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稚雅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组32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循证护理组自然分娩率为31.25%,阴道助产分娩率为37.5%,剖宫产率为31.25%;而常规护理组自然分娩率为21.87%,阴道助产分娩率为34.38%,剖宫产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出现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产妇出血性休克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两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采用循证护理取得显著性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自然分娩率和降低剖宫产率,还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作者:郑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 h内予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及90 d随访时mR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90 d随访,≥80岁组13例,<80岁组47例预后良好,两组预后良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岁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包黎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以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深入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我院主要通过分析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途径,不断扩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应用范围。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Ⅲ期尘肺大阴影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72例Ⅲ期尘肺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清楚显示大阴影大小,形态,位置分布,内部结构及周边病变等微细结构变化。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大阴影影像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耀文;穆迎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98位结肠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结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并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应该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徐培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X线诊断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9例X线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的检查,观察患者的骨折情况。结果:经手术后发现,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诊断结果准确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的诊断,可在术前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类,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身体情况的恢复。
作者:丁天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两种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羊水过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剖宫产)以及B组(阴道生产),其中A组38例,B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几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几率。结果:A组出现胎儿窘迫的几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羊水过少的产妇,要通过对其各项检查结果的综合性分析之后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从而在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而手术分娩相较于阴道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几率,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孟和其其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并就其防治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实现产后出血率的有效减少。方法:对我院产科中出现产后出血的89例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分析得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结论: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救治措施,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充分保障产妇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娄义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结论:以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脑卒中发生的急性期,给予科学细致的专科护理并尽早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达到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全面康复。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其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了风险管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和护理的患者87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总结归纳了其护理情况。结果:归纳了心血管内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结论:加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提高护理工作能力。
作者:王飞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过程中应用超细胃镜的临床价值以及具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7月-2014年07月于超细胃镜引导下实施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6例,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26例手术患者,全部一次性完成食管支架置入,完成手术后患者临床吞咽困难症状获得有效改善。结论:于超细胃镜的引导下对患者实施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表现出的反应较小,依从性表现良好,针对食管癌狭窄患者难以进食的现象可以有效解决,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够成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月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男,53岁。自觉上腹部不适10d,突发上腹痛伴呕吐4h。患者于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心前区压迫感。多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物,大汗淋漓。胃纳差,大小便尚可,无发热。血压128/78mmHg。脉搏85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结节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清AFP阴性。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随意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无牧区居住史。
作者:徐后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手外科实习的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护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护生接受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兼自学教学方法(PBL),分别于带教前后进行知识技能测验,比较两组患者带教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学习后均较带教前知识技能掌握牢固,但研究组护生成绩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研究组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改善。结论: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理论联系临床可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百草枯(Paraquat. PQ),又名克芜踪、对草快等,属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和除草剂,遇碱分解,易溶于水,可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口服造成急性中毒[1]。其毒性极强,吸收快,排泄慢,人类主要经口服吸收中毒,致死量为30mg/kg~40mg/kg[2](5~10ml),死亡率极高,达到90%。目前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对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救治已经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于2014年01月收治一例口服百草枯的病人,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倪兆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未接受镇痛药物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术后4h及24h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 d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表现为胃肠道不适,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关节周维注射镇痛药物,可早期控制疼痛,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明俊;刘日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盆骨折由于合并伤多,极易发生大出血。大出血是骨盆骨折紧急、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36.4%~54%[1],我院从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救治1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积极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2],术后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洪;王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计100例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分为34例腹泻组和66例无腹泻组。专人负责记录每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种类、管置时间。结果:腹泻组和无腹泻组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比例分别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经X2检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为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作者:杨秀娟;黄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向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心脏病患者,调查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总满意率(93.3%)明显优于心理护理前(78.3%),心理护理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并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在白血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的163例白血病血常规诊断结果,对比急/慢性白血病WBC、HB、PLT水平异常变化分布,将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混入2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模拟筛查诊断。结果:慢性白血病WBC正常率4.0%低于急性白血病34.0%、PLT上升率68.00%高于急性白血病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HB、PLT水平正常者96.2%、96.3%,WBC上升62.3%,慢性白血病HB、WBC上升分别为96.0%、98.0%,PLT上升68.0%;诊断急/慢性白血病符合率62.3%、68.00%、合计65.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异常情况呈现较典型特点,指标综合分析敏感度较高,但仍仅可作为筛查手段,符合率有效待提高,应寻找更准确的评价水平。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