组42例。PCR检测根据操作说明进行实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6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及IL-6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可研究结核杆菌对人体致病机制。
作者:于素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蒙药联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蒙药联合盐酸赛庚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85.3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蒙药联合盐酸赛庚啶片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德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