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徐平华
目的:通过了解12种中药注射液质量检查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建议。方法:12种中药注射液的检验报告单中相关项目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注射剂质量检查项目进行对照,对说明书中标明的成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部分中药注射液未能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项目进行有关物质的检查。结论:建议将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及K+等有关物质作为法定检查内容,并针对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时调整专项检查规定,控制中药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也逐渐取代了传统护理的手段,"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也更加深入人心。心理科现代护理管理模式采用了开放式的管理,不仅使患者的陪护率有所降低,并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满意度,此种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比起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更加的适应各种心理症患者,因此,值得我国临床的应用和大力推广,以下本文针对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作者:韦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腕、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X线平片、单排CT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三种方法的检查优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所得出的优片率高于X线平片以及单排CT检查,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诊断方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对于腕、踝关节损伤诊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陈志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产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分析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乳汁分泌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的产妇50例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哺乳时间、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乳房胀痛的差异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哺乳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母乳的喂养的成功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孕妇的产后乳汁分泌,不但可以很好的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对于母婴来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肺结核的X线诊断临床研究讨论。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X线检查而且根据图像的表现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原发型肺结核多会发生于儿童,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比较少见。结论:X线胸片的典型是原发浸润灶、淋巴管炎和肺门纵膈肿大淋巴结。所以对于年轻患者中胸片上发现其X线征象,然后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化验室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作者:应汝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百草枯(Paraquat. PQ),又名克芜踪、对草快等,属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和除草剂,遇碱分解,易溶于水,可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口服造成急性中毒[1]。其毒性极强,吸收快,排泄慢,人类主要经口服吸收中毒,致死量为30mg/kg~40mg/kg[2](5~10ml),死亡率极高,达到90%。目前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对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救治已经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于2014年01月收治一例口服百草枯的病人,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倪兆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普米克令舒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09.8-2013.8期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儿使用常规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儿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外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67%、15%,观察组患儿明显更好,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对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鑫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干扰素治疗丙肝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何给予患者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所研究的18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22例,百分比为67.8%,给予患者适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由于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强,所以在治疗丙肝中患者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可减轻或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魏红梅;甘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混合明胶海绵栓塞胃动脉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雷替曲塞、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后行胃左动脉栓塞治疗23例晚期贲门、胃体癌。结果:本组患者经2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复查胃镜及CT,部分缓解和稳定21例,占91.3%,其中4例获得外科Ⅱ期手术机会;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替曲噻混合明胶海绵栓塞胃动脉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汉民;徐道静;戴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下临床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下采取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能明显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这对提升护士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手术类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丽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的200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院前急救的100例患者记为观察组,而将未行院前急救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快速平稳降压和预防抽搐以及防治脑水肿等的临床抢救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急性左心衰的为2例,一过性脑出血为5例,经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不存在死亡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死亡率则为0%;对照组患者中,并发脑出血的为3例,急性左心衰为3例,肾脏损害为1例,死亡为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死亡率为2%。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引导其在发生高血压危象时及时地进行初步的院前的急救,尽快地降低血压,并且积极地给予快速平稳的降压和防治脑水肿等临床治疗措施,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高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并就其防治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实现产后出血率的有效减少。方法:对我院产科中出现产后出血的89例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分析得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结论: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救治措施,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充分保障产妇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娄义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其具体护理情况。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要的就是对治疗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和患者的沟通,重视护理记录的整理和跟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作者:张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急性心绞痛91.3%(/23),急性左心衰90.9%(10/11),急性心肌梗死75.0%(3/4)。结论:对于急性心血管患者,临床上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尽早恢复患者的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欢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68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在经过急诊初步评估和处理后,妥善固定骨折,积极治疗合并损伤,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68例患者,急诊死亡3例(1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肝脏破裂,1例发生心梗,1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血气胸),其余患者在急诊处理、病情稳定后收入院治疗。结论:在对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保持呼吸道畅通,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效补充血容量,妥善固定骨折,积极治疗合并损伤,可有效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进行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中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术后的延续性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计划护理,并在术后进行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的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术后的延续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推广。
作者:何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小(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与闭经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各项激素指标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调整激素水平,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压疮管理进行干预,以降低住院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将2012年1-7月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982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的9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压疮的原因及现有预防措施效果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难免压疮申报率由活动前的8.86%提高到活动后的9.79%;在院压疮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癉;毛梅红;奚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引起产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创造护患和谐、安全的就医环境。方法:对产科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产科护理服务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多变性等因素。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产科护患纠纷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站计生科准备终止中期妊娠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73例和B组73例。A组手术前2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75mg,每天1次,手术日清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B组手术前3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手术日清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成功流产率以及阴道流血量及胎儿排出时间。结果:A组16~24周以及初产妇、经产妇的成功流产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阴道流血量、胎儿排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150mg米非司酮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终止中期妊娠疗效肯定。
作者:孟秋萍;邹海燕;杨贤碧;阳懿 刊期: 2014年第12期